作者 主题: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阅读 10829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21
首聚北京畅谈写作

1977年12月28日至31日,由《人民文学》主编张光年主持,在北京东直门海运仓总参招待所,召开了一次有一百多位名作家参加的文学工作者座谈会。

出席会议的有时任文化部部长的黄镇、时任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郭沫若因病未能与会,写来了祝贺会议召开的亲笔信。与会的还有茅盾、周扬、夏衍、曹禺、周立波、刘白羽、林默涵、秦牧、峻青、周而复、叶君健、曹靖华、吴组缃、杜宣、曲波、韦君宜、唐弢、王愿坚、邹荻帆、雷加、逯斐、草明、蔡仪、阮章竞、金近等百多人(当时王蒙、邓友梅、从维熙、刘绍棠、李国文等作家的“右派”问题还没有改正,仍在外地,尚未回京)。

会议期间,人们传说着诗人徐迟继《地质之光》后,又多次去中关村数学所深入采访,写了一篇高瞻远瞩、激情澎湃的《哥德巴赫猜想》,已发《人民文学》1978年第一期头条,不久即将和广大读者见面。

1977年12月30日那天,在周扬作了长篇发言之后,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人,站起来绕过坐在前排的我,健步登上讲台。他前额宽阔,头顶稍秃,一副浓眉下,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我心仪已久、二十二岁就出了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的诗人徐迟。他兴奋地述说着数月来涉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切感受。他说,他先在地质、地质力学等学科里跋山涉水;后来在数学、解析数论的王国里探隐索微;还准备出门,到流体力学和热带、亚热带沟谷雨林里去踏访。他说,科学界人物峥嵘,为国争光,事迹感人。令人愤怒的是,科学和文学一样,都受到魑魅魍魉们的严重摧残,残酷迫害……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令人落泪千滴万滴,不堪回首。但是,严冬过去,春天已来,气候转暖。危机到了极点,就会发生转折,我们终于迎来了伟大的胜利……

诗人激情洋溢的发言,博得与会者热烈掌声。

两周之后,197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出版,《哥德巴赫猜想》与广大读者见面。紧接着《人民日报》于1978年2月17日全文转载。整个文坛、整个读书界立刻沸腾起来了。人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这篇振聋发聩之作,诉说着徐迟用形象语言描绘陈景润在抽象数学高原上艰苦攀登的华彩篇章;背诵着文中描写的数学演算的稿纸,像漫天飞舞的雪片,堆积在楼板上,足有三尺深;熟记着作者所说的高等数学演算篇页“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人类抽象思维的牡丹……”啊,这哪里是记者采访的新闻语言,绝对是诗人的妙笔生花。

其时,徐迟已接受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的委托,和责编周明一起,深入云南西双版纳亚热带密林采访植物学家蔡希陶的重大贡献去了。除夕前后,他们钻进偏僻蛮荒的原始森林里埋头苦干。他们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已引起全国性轰动,诗人点起的这支数学火把,已照得华夏大地一片亮堂,人人读《猜想》之文,家家议景润之事,盛况空前。

徐迟采访完毕,写出了《生命之树常绿》,慎重送给当地领导审阅,然后和周明一起,携稿回京。坐在飞机上,徐迟惜时如金,拿出印有“人民文学”字样的稿纸,对报告文学作修改、润饰,被眼尖的空姐瞥见。她用挺惊讶的语气问:“老先生,您就是《人民文学》杂志的?”徐迟笑笑,指指旁边的周明:“他是《人民文学》的。”空姐兴奋地说:“这期《人民文学》刊登了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人人抢着读。我们看了非常感动,写得太好了,大家奔走相告。”周明告诉美丽的空姐:“他就是徐迟,文章是他写的。”空姐两眼放光,连忙向徐迟深深鞠躬:“老先生您辛苦了,您写得太棒啦!我代表读者谢谢您。”

回到北京,听到一片赞扬之声,徐迟反而感到羞涩、不自在,连忙躲进北大燕南园采访物理学家周培源去了。

过了两个月,当徐迟和周明再去中关村看望陈景润时,发现他的生活、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已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新人典型陈景润,收到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来信堆放在办公室地上有几麻袋之多。有一袋信件另放在屋子最里边,上面还覆盖着几份杂志。徐迟问陈景润:“那麻袋信为什么另放?”陈景润说:“那里装的都是姑娘们写来的信,有的愿意为我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的表达了爱慕之情,有的表示要和我终身生活在一起……我担心别人看到了不好,故另放在最里边保存起来。”

徐迟对周明说:“数学家陈景润,有一颗保护女孩子的心。”

为了向即将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献礼,徐迟马不停蹄、奋笔疾书,写出了《生命之树常绿》后,又赶写了《在湍流的漩涡中》等力作。于是他成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开拓者、领跑者。在他带领下,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黄宗英在《十月》上发表了我编的、写农业科学家秦官属的《大雁情》,《人民日报》登出了陈祖芬歌颂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的《祖国高于一切》,理由在《新体育》上刊登了赞美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扬眉剑出鞘》……一时云蒸霞蔚,风光无限,群雄并起,阵容齐整,开启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黄金岁月。


重聚武汉东湖之滨

1981年11月30日,我和《十月》杂志的诗歌编辑晏明同赴武汉,先去武汉军区大院暗中安慰正在挨批的《苦恋》作者白桦,下午到武昌东湖之滨拜访徐迟。

晏明是老诗人,出过《三月的夜》《北京抒情诗》《故乡的栀子花》等十多本诗集。早在1959年,他就在北京出版社编辑、出版过徐迟的评论集《诗与生活》,故他俩是亲密的文友。我们去拜访徐迟之前一星期,晏明在北京还收到他写来的信,谈及爱妻陈松得了肠癌,动手术打开一看,是良性瘤,尚未扩散,心中大慰,说今后又可重操笔墨生涯矣……

我们到徐迟家时,他正在午睡。他见到我们,喜出望外,便把我们领到书房里坐下来交谈。我趁两位诗友叙旧之际,细看靠墙立着的三个书架:一个书架上是一些旧的英文书;另一个书架上插着鲁迅作品集、散文集、诗集,还竖立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硬皮笔记本——我坐在沙发上心想,这些可能是历年积累下来的采访本,会给徐迟创作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引人注目的是第三个书架上摆着许多音乐书籍,有《音乐大辞典》《音乐家传记》,以及徐迟早年写作、出版的《歌剧素描》《世界著名音乐家》《音乐家和乐曲的故事》等著作。

我好奇地问徐迟:“您为什么如此热爱音乐?”徐迟告诉我:“我的故乡是太湖之滨吴兴县古镇南浔。我们那儿是鱼米之乡。南浔有小莲庄公园,有嘉业堂藏书楼,有中国最早的丝绸业。我父母亲都是老师。我父亲在家乡办过一个贫儿教养院。教养院里有个管乐队,还有钢琴,但没有弦乐。我从小在音乐声中长大,这样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喜好。1936年,上海举办一次交响音乐会。我从家乡专程赶去欣赏,会后搭车赶回浙江南浔。可见我对音乐是十分迷恋的。我特别爱听古典音乐,家里有几张留声机唱片,我想买一架落地唱机,闲来听听。”

接着他谈起了音乐评论家李凌、小提琴家马思聪。他说,李凌任中央乐团团长期间写的音乐随笔很有水平。说马思聪在“文革”中被斗得死去活来,为了保命才潜居到美国。他是爱国爱乡的音乐家。他那支《思乡曲》何等邈远、幽美、曼妙,魅力无穷,堪称20世纪的经典乐曲。正如李凌所说:“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重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

徐迟本质上是诗人。除《二十岁人》外,还出版过诗集《战争·和平·进步》《美丽·神奇·丰富》《共和国的歌》,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担任过《诗刊》副主编。故两位诗友谈起诗歌、诗人来,如数家珍,十分熟悉。徐迟说:“论诗,徐志摩第一,戴望舒第二,卞之琳第三,艾青第四。”我插言道:“艾青排第四,评价是否低了?”徐迟认为,排名第四,也是“五四”以来的杰出诗人。你看他在上海监狱里雪晨写的那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多么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大堰河,今天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乳儿回忆幼年深情,弥漫于诗行之间。他站起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刚出不久的《九叶集》,说:“这本诗集封面上印着一支斜长着九片叶子的草茎,装帧典雅,诗好,内容也好。上世纪40年代写的、如此精美的诗,如今辛笛、郑敏、陈敬容、袁可嘉等人,恐怕写不出来了。今天只能依靠舒婷、北岛、顾城等新一辈年轻人了。”他喝了口茶,对诗人晏明说:“今年是叶圣陶文学研究会办的老《诗刊》60周年、解放后的新《诗刊》25周年,现任《诗刊》主编严辰约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我今年67岁,是1933年19岁那年开始写诗的,最初的诗发表在《现代》杂志上。那时我是一个现代派。从风格上来说,受到了欧美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比较晦涩难懂,后来我写了散文、报告文学,就比较明朗了。”

我问他:“您最初发表的诗歌,署的就是‘徐迟’这个名字吗?”他微笑道:“不是的。我原名徐商寿。处女作没有用‘徐迟’这个名字。我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我是老四。父母叫我‘迟宝’。发表了几年作品,我才用‘徐迟’这个笔名,原意是叫自己生活得慢一点,不要老是快节奏、性急、匆忙。不过,我这辈子也慢不下来。”

是的,徐迟的生活节奏是很迅捷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人民日报》《人民中国》特约记者,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到过朝鲜战场,去过鞍钢、武钢、包钢,奔走于长江大桥和黄河三门峡水库工地,日夜兼程,步履匆匆。正如他1961年自述的那样:“我朝拜过钢都、汽车城,亲眼看见黄河清;祁连山俘虏了我的心,青海湖让我一见钟情;在芒崖我曾顶礼昆仑,我有心向塔里木进军……”祖国东西南北,到处都留下了诗人的身影。“徐迟”这个笔名,也改变不了他那难移的本性。

辞别之前,徐迟告诉我们,他打算找个木匠,丈量一下房间尺寸,做一批书架,几个屋子靠墙放一圈,再买一批书来,建立一个像样的智库。他寿星眉下露出灿烂的笑容,说:“我的船儿加足了油,就可在这长江之滨,扬帆启碇。”



再聚深圳创作之家

1992年3月5日,我和爱人从广州乘火车至深圳,叫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西丽湖畔、麒麟山下中华文学基金会创办的度假村。到办事组报到时得悉同来度假的还有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学者王元化、儿童文学家束沛德、散文家丁宁、江波、李天芳、诗人晓蕾、《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涂光群等十多人。

第二天清晨,我到花园里晨练,巧遇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的王元化先生。他近日正在校对一本名为《思辨随笔》的学术著作。从他那儿得悉,身患轻度中风的爱人张可也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高雅女士是上海戏剧学院教西洋文学的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巴金女儿、《收获》主编李小林,都是她的得意门生。我向往的前辈翻译家满涛,就是张可的哥哥。满涛翻译、出版了《别林斯基文集》,果戈里的《死魂灵》《涅瓦大街》《狄康卡近乡夜话》,是我早年从事文学翻译的学习榜样。“文革”后他为了抢回时间,拼命工作,劳累过度,结果得了半身不遂,过早离世。王元化对我说,傅雷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把书里的住房画一张详图,一个个人物从哪儿出,哪儿进,标得一清二楚,十分精细。傅雷的译文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

在林鸟声中、玫瑰香里,徐迟走到我们的身边,也跟我们一起谈论文学翻译。他曾译过莫德的《托尔斯泰传》、荷马的《伊里亚特》、梭罗的《瓦尔登湖》、爱伦堡的《巴黎的陷落》、司汤达的《巴尔玛修道院》,以及《雪莱诗选》,对翻译之道有独到的见解。他说,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既然是文学翻译,首先要有文学性。他和钱锺书一样,推崇林琴南的译文。他说,一个美籍华人和一位美国诗人合译的《唐诗三百首》,首首有错讹。我说:“诗难译,美文难译。我看过英译、俄译的《红楼梦》,和原作相比,差远了。”接着王元化、徐迟和我三人议论、比较起梁实秋、朱生豪、曹未风、方平、孙大雨、屠岸等近二十位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中,谁的译文最佳。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王元化先生说:“我觉得朱生豪的译文最好。古典诗词他烂熟于心,故笔下文字融会贯通,琅琅上口,很传神。如果你叫他按原文照实译出,就不流畅了,风格就没有了。”我研读过朱生豪译的许多剧本,表示同意。徐迟说:“复旦大学的孙大雨教授,很博学,我对他很佩服。我主持《诗刊》时,发表过他译的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诗,质量高,音韵好,故我付给他最高的稿费。”眼镜片上照着晨阳光辉的王元化说:“孙大雨是个怪人,精力充沛,可以通宵不睡地写作。”徐迟走向早餐的饭厅,说:“和翻译相比,我喜欢创作,创作自由。我总是对自己的译文不满意……”

3月8日那天,春雨霏霏,树叶滴翠。小径两边,杜鹃鲜红如火,草花含露绽放。我和徐迟晚饭后散步。我回忆起1977年底他在海运仓总参招待所的发言。徐迟说:“那时是思想解放初期,我们大家都处在起跑线上,憋足了劲向前猛跑,壮志凌云,心花怒放,好比水闸打开,激流奔泻。那次发言后,我和周明就奔赴彩云之南,采访蔡希陶去了。”

我告诉徐老:“受了您那篇《生命之树常绿》的影响,我到了云南,专门去了一趟昆明的黑龙潭,去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看了那株您作品中提及的唐梅。”他表示关切:“那株唐梅还在吗?”“还在。不过老态龙钟了,只在枝头点缀几片叶子。1989年秋天,我在浙江天台山寺院里看到过一株隋梅。”“啊,隋梅?在什么寺院?”“国清寺。那株老梅倚墙而立,每当初春,开出一树繁花,生机勃勃,仿佛正在壮年。寺中僧人把古梅上的花儿捡集起来,酿制成精美食品招待贵宾呢。”

这引起了徐迟浓厚的兴趣,在一丛玫瑰花旁边停下来,面对着我,目光神秘地考问我:“你既然对古树很关心,那我问你中国寿命最长的古树在哪儿?”我想了想说:“恐怕以陕北黄陵那株大柏树树龄最长。那株古柏相传系轩辕皇帝手植,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了,故中国人管它叫‘柏树王’,英国人称它为‘柏树之父’。”“这是在大陆。那么台湾省哪株树最古老呢?”“记得书上说台湾阿里山那株红桧,种植于商代,距今三千多年了。”徐老对我的回答表示满意,说:“你的古树知识还行。1948年,我从上海去台湾,曾经拜谒过阿里山那株神木。”说着,他双手张开作围抱状:“那真是庞然大物啊。”

这时我们已踱到湖边,凭栏远眺,湖中有岛,岛上有树,树下有亭。其时暮色已合,烟雨蒙蒙,那里一片模糊,不甚分明。小雨下大了,我们便回到各自住室,干自己的事去。

1992年3月11日上午,在此度假、修养的作家们排列在“创作之家”门前的草坪上合影留念。徐迟那年已78岁,众人之中年纪最大(年龄较大的学者王元化生于1920年,72岁),可他抢先在前排蹲了下来。他笑容可掬,像孩子般天真可爱。他丝毫没有大作家的架子,总是谦虚有礼、和蔼可亲,单纯如稚童,透明似冰雪。

拍完照,我请徐迟到我110房间喝咖啡聊天,他欣然前往。坐进沙发之后,我给他冲了一杯雀巢咖啡。他随手翻开茶几上摆放的、我正在看的《汪曾祺自选集》,读到第一首短诗《彩旗》——“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他脸色立即沉下来,用书遮住眼睛,沉默不语。我问他:“您为什么沉默不语?”他自责道:“这首短诗是我当《诗刊》副主编时签发的。可能我害了他。曾祺大概因为这两句短诗在‘反右’中吃了苦头,被发配到张家口外住羊圈掏大粪去了。唉,人啊,人啊,人的生活往往由无数偶然因素造成。”我谈到了1991年春天和汪曾祺去云南采风、同住一室深夜长谈的情景,于是我们又提起了云南那片神奇、多彩的土地。徐迟说起了植物学家蔡希陶对云南经济的巨大贡献。徐老告诉我,是蔡希陶参与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树油、香叶天竺油的开发;是他发现、确定了中国北纬21度至23度昆明之南广大土地适宜种植橡胶;是他引进了美国大金元优良烟种,经过试验栽植获得成功,从而使橡胶业、烟草业如今成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你看科学家的劳动,为国家创造了多大财富!”徐迟喝了口咖啡,动情地说:“因为我爱蔡希陶,故能把作品写好。冯牧得悉我要去云南采访,慷慨拿出关于云南的全部日记让我参考。我一看冯牧用小字写的云南日记,精彩之极,建议他发表,他坚决拒绝。冯牧的日记绝对是第一流的散文。”

我说:“冯牧在云南多年,足迹几乎遍及那里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有一次在芒市过泼水节,他望着夜空升起的一盏盏孔明灯,对我说:‘有一晚我住在佧佤族老乡家里,深夜开门,云海起伏像波浪一样涌到我身边脚下,你几乎可以踩着这块厚厚的云毯走到对面山头上。这是何等瑰丽、何等难忘的景象!’”

徐迟赞叹说:“冯牧是评论家,也是散文家,更是难得的伯乐。他慧眼识骏马,发现、扶植了多少作家啊。”

接着谈到了文学与科学。他认为,搞文学,最可怕的是落入俗套。一入套子,就陈旧了,像工艺品那样,失去了灵气,只剩下匠气。因此,我总是追随着科技潮流向前走,跟着前进,这样才能学到一点新东西,获得一点新思想,才能不断创新,不至于只能写些浅表的东西。科学博大精深。科学能改变人类生活。我每天清晨两点,一醒来就钻研深奥的科学,钻研理论物理学,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夸克”,研究物质世界的构成,研究基本粒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即使有些地方看不懂,兴趣也很大。我现在急着想回去,因为武汉家里收到一本友人寄来的英文版的《目的地火星》。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它。家里人问我,要不要寄到深圳来。我说,不要寄,我怕弄丢。科学使幻想变成现实。过不了多久,地球和月球之间会开通TAXI,人也可能到火星上去。人们乘着飞舟,天上地下,来往穿梭,像搭公交车那样,十分方便。再过七八年,就进入21世纪了。犹如过了一夜到了清晨,过了一岁到了新年那样,新世纪会带给我们许多崭新的、现在难以想象的东西。目前的情况是许多文学家不懂科学,许多科学家(钱学森例外)不懂文学。科学家如果懂文学,文学家如果懂科学,他们就能用美丽、形象的文字把科学通俗化,让广大人民看得懂……

虽是南国的春天,我房间里打开的落地窗外,花圃里一株桂树正盛开着金色的花朵。因此我觉得从徐迟嘴里吐出来一句句关于科学的话语,仿佛带着金桂的幽香,听来馥郁宜人,意味深长。那天他和我一直畅谈到午餐时分,才兴致未尽地、恋恋不舍地分手。我望着徐迟老人头顶已秃、头发花白、上身微驼的背影,心想他就是一位懂得科学、热爱科学、拥抱科学的文学家。

又过了几日,天气很暖和,徐迟这只南飞雁决定打道回府,急着去看那本《目的地火星》去了。回武汉之前那个晚上,我去送别。他正在整理行李、打包,见我去看他,便拍拍手上的尘土,坐下来和我交谈。他一改平日诙谐、幽默的语调,对我严肃地说:“近来我对文坛感到失望。文学是有关心灵和精神的事业,但不少作家为了赚钱,迎合市场,写些低俗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你只要到书店、书报摊上看看,一些不堪入目的书名、封面包围着你,庸俗不堪。编辑也缺乏敬业精神,书展上陈列、出售的许多新书,雷同的多,仿制品多,胡乱辑集的多,重复出版的多,抢译、重译的多,粗制滥造的多,创新的少,好书少,精品更少。评论家更是软弱无力,只知拿红包,一味说捧场话。我们没有别林斯基式的批评家,缺乏尖锐泼辣、令人警策醒悟的雄文。面对此种局面,我忧心忡忡。”

我表示同感,说:“文学决不应以赚钱为主要目标,作家应担当道义,坚守品格。”但同时感慨:窗门大开,苍蝇进来;大潮之中,难免泥沙俱下。个人力量有限,只能洁身自好。我劝徐老:“您已是近八十岁的人了,想开点,今后应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而把创作放在第二位为宜。”徐迟说:“谢谢你的关心。我和诗人晏明很久不见了,你回京后代我问好。”我说:“一定一定。”见他忙于临行前的收拾,便和他握手告别。




揭开诗人跳楼之谜

1996年12月14日下午,我乘出租车到西郊宾馆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后住318房间,突然听到一个爆炸性消息:徐迟已于12月12日深夜12时跳楼自尽!

众代表惊骇之极,困惑莫解。我在会上遇到的冯亦代、袁鹰、张锲、高洪波、陈建功、李存葆、史铁生、陈祖芬、凌力、毕淑敏、梁衡、南帆、韶华、张贤亮、胡昭、赵本夫、肖亦农等二十多位代表极其伤心,纷纷询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悲剧。各个房间都在议论着这件事。好几位作家猜测这是老年寂寞所致,建议作协建个作家老年公寓,配备陪护人员,以解决他们孤寂之虞。有的认为他第二次婚姻失败,遇人不淑,子女疏离,虽然很快跟C女士分手了,总是心上的遗憾。有人说他玩电脑玩得走火入魔,受到了某宗教散播的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影响。有的认为他不能忍受血压不稳、肠胃不适、支气管炎严重等疾病的频繁袭击而取此下策。有的说湖北作家朋友要来北京参加作代会纷纷到同济医院六楼与之告别,使他感到不能与会的孤苦零丁、形单影只。有的猜想他患了老年抑郁症,心中想不开就寻了短见……种种说法,莫衷一是。

17日那天,吃完中饭,路上遇到湖北团的老诗人曾卓。曾老和徐迟是多年老友,便向他探问。他说,徐迟一生追求真善美,看不惯社会上的假恶丑,便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看刊物,不看书,不读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听音乐,不玩电脑,不会客,不出门。他关在家里只研究宪法,拿着宪法反复阅读,认为宪法是最深的哲学,最美的文学,最公平、正义的根本大法。曾老的话,仍不能解我心中的疑团。

由于徐迟的为人为文,是当代作家中我最敬仰的对象之一,故作代会之后,我一直设法揭开这个死亡之谜。经过向他亲密助手、得意门生、友好邻居、交心诗友、责任编辑长期打探、详细询问,终于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才弄明白他如此谢幕、如此离世,主要是因为他精神上的极端痛苦。

那时他主编过的严肃文学杂志《长江文艺》滞销,订数一再下降、下降,只剩不到一万份;而同在武汉的通俗刊物《今古传奇》却发行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两百万份以上。两者悬殊如此之大,他想不通。那时书商疯狂盗版刊印畅销书,赚了大钱,过着土豪似的生活,而他这个辛勤写书的人,只能住在冰窖似的卧室内,冻得彻夜难眠(湖北作协领导关心他,在他书房内安装了取暖设备)。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不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为什么放任不法书商们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科学家们默默无闻地作出巨大贡献,但为什么研究卫星、研究导弹的,其生活还不如街道上卖茶叶蛋、卖鸽子蛋的,对此他想不通。演戏、演电影、唱歌的人,其片酬、出场费高得惊人,而写剧本的、作曲的、写歌词的稿酬很低,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他实在想不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假药、假酒、假烟、假油、假奶、假肉(注水肉)、假鱼(名真实假)、假米(米中掺沙)等假货充斥市场。食品掺假是人命关天的事啊!他想不通世风为何如此颓败,道德为何如此沦丧。有位密友特地安排他住进温暖的星级宾馆,让他度过寒冷的冬夜。他高高兴兴去了,洗完澡,刚躺下,床边桌上的电话铃就响起来了。一个娇滴滴的女声说:“先生,你要按摩吗?你要陪夜吗?我这就过来。”徐迟愤怒地摔下电话,自言自语:“武汉之大,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平静的安居之所。”

1996年左右,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尚未展开像如今的既抓老虎,又打苍蝇,更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反贪、反腐、反奢、反黄、反假的执法行动,故社会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贿赂横行、贫富悬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徐迟对此深恶痛绝。他是个对宪法有深入研究的人,可是生活中经常发生违宪违法、权大于法的事例,对此他百思不得其解。

徐迟是个有尊严、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容不得丑恶泛滥。面对如此无奈的环境,岂能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他不由想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他和这部小说的作者和主人公一样,感到了理想的破灭。他想起了他译述《托尔斯泰传》中托翁最后的结局,以82岁(1828——1910)的高龄在寒冬里独自出走的情景。托尔斯泰是整个俄罗斯的良心,他想步这个大师的后尘,也在82岁(1914——1996)冬天出走。他想起了《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记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他曾经以暗示方式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的想法告诉他最亲密、最信得过的人。但他的密友没有认真对待,只以为这如他诗友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抒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密友觉得这是诗人的浪漫情怀。其实,徐迟已选定时间,要摆脱当时那种泥沼般污浊的生活。

有次一个路人不幸被汽车轧死了,他说此人在几秒钟之内就结束了生命,是一种幸福。徐迟在医院里捡到的一张纸片上,用英文潦草地、别人很难辨认地写了一行字,译成中文,就是“走意已坚,谁能劝我,谁能救我?”有个朋友到医院里探望他,他对友人说:“你有什么问题快问我吧,你不问,过些时候就问不着了。”他对医院里一位爱文学的女医生说:“花盛则谢,光极则暗。一个人,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后,再难以往上攀登了,转折之前最好的收场是飞起来。”说完,徐迟作了个飞翔的手势。

凡此种种,都是他弃世念头的流露。

时间终于捱到了他选定的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12+12+12=36),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悄悄从病床上坐起来,悄悄走出阳台门,悄悄推开窗子,向外纵身飞跃……

啊,是他一连串的想不通,促成了诗人之死,酿造了这一震惊文坛的悲剧。

岁月流逝。一生追求真善美的徐迟,不愿与假恶丑为伍,毅然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为了深深地怀念他,铭记这位嫉恶如仇、心灵像冰雪一样纯净的诗人,笔者在耄耋之年特撰写了此文。

尊敬的读者,你们可要睁大眼睛时刻警惕生活中那些言行不一、戴着面具的假、恶、丑啊!(写于2016年10月—12月,徐迟去世二十周年之际)

作者:张守仁,1933年9月生,上海市人。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精通俄语、英语。196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任副刊编辑。后到北京出版社工作,与同同事创办《十月》杂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等书。译作有《道路在呼唤》《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选》《屠格涅夫散文选》等书。散文《林中速写》被编入数十个散文选本以及中学阅读课本。曾编辑出版了《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名作,被文学界誉为京城“四大名编”之一。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21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 于: 2017-07-27 12:19:35 »
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跳楼自尽
丙子
庚子
甲申
甲子
9岁起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各位看看,这个徐迟刻意挑选的跳楼时间的干支呈象,能否反映他走过的一生?

万事顺意

  • 版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88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2 于: 2017-07-28 20:21:27 »
公历:1996年12月13日0时0分  农历:丙子年[涧下水]十一月初三

   食神  七杀  日主  比肩     
乾造: 丙   庚   甲   甲    (午未空) 
    子   子   申   子  

大运: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7     17    27     37      47      57     67     77

我看了文中的介绍,对于徐迟跳楼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人猜测是老年寂寞所致;有的人认为他第二次婚姻失败,遇人不淑,子女疏离;也有人说他玩电脑玩得走火入魔,受到了某宗教散播的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影响;还有的认为他不能忍受血压不稳、肠胃不适、支气管炎严重等疾病的频繁袭击而取此下策;甚至有人猜想他患了老年抑郁症,心中想不开就寻了短见……种种说法,莫衷一是。我通过去世时间的八字,分析他的内心真实情感,希望能找出一些他生前的影子。

一、他选择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跳楼自尽,这一天的八字为 丙子 庚子 甲申 甲子。
    从八字整体看,甲子时,工作宫。甲子为死木,喜庚金劈甲引丁,所以丙火是他的用神。庚金为偏官,说明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正直公正、有责任,顺从保守,高傲孤群,有社会地位的一个人。但是地支一片子水汪洋,子水正印变成偏印,性格上就更加趋向于偏印的负面能量,变得更加孤独、多疑、封闭、冷漠、偏激等,喜欢一个人闭门学习创作,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而偏官制身太过,也表示对自己要求过高,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环境差,身体上遭受伤病灾,受到小人陷害,从而心情烦躁等。

文章中提到:

    那时他主编过的严肃文学杂志《长江文艺》滞销,订数一再下降、下降,只剩不到一万份;而同在武汉的通俗刊物《今古传奇》却发行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两百万份以上。两者悬殊如此之大,他想不通。那时书商疯狂盗版刊印畅销书,赚了大钱,过着土豪似的生活,而他这个辛勤写书的人,只能住在冰窖似的卧室内,冻得彻夜难眠(湖北作协领导关心他,在他书房内安装了取暖设备)。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不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为什么放任不法书商们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科学家们默默无闻地作出巨大贡献,但为什么研究卫星、研究导弹的,其生活还不如街道上卖茶叶蛋、卖鸽子蛋的,对此他想不通。演戏、演电影、唱歌的人,其片酬、出场费高得惊人,而写剧本的、作曲的、写歌词的稿酬很低,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他实在想不通。(由这一段可以得出,他的生活曾经是很艰苦的)

二、在这个八字里,正印过旺,而且为忌,表示他不但重视精神生活,而且会因自视淸高而轻视金钱,加上本性木讷而不善营谋,虽有先知先觉之智慧,却容易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缺乏应变能力,且不善于察言观色和勾心斗角,也不愿同流合污。子水也象征小人和社会的黑暗面,子水是生扶甲木的印,所以他会通过写作把对社会的不满抒发出来,以公平公正的立场去看待社会的种种黑恶势力。

引用原文论述:

1)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假药、假酒、假烟、假油、假奶、假肉(注水肉)、假鱼(名真实假)、假米(米中掺沙)等假货充斥市场。食品掺假是人命关天的事啊!他想不通世风为何如此颓败,道德为何如此沦丧。

2)有位密友特地安排他住进温暖的星级宾馆,让他度过寒冷的冬夜。他高高兴兴去了,洗完澡,刚躺下,床边桌上的电话铃就响起来了。一个娇滴滴的女声说:“先生,你要按摩吗?你要陪夜吗?我这就过来。”徐迟愤怒地摔下电话,自言自语:“武汉之大,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平静的安居之所。”

3)1996年左右,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尚未展开像如今的既抓老虎,又打苍蝇,更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反贪、反腐、反奢、反黄、反假的执法行动,故社会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贿赂横行、贫富悬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徐迟对此深恶痛绝。他是个对宪法有深入研究的人,可是生活中经常发生违宪违法、权大于法的事例,对此他百思不得其解。

三、在这个八字里,寒木喜阳丙火为用,天寒水冷甲木遥生,也终究抵挡不住子水泛滥,扭转不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所以徐迟,这位嫉恶如仇、心灵像冰雪一样纯净的诗人,一生追求真善美迟,不愿与假恶丑为伍,选择了弃世自尽,摆脱当时那种泥沼般污浊的生活。

四、把八字和中医结合,也可以分析出,徐迟的个人性格特质来。

1)甲申日,七杀攻身,忌神深藏,代表小人当道,一生郁郁不得志,甲木被克也主有肝胆之疾和抑郁症。

2)水多土弱而火掩,丙火极弱,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之症。

3)木为喜用,遭强金克冲损伤,主有肝胆或者交感神经障碍。

所以据此分析,他的离世是由于思虑过重,精神紧张引发了肝气不足,心神失养的忧郁症,表现为:悒悒不乐,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脾虚不运,容易恐惧等症状。

五、根据我对姓名学的理解,也从中分析了几点特性:

徐 迟:五行为木 金 水,容易陷入身心过劳,急变颠覆之悲运,易生不平不满,有作茧自缚,固执不化,愤世嫉俗的倾向。中晚年来看,运势转弱,由于内心过于坚刚,缺乏同化力,与社会格格不入,所以一生壮志未酬,充满悲情色彩。人格28画属金,命理上讲辛金温润而清,能扶社稷,能救生灵,正是日主一生的真实理想。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21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3 于: 2017-07-29 08:33:23 »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确对社会掀起科技热,起了很大影响。万事顺意君就徐迟的性格,身体做了很深入的分析,证明其死亡时间的干支呈象,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最终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里我只能就其命运轨迹,做一点补充:
公历:1996年12月13日0时0分  农历:丙子年[涧下水]十一月初三

   食神  七杀  日主  比肩     
乾造: 丙   庚   甲   甲    (午未空) 
    子   子   申   子  

大运: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7     17    27     37      47      57     67     77
第一,正如万事顺意君指出的,全局甲木无根,地支四柱一派江河水。
第二,月干庚金通根日支,可以看作众水之源,
第三,全局无一点土来范水的同时,也就无浑水之弊。
第四,如此,整个命局干支呈象为极为纯粹的“水木清华”。这样的干支呈象,活脱脱展示了他的诗人气质,浪漫情怀和纯真天性。
第五,年柱天干透出的丙火,十分重要,既可以制庚金,使其偏官有制,更可以暖局,让整个命局有冬日的阳光普照。,
第六,这个死亡时间的干支呈象,极为全面地显示了徐迟的一生结局:无妻财之享。唯有文才留世。但丙火食神在局中虽有作为甲木的本人为源,由于甲木、丙火,均为无根之木,无根之火。徐迟和他的众多诗文,包括轰动一时、影响极大的《哥德巴赫猜想》,也随大江东去的历史淹没。若我不再提起,相信很多年轻人早不知徐迟为何许人也。即使知道了,也会问,面对当下,提起这样的人又有何价值,有何意义。
第七,我只是从干支命理学的角度,告诉大家死亡时间是“人生之果”。包含了人“必然“如此一生的信息:
1.丙火立于年干,显示徐迟少年即已文才成名。
2.年月地支伏吟,说明日主33岁前的人生极不稳定。徐迟出生于1914年,满33岁时则为1947年。这正是神州大地,战乱不已的岁月。决定了徐迟不得不离乡背井,流亡四方。
3.庚金偏官紧贴日元甲木。这就让他不可能成为徐志摩那样以婉约著称的诗人。催人奋进,建功立业,才是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主题。
4.由于庚金偏官通根日支.致使冬月甲木被克制太过。不仅自己的脾气会时有急躁。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也会对自己管制太过。
5.更为严重的是,日支申与月时两子皆有合。如此,无论是他的原配夫人,还是后来的女友,都会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仅心不向他,更会汇入涛涛江水去东南,归入辰土。
6.水为甲木印。印在局中占了绝对优势。徐迟一生都在为一个远大而又没有尽头的理想奋斗。这可以用他到1983年,7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证。如果说那时有很多人入党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己之私,徐迟,绝对是冲着党纲、党章上所写的神圣誓言而去的。
7,我如此坚称的事实是:徐迟从47岁起行乙巳、丙午、丁未的三步大运,都是好运。因此,别人是入党后才让人生节节攀升。而他则是以名满天下之后才入党。到底是他需要党还是党需要他,各位尽可由此深思。
8.77岁后进入戊申大运。戊土让旺水得以皈依。徐迟的思想不再浪漫,但戊土虽然无根,却让旺水开始从庄子《逍遥游》的无涯之势变为有涯之滨——转入对现实与理想背离的郁闷。申金与日支伏吟,更打破了原局日时的半三合。申金为偏官根。加之戊土化年干丙火生月干庚金去。原本有制的偏官,变为无制的七杀。让徐迟对现实的愤懑之情无以复加,思想、情绪从此好走极端。而此时的自己又是一个宣了誓的党员。因此,逐渐萌生“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
9.这里要注意的是,徐迟跳楼,不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不如卖咸鸭蛋的好所生愤懑,而是对世风日下,好多同仁随波逐流,昔日高举伟大理想革命的中流砥柱,不再中流砥柱的义愤填膺下,自己所唯一能向世人表白的反抗:只有”质本洁来还洁去“。
10.死亡时间的干支呈象无一点土。而土既是众水所归之地,也是日元甲木植根之所。这当是徐迟一生理想的追求。他所选择的死,也就既不是上吊、更不是割腕。而是纵身向下,魂归沃土。
«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7-30 07:24:58 作者 水木罗汉 »

三年书生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2092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4 于: 2017-07-29 09:58:16 »
学习了。
个人微信号:lf19876656108

戊子

  • 365学习群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77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5 于: 2017-07-29 20:11:41 »
学习了。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21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6 于: 2017-07-30 08:08:23 »
研究命理,要大胆思考,也要谨慎检视。回看我的思考,公开用死亡时间探视生命秘密,始于《人学启蒙》,各位细读,可以发现那时的我,思考并未成熟。到《水木罗汉如是说名人八字》,则用了“生死观照”的研究方法,各位读者,会发现我对干支与人生的思考,更进了一步:我已经有足够的勇气说出:出生时间的干支呈象,能预示生命运动的“或然”,死亡时间的干支呈象,则反映了生命历程的“必然”。由此,引申出,干支,是生命流淌历程中的及时影像,跳跃音符。希望各位朋友,能对我的这个结论,给予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得出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是我之愿;若得出否定这个结论的数据,也是我之喜。
对于徐迟,因为报道中有关于他出生日的记载,所以,我还得做对比研究,方为严谨。
据报道,徐迟出生于1914年10月15日
甲寅
甲戌
甲戌

9岁起运: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没有出生时辰,但我们可以从徐迟高寿这一事实,定其时柱干支,绝不是日元所忌。再从徐迟一生的兴趣爱好和所从事的事业以及人生经历看,有两个时辰供推敲:
甲寅                                               甲寅
甲戌                                               甲戌
甲戌                                               甲戌
甲子                                               庚午
究竟是哪一个时辰,才最为符合徐迟的命理人生呢?
«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7-30 08:15:28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年华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255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7 于: 2017-07-30 08:31:28 »
这两个都有可取之处~甲子,从火运好运看,这个可能性更大!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8 于: 2017-07-30 08:45:52 »
丙子
庚子
甲申
甲子
9岁起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_______________--
因为又懒又忙,所以喜欢在通看之后,打蛇打七寸。
甲木无根,虽然和富贵不相碍,但是生活工作总是奔波、劳碌。
局中子月甲木,自然以丙火为喜。
无根的甲木到底人生如何,人生发越的高低如何,就看这个丙火的作用力如何,安顿如何。
看大运,第一步辛丑,自然难言美好。但第二步后壬寅、癸卯,甲木得强根,丙火长生沐浴,甲辰、乙巳、丙午,自不用说。丁未运不美处在于子未害,丙子在年,代表思想头脑,思想波动变化大。财印相战,婚恋难言美好。戊申运,戊土晦火,丙病癸死甲绝。
至于观照,腾出手,空了再校验吧。
«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7-30 08:48:13 作者 越千年 »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9 于: 2017-07-30 09:18:04 »
徐迟 - 年谱
1914甲寅年10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德懋弄6号。
1927丁卯年在南浔中学念书。读到了早期白话诗人徐玉诺的诗集《将来之花园》。这年秋天,第一次去了上海。

1928戊辰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念书。在该校的一个油画展上,第一次见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1931辛未年9月,由东吴大学附中升入东吴大学。“九一八”事变发生,12月参加学校爱国学生“援马团”北上,拟出关抗日。滞留北平。

1932辛未/壬申年1月,入燕京大学借读。在5月号《燕大月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写出一些短诗。

1933癸酉年5月4日收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封退稿信。6月,到上海见到施蛰存。8月,回到燕大继续学习。在12月号《现代》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

1934甲戌年在《矛盾》、《时代画报》、《妇人画报》等发表诗和散文。与施蛰存周围的现代派作家多有交往。

1936丙子年夏天,作为男傧相参加诗人戴望舒的婚礼。9月,和诗人路易士一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10月,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11月,音乐散文集《歌剧素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丙子年元旦之日 丙子年庚子月戊子日,和陈松在上海结婚。上半年写作《世界之名音乐家》及《音乐家和乐曲的故事》。9月,写作警世幻想小说《三大都市的毁灭》。

1938戊寅年2月,写作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5月,和戴望舒一家流亡香港。在香港结识袁水拍和冯亦代。

1939己卯年结识《时事晚报》主笔、国际述评家乔冠华。听袁水拍谈马克思主义。

1940己卯年1月11日己卯年丁丑月癸丑日,读恩格斯的书豁然开朗,自称为“觉醒日”。2月,赴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

1941辛巳年10月,在桂林白虹书店出版诗集《最强音》。

1942壬午年11月,在桂林《诗创作》发表长诗《一代一代又一代》。

1943癸未年2月,在桂林雅典书屋出版雪莱诗歌选译《明天》。7月,在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荷马史诗《依利阿德选译》。任郭沫若主编的《中原》季刊执行编辑。

1944甲申年1月,在重庆国讯书店出版译作《托尔斯泰传》(第一部:青年时期)。7月,在美学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散文集》(第一册)。11月,出版散文集《美文集》。

1945乙酉年翻译《巴黎的陷落》、《解放是荣耀的》、《我轰炸东京》等。9月。与马思聪一起受到毛泽东接见,并获得“诗言志”的题词。11月,发表小说《狂欢之夜》。

1946丙戌年10月,在南浔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狂欢之夜》。

1947丁亥年翻译司汤达小说《巴马修道院》。

1949己丑年3月,在上(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 请保留此标记)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译作《华尔腾》(后改译名《瓦尔登湖》)。4月,创作诗歌《江南》。与南浔同仁维持地方治安,促成小镇和平解放,并率学生出镇迎接解放军。8月,到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国》编辑。

1956丙申年6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战争,和平,进步》。

1957丁酉年4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美丽,神奇,丰富》。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庆功宴》。

1958戊戌年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共和国的歌》。

1959己亥年1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评论集《诗与生活》。

1961辛丑年离开北京,举家迁入武汉,到长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5乙巳年创作中篇小说《牡丹》,未及发表。“文革”到来。

1966丙午年“文革”中住进“牛棚”,被剥夺写作的权利,创作中断。十年后得到平反,恢复专业创作。

1977丁巳年10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

1978丁巳/戊午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3月,相继发表《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等。4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1979己未年9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迟散文选集》。

1980庚申年5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间偷偷写出的文论《红楼梦艺术论》。

1981辛酉年2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论集《文艺和现代化》。

1982壬戌年8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瓦尔登湖》。

1983癸亥年4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传》(全译本)。

1984甲子年7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结晶》。

1985乙丑年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单独建制后,任该会名誉主席。

1986丙寅年1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

1989己巳年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自传《江南小镇》。

1990庚午年开始编辑多卷本《徐迟文集》。

1991辛未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游记《美国,一个秋天的旅行》。

1992壬申年4月,访问希腊雅典。回国后开始重新翻译荷马史诗《依利亚特》。

1993癸酉年3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江南小镇》,4月,《徐迟文集》前4卷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乙亥年开始写作《江南小镇》续集。7月,在上海书店出版报告文学集《来自高能粒子的信息》。

1996丙子年6月《江南小镇》续集部分章节在《江南》发表。12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先贴上
«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7-30 15:44:11 作者 越千年 »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e风雨一声笑

  • 新手
  • *
  • 帖子: 2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0 于: 2017-07-30 09:26:50 »
应该是甲子吧。子为正印,代表传统,保守,思想。寅戌供木为火,整个命局木火通明。子水一点,不透无印,只能助燃,消失在火海中。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1 于: 2017-07-30 09:31:55 »
徐迟之死
陆扬
   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点钟,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6楼的高
干病房的阳台上翻身跃出……是老境孤独,黄昏恋失败,病痛所苦,
老年躁动症,玩电脑走火入魔,还是“世纪末”式的失落?徐迟曾作
如是说:“我一生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小的错误是这件事(黄昏恋失
败),不用提了;一个大错误是30年代时,在现代派和共产主义之间,
我选择错了”。
  柏拉图《斐多篇》中,苏格拉底与西弥尔有大段讨论死亡的对话。
西弥尔问苏格拉底哲学家怕不怕死。苏格拉底回答说,老百姓怕死,
但是哲学家不怕。因为人的灵魂是自由的,可自由的灵魂被羁缚在不
自由的肉体之中,被七情六欲遮蔽了它的本真面貌,所以,当死亡来
临的时候,哲学家看到的是灵魂的解脱和重归自由,这一刻其实是他
毕生向往不得的,又何惧之有呢?正是在这里,苏格拉底留下了句叫
人肃然起敬的名言:“哲学是死亡的实践”。

  翻开《徐迟的第二次青春》(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不知怎
么的,首先就想起了苏格拉底的这段掌故。徐迟是诗人,柏拉图其实
也是诗人,哲学家和诗人都以宇宙和人生为思考对象,从来就是息息
相通的。但是徐迟的死却显得神秘: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点钟,
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6楼的高干病房的阳台上翻身跃出。这天正是13日
的凌晨,偏偏是一个星期五的13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没有人怀疑是徐迟自己选择了死亡。作者洪洋是湖北省作家协会
副主席,不但是徐迟的同事和密友,而且是老诗人多年楼上楼下的邻
居:洪洋住在一楼,徐迟住在二楼。作者告诉我们,就在那个黑色日
子的凌晨,他怎样被一阵惊心动魄的电话铃声唤醒,怎样赶到医院,
听张副院长介绍事情发生的经过:“我们的值班护士半夜查房,看见
10床空着,以为他在洗手间,推开洗手间半掩的门,不见人。病房有
一个密封的阳台,是供病人放置食品和晾晒衣服的,病人有时也在这
里走动一下。值班护士走到阳台上,仍不见人,发现墙角的一扇窗户
开着。冬季放暖气后窗户一般都是关起来的,她到窗口探出头去,用
手电筒从6楼往下照,看见地上有一个白东西,她打电话到一楼值班室,
叫她们出去看看;徐老躺在地上,呼吸和脉搏都没有了……”

  徐迟的双臂和全身没有扭伤的痕迹,连一身衣服都是整整齐齐的。
一切足以证明,这是诗人厌倦世界,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不免悲惨
的辞别方式。对徐迟的死因,纷纷扬扬出现的许多猜测中,大抵不出
老境孤独、黄昏恋失败、病痛所苦、老年躁动症使然、电脑走火入魔,
乃至“世纪末”式的失落感等等数种。作者道这一切都不是徐迟弃世
的原因,又都不能不成为它的原因。徐迟在最后的岁月里,几乎每天
和作者谈起文学、人生,谈起科技、人类和地球,谈起步入老年后,
“来自身体内部的信息”,如此等等。故而只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精
神世界如此丰富的一位天才,无论如何是不得要领的了。

  但是以上种种解释中,以电脑为罪魁的考证我极不以为然。电脑
不过是一个工具,其与纸和笔的差别,也不过在于可能更方便一些而
已。时至今日,西方的作家写作,极少极少有不用电脑而用手写的。
但是孤陋的我还没有听说,谁因为用电脑而不用手写,就得了神经病。
至于internet即国际网络,与其说充满了叫诗人不能自拔的魔幻信
息,似乎还不如说充满了垃圾信息。这差不多就像品钦的《万有引力
之虹》,凡男主人公同他相好做爱的地方,早点晚点,必会一声呼啸,
有导弹从天而降,跨进这个国际网络,岂不也是一声呼啸,眼见垃圾
信息铺天盖地,滚滚而来!说这些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电脑,而是叫它
来承担这个罪责,不但冤枉,实在也有点荒唐。

  洪洋倾注笔力的,却是徐迟的黄昏恋故事。这个故事的开端可以
追溯到1989年的3月,在珠海的一次笔会上,成都某大学的一位讲师
C女士,慕名拜访了徐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从此以后,C女士
穷追不舍,几经波折以后,终于在1992年夏天功德圆满,两人正式结
婚。C女士初访徐迟时作者在场,他这样描写本书初次登场的女主人公:
“她衣着入时,唇颊间的化妆掩不住眼角密密的鱼尾纹。她用艳羡的
眼光打量豪华的别墅,她用敬慕的口吻和徐迟谈《哥德巴赫猜想》。”
接着我们知道,C女士现年50多岁,原来的丈夫是某地的一位指挥,生
有一男一女。因为男方性格粗暴,一次两人吵架,男方打了C女士一个
耳光,C女士便坚决离了婚。

  婚姻本身应该是无可非议的。每个人有追求幸福的本能,也有追
求幸福的权力。徐迟本人也对作者悄悄说过,C女士生活上对他照顾很
好。婚后的日子里,作者常常无意中便发现徐迟换上了一件新衬衫,
穿上了一双新皮鞋。但是性格,在所有破裂婚姻的背后,其实一多半
可以见到性格不合的因素。据说女人再嫁很少是为爱情。不为爱情大
都转过来为钱。但是女人对金钱的欲望远较男人容易满足。当重新恋
爱的女人不为金钱所苦,又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家园的时候,麻烦就来
了。

  徐迟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1993年4月,徐迟偕C女士同赴广东惠
阳一个国际华文诗人笔会。这是C女士第一次以徐迟夫人的身份出席这
类场合,其间却因为名单上没有打出自己的名字,当着众人把名单撕
成了碎片。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无可奈何的徐迟终于深感日子难过了。
作者讲到他曾劝说C女士改变一下,徐迟连连说:“不可能!不可能!
现在每隔一两天,她就要和我吵一次。”吵架是没有道理可说的。C女
士口舌锋利,不愿服输,徐迟以沉默作答,所以吵不起来。可是家里
的气氛,由此也可想而知了。甚至电脑,一度也成了烦恼之源。徐迟
曾经对作者抱怨过,两个人在抢电脑用。好在徐迟很快又有了一个新
的电脑,所以在电脑上面,他们各得其所,相安无事。但是徐迟气恼
C女士一点不关心他的创作,只关心收集自己的资料。他尤其耿耿于怀
C女士喜欢琼瑶,为琼瑶写了本书而且寄给了琼瑶。徐迟喜欢荷马,不
喜欢琼瑶则到了讨厌的地步,琼瑶和荷马,是多么不同的两个世界!
  1994年1月,早已忍无可忍的徐迟终得解脱,法庭宣布两人达成调
解,协议离婚。对此作者喟叹幸福的婚姻是可遇不可求的,徐迟是遇
非其人,C女士恐怕也是遇非其人。就在结识徐迟到1992年同徐迟结婚
之前,C女士在北京还与某某名人有过一次闪电式的婚姻。个中究竟,
连C女士本人都讳莫如深。徐迟曾经纳闷名人效应何以蔓延到了婚姻上
头,但是C女士呢?C女士的感想肯定又是另一种样子。

  徐迟却没有一蹶不振,虽然他对这桩婚姻是追悔不及的。作者听
到徐迟作如是说:“我一生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小的错误是这件事
(指和C女士结婚),不用提了。一个大错误是30年代时,在现代派和
共产主义之间,我选择错了。”徐迟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创作热情
重新源源不断地流泻出来。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2 于: 2017-07-30 10:11:31 »
生:                     死:

甲寅                     丙子
甲戌                     庚子
甲戌                     甲申
甲戌                     甲子
生:9岁运: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死:7岁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万事顺意

  • 版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88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3 于: 2017-07-30 17:01:55 »
有关徐迟的出生时辰,我认为是出生于甲子时,我从命理上做出分析:

    甲寅               甲寅
    甲戌               甲戌
    甲戌               甲戌
    甲子               庚午

大运: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8     18    28    38    48    58    68    78
 
一、对比甲子时和庚午时:

    甲子时:子水为甲木的正印,他的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天干一片甲木,遇到大运引助,必然会形成木火通明之象。所以,从丙子大运,1932年开始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庚午时:这个时辰出生,地支三合火局,命局木多火焚,又遇到丙子大运,寿数恐怕有伤,推测不会活到82岁。

二、壬午大运去世,寅午戌三合,水火激荡,而甲子时的用神是火,这步大运对于甲子时出生的日主很不利。

三、如果出生在庚午时,支无点水,木多火炎,势必会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所以用子水来解甲木之危。

四、甲子时的命局:甲寅 甲戌 甲戌 甲子,戌土是他的妻财,因没有火来生扶,所以他与妻子的关系不好,婚姻生活也不和谐。

五、百度上提到:1932年1月,入燕京大学借读。在5月号《燕大月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写出一些短诗。

    从这一段得出,他的诗人特质,似乎更符合甲子时出生,因为丙火代表了诗歌文学和精神世界。如果出生在庚午时也许就会选择当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或是商人了,就像他的父辈们希望的那样,给他取的原名为徐商寿。

六、他后来自己改的名字为徐迟,结合命理来分析,甲寅 甲戌 甲戌 甲子,这个命局里,寅戌拱合,大运助火,木火相生而太旺,必然会引起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眩晕,心脏有压迫感、呼吸急迫等症状。所以在这个命局里也有水火未济,气血不调之感。故他给自己取名徐迟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

七、结合去世时的八字分析:丙子 庚子 甲申 甲子,金水乘旺,丙火无根,所以他的内心充满着忧郁,怀才不遇之感,对生活看不到希望,选择用自尽的方法来宣泄对世间的不满,企图用最后一点光和热来引起社会对不平不满的现象的关注,真的不愧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观察家、诗人。

八、引用原文似乎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所思所想:

1)他对医院里一位爱文学的女医生说:“花盛则谢,光极则暗。一个人,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后,再难以往上攀登了,转折之前最好的收场是飞起来。”说完,徐迟作了个飞翔的手势。

这一段可以对比出他的生死八字:出生 甲寅 甲戌 甲戌 甲子(花盛则谢)  死亡 丙子 庚子 甲申 甲子(光极则暗)

2)时间终于捱到了他选定的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他悄悄从病床上坐起来,悄悄走出阳台门,悄悄推开窗子,向外纵身飞跃……啊,是他一连串的想不通,促成了诗人之死,酿造了这一震惊文坛的悲剧。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7
Re: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跳楼之谜
« 回复 #14 于: 2017-08-01 21:06:31 »
生:                     

甲寅                     
甲戌                     
甲戌                     
甲戌                     
9岁运: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1923年乙亥运
1927丁卯年在南浔中学念书。读到了早期白话诗人徐玉诺的诗集《将来之花园》。这年秋天,第一次去了上海。
1928戊辰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念书。在该校的一个油画展上,第一次见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1931辛未年9月,由东吴大学附中升入东吴大学。“九一八”事变发生,12月参加学校爱国学生“援马团”北上,拟出关抗日。滞留北平。
1932辛未/壬申年1月,入燕京大学借读。在5月号《燕大月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写出一些短诗。
1933年丙子运
1933癸酉年5月4日收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封退稿信。6月,到上海见到施蛰存。8月,回到燕大继续学习。在12月号《现代》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
1934甲戌年在《矛盾》、《时代画报》、《妇人画报》等发表诗和散文。与施蛰存周围的现代派作家多有交往。
1936丙子年夏天,作为男傧相参加诗人戴望舒的婚礼。9月,和诗人路易士一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10月,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11月,音乐散文集《歌剧素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丙子年元旦之日 丙子年庚子月戊子日,和陈松在上海结婚。上半年写作《世界之名音乐家》及《音乐家和乐曲的故事》。9月,写作警世幻想小说《三大都市的毁灭》。
1938戊寅年2月,写作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5月,和戴望舒一家流亡香港。在香港结识袁水拍和冯亦代。
1939己卯年结识《时事晚报》主笔、国际述评家乔冠华。听袁水拍谈马克思主义。
1940己卯年1月11日己卯年丁丑月癸丑日,读恩格斯的书豁然开朗,自称为“觉醒日”。2月,赴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
1941辛巳年10月,在桂林白虹书店出版诗集《最强音》。
1942壬午年11月,在桂林《诗创作》发表长诗《一代一代又一代》。
1943年丁丑运
1943癸未年2月,在桂林雅典书屋出版雪莱诗歌选译《明天》。7月,在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荷马史诗《依利阿德选译》。任郭沫若主编的《中原》季刊执行编辑。
1944甲申年1月,在重庆国讯书店出版译作《托尔斯泰传》(第一部:青年时期)。7月,在美学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散文集》(第一册)。11月,出版散文集《美文集》。
1945乙酉年翻译《巴黎的陷落》、《解放是荣耀的》、《我轰炸东京》等。9月。与马思聪一起受到毛泽东接见,并获得“诗言志”的题词。11月,发表小说《狂欢之夜》。
1946丙戌年10月,在南浔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狂欢之夜》。
1947丁亥年翻译司汤达小说《巴马修道院》。
1949己丑年3月,在上(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 请保留此标记)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译作《华尔腾》(后改译名《瓦尔登湖》)。4月,创作诗歌《江南》。与南浔同仁维持地方治安,促成小镇和平解放,并率学生出镇迎接解放军。8月,到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国》编辑。
1953年戊寅运
1956丙申年6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战争,和平,进步》。
1957丁酉年4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美丽,神奇,丰富》。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庆功宴》。
1958戊戌年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共和国的歌》。
1959己亥年1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评论集《诗与生活》。
1961辛丑年离开北京,举家迁入武汉,到长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3年己卯运
1965乙巳年创作中篇小说《牡丹》,未及发表。“文革”到来。
1966丙午年“文革”中住进“牛棚”,被剥夺写作的权利,创作中断。十年后得到平反,恢复专业创作。
1973年庚辰运
1977丁巳年10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
1978丁巳/戊午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3月,相继发表《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等。4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1979己未年9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迟散文选集》。
1980庚申年5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间偷偷写出的文论《红楼梦艺术论》。
1981辛酉年2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论集《文艺和现代化》。
1982壬戌年8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瓦尔登湖》。
1983年辛巳运
1983癸亥年4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传》(全译本)。
1984甲子年7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结晶》。
1985乙丑年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单独建制后,任该会名誉主席。
1986丙寅年1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
1989己巳年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自传《江南小镇》。
1990庚午年开始编辑多卷本《徐迟文集》。
1991辛未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游记《美国,一个秋天的旅行》。
1992壬申年4月,访问希腊雅典。回国后开始重新翻译荷马史诗《依利亚特》。
1993年壬午运
1993癸酉年3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江南小镇》,4月,《徐迟文集》前4卷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乙亥年开始写作《江南小镇》续集。7月,在上海书店出版报告文学集《来自高能粒子的信息》。
1996丙子年6月《江南小镇》续集部分章节在《江南》发表。12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 最后编辑时间: 2017-08-01 21:13:21 作者 越千年 »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