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黄洋之死  (阅读 5437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4
黄洋之死
« 于: 2013-04-17 17:29:23 »
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黄洋,遭人在饮水机投毒,于4月16日下午15点23分抢救无效死亡。现用其死亡时间干支进行分析如下:
癸巳
丙辰
壬子
壬申
一,壬水日元坐支子水,地支月日时三合水局,天干年时比劫,是水旺,比劫成林之象。
二,月干丙火为壬水偏财,通根于年支巳,偏财不弱。但丙火偏财却上临癸水,下临两壬,显然被置于激烈地争抢状态中。这显然是比劫争财之象。
三。有趣的是,时柱壬申。壬水是比肩,这个比肩,离月干丙火最远,所以内心极不平衡。座下申金,与年支巳刑合,刑合的趋势是水。也就是说,只要把月干丙火的根刑合掉,壬水日元的生命就会出现,身旺无依,散漫而失。
四。时干壬水比肩投毒的化学毒品是什么,时柱地支申做了暗示,申者砷也。
黄洋是四川省自贡是荣县人。荣县有一特产——砂锅,砂罐。用砂锅炖肉最香,用砂罐熬中药最佳。但在使用前若不进行一道技术处理,这砂锅、砂罐就会漏水。局中月支辰,被是纳水之湖,现在被三合水局。天干壬癸竞透,巳申刑合,辰也就成了溢水之湖。
黄洋是家中独子,高分考进复旦大学后,得当地资助,遇害前已获直升博士资格。
我们这里要分析的是时干壬水(林某已被刑拘)为什么要害黄洋。媒体曾经报道不犯罪嫌疑人不是出于嫉妒。但整个干支呈象显现的就是比劫争财,争的是偏财,所以,这里不是争具体的财、色,而是一种并不常有的“机会”。正因为这种“机会”不是常来常有,所以,犯罪嫌疑人认定应该冒这个险。
我们这里还要分析的是黄洋为什么就如此中招。据微博报道,黄洋出生在1985年,年柱乙丑。就死亡干支呈象看,时支申与年支巳仅是遥合,要真正实现刑合,还需时空条件。黄洋出生年的地支丑,不仅与巳有合而向金的可能,更有破月支辰,合日支子的能力。这样,原本稳定的三合局被破,我前面说的水湖四溢,申被解放去与巳刑合,并混入水中,就成了可能。
在比劫成林的情况下,最怕阳刃动,面临一点财星,众比争夺之烈,如狼似虎,黄洋死于非命,就在于坐支子水被合动。同时,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在丑时或是申时投毒。
« 最后编辑时间: 2013-04-17 17:31:21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4
Re: 黄洋之死
« 回复 #1 于: 2013-04-18 09:36:10 »
嫌疑人素描

嫌疑人林某的微博“大汉漠北”被曝光,其微博自我介绍是“一直在认识自己,需要学习向日葵的单纯”。

警方到校调查毒物来源

据知情人士透露,警方带走林某一段时间后,曾到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林某在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做过实验吗?”“他所投的毒是从动物部得到的吗?”等等。


·娱乐八卦 看过来 ·IT英语出国教育直通车
据警方透露,嫌疑人的动机尚不明晰,“应该不是”情感纠葛。网上最新的说法是误杀。寝室里住了3个人,两个广东的闹矛盾,林某投毒要杀的是另一个人,结果黄洋误喝了水。此说法未经官方证实。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 李庆 宦小淮 梁鹏 实习记者 刘瑞)“别问我恶类或善类,我只是渴望飞的哺乳类/善恶的分界,不是对立面/而是每个人那最后纯洁的防线,都逃不过考验——黑暗骑士”。3月13日,黄洋更新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条微博,昨天,这条微博评论数量达到了25019条,网友们在评论中点燃了“蜡烛”,表示惋惜。

在黄洋仅有的16条微博中,有一半都是关于李娜的网球赛事。4月16日,一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他生前的微博多次提到李娜,希望李娜能在微博上送他最后一程。希望能转起来,让他喜欢的李娜看到。”

昨日,李娜转发了这条微博,表示“缅怀”,并打出了3个蜡烛符号。

截至记者发稿时,李娜的这条微博也被转发了708次,并收到评论583条,大家都在评论中寄托哀思。

黄洋的微博头像是机器人瓦力,个人签名是“算是个有些思想有些能力有些热情的好人吧”。他的个人标签则标注:运动、美食、音乐、旅行、80后、电影。虽然黄洋的微博不会再更新,但他的粉丝却增长到了4506人。

投毒嫌疑人:

曾参与药剂毒性试验

昨日下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获悉,黄洋出事后,黄洋的大姨赶往了上海,在黄洋抢救时,心脏病发,被送往医院抢救。“具体好久回来还不晓得,要等上海那边出结果才行。”黄洋大姑父杨开祥说。

黄家人的悲痛,网友的追思,让更多的目光汇集到了被警方带走的投毒嫌疑人林某身上。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就是真的投毒者?如果是,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昨日,媒体纷纷聚焦,还原林某其人。

做事细心成绩优异

据悉,嫌疑人林某1986年出生于汕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考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进入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成绩优异,是学生会副主席,获得国家奖学金,发了8篇论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据调查,高考时,林某以780多分的高分(满分900分)考入中山大学。

案发后,林某的微博“大汉漠北”被曝光。其微博自我介绍是“一直在认识自己,需要学习向日葵的单纯”。据他的同学说,林某做事很细心,成绩也很优异。

日前,中山医院超声科的医生称,林某一个星期前就停止实习了,“不用找了,他永远不会来了。”对于林某在中山医院实习期间的表现,同科室的几名医生均称不了解。但记者了解到,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林某就曾参与一项病理研究课题,内容是测试一种中药制剂的小鼠毒性试验,而这种中药制剂其主要功用正是作用于肝细胞。

曾称“医学是神圣的”

媒体报道称,林某家境殷实,不过其本人并非从一开始就热爱医学,是听从家长的意见而学医。

林某曾在文章中自述,进入医学院学习一年半的时候还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当时总是听见“医学神圣”之类的话,自己本身却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只是觉得从医是一个铁饭碗。不过,林某到广东当地的医院见习后,却转变了最初的想法。

当时,林某在急诊科实习,有一天担架送来一名昏迷患者,其妻子在旁边焦急万分。直到诊断的医生说了句“没事的”,其家属才放下心来。林某那时体会到医生是一棵可靠的大树,“医学是神圣的!”

经过见习,林某称:“我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圣,收获了学医的动力——预见习,乃是我医路之真正起点!”

曾到医院探望黄洋

据知情者透露,黄洋发病后,嫌疑人林某曾多次到医院探望。该知情者在得知林某是嫌疑人的时候,当即脱口而出“不可能”。据透露,林某在此期间还曾到学校篮球场打过篮球。

据黄洋父亲透露,他见过林某2次,一次4月3日,从学校方面获悉儿子病重的消息,他立即从老家赶到上海。没有住处,就在儿子寝室住了一晚。另外一次是在医院里,“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黄父说,3日在寝室时,林某表现得很淡定,也很老实,还询问了儿子的身体情况,“他也说了他和儿子关系很融洽。”第二次在医院见面的时候,林某表现得依然很淡定,也向他询问了黄洋的情况。

得知林某涉嫌投毒后,黄父也很震惊。

朋友眼中的他

是开朗还是古怪?

“不要在宣判结果之前下定论”

“林看起来挺阳光的,也挺开朗的。”与林某一起组织过活动的段同学回忆。不少见过林某的校友,对其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热情”。

不过,记者从林某的高中同学了解到,高中时期林某比较腼腆。同学小吴坦言,林某的脾气确实有点古怪,“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小吴说,“但他对朋友还是好的,不是说多么关心你,而是那种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帮你。”

认识林某的“纸船上的帆”在微博中说:“认识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情,相信大家都会心里不舒服,但是希望:1.不要在宣判结果之前下定论,无论认识与否,无论关系是好是坏,毕竟这个罪名实在不轻,你我都没有这个权力……”

疑点追踪

追问一

黄洋的另一个室友呢?

黄洋生前住在复旦大学医学院20号楼,宿舍内共住有三人。除了黄洋和嫌疑人林某,还有一名学生事发后并未出现在大众视线中。4月15日,多名住在20号楼的学生确认了黄洋所在寝室住有3人。当时林某被警方刑事拘留,第二个室友,据多方调查已搬离宿舍,至今没有现身。

那么,在黄洋于4月1日发现水有异味并清洗饮水机后,为何之后警方在检测中还能发现饮水机中含有毒物?在4月1日到4月11日长达11天的时间里,第二个室友难道从未回到宿舍,也没有喝过饮水机中的水?目前,第二名室友在哪里,他是否知道有关此案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仍是未解之谜。

追问二

投毒动机到底是什么?

根据多名知情者讲述,林某的行凶动机有多个版本,其中,口角争执引发仇杀、感情纠葛导致情杀、侵占他人学术利益招致毒杀三个理由被提起的次数最多。但是,黄洋的父亲黄国强昨日否认以上三个动机。复旦大学官方也否认了网上关于两人因竞争直升博士名额而产生矛盾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一名叫做“高啸”的复旦学生在网上表示,其实黄洋的死是被误杀,涉事寝室住了三人,是一对中山的(在中山医院实习的室友)闹矛盾。五官科(也称耳鼻喉科医院)的受害者(黄洋)喝水时发觉异味,帮室友换了水、清洗了饮水机。

猜测终归是猜测,嫌疑人是否就是真凶,行凶的真正动机,警方仍在调查之中。

追问三

毒物是否来自实验室?

据记者多方调查,基本确定导致黄洋死亡的有毒化合物是N-亚硝基二甲胺,是一种无味黄色液体,毒性强大。

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号楼的学生表示,嫌疑人在中山医院超声科实习,超声科不接触这种化学品,林某也没机会接触医院的实验室。

昨日,记者联系网上销售化学品公司,被告知购买N-亚硝基二甲胺不需要任何证件。不过,N-亚硝基二甲胺的价格并不便宜。有学生表示,N-亚硝基二甲胺在复旦大学的实验室可能有存货,但老师会监管取用。然而,假如分多次适量偷取,也很难被发现。

最新进展

黄洋昨日尸检 将成为重要案件证据

黄洋去世后,其父母明确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黄洋的尸检已于昨日进行,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黄父在电话里透露,昨日上午中山医院为黄洋做了尸检,但并未通知家属有何新的发现,警方也暂时还没有给调查做结论。目前黄洋家属已请好了律师,“黄洋也有一些学法律的同学在帮忙,现在就是在上海等结果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东方早报》、《法制晚报》、《钱江晚报》等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4
Re: 黄洋之死
« 回复 #2 于: 2013-04-18 09:43:32 »
川籍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 诊断为脑死亡
最新消息:中毒学生抢救无效去世

复旦大学通报:我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通报,我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黄洋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全力抢救、多次会诊,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受害人为医科在读研究生 据称已“脑死亡” 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

■嫌疑人林某已被警方控制 投毒原因还在调查 受害人刚获直升博士机会


·娱乐八卦 看过来 ·IT英语出国教育直通车
“下毒人是好友的室友,放了10倍剂量的实验用药在饮水机里,导致好友几天内迅速肝衰竭肺气肿继而脑死亡。”

昨晚,复旦大学发布消息称,本月1日,该校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被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据其朋友透露,被投毒者小黄现已经脑死亡,目前正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

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目前,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作案

昨晚10时许,复旦大学通过校方微博针对这起不幸的事件发布了通报。通报称, 4月1日,该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医就诊。

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事件发生后,学校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积极配合警方侦查案件。

4月11日,警方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他为照顾父母去学医

昨夜,据住院部心血管科医护人员表示,小黄睡过去了,但不清楚是否陷入昏迷。

据了解,目前生命垂危的这名同学叫黄洋,男,27岁,生于1985年,四川自贡(微博)人,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耳鼻喉科,正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救治。

据悉,黄洋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在考博过程中成绩位于耳鼻喉科的第一名。

受害人的高中好友“瑞小仔”在微博上说:“多么希望洋没有得到直升复旦博士的机会,机会让人心如此凶狠,也多么希望他当初去学他最爱的经济学而不是为照顾父母去学医……”

网友“张小喵爱挠挠”是小黄的朋友,前天他就在微博上询问人体食用N-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如何医治。昨晚,他透露,小黄已经脑死亡了,“我昨天听到的。”

人缘好被称“妇女之友”

而小黄的另一位朋友网友“玉娘娘doctor”也转发了消息称欲哭无泪,她介绍,与小黄住同寝室的另有两名同学,平时并没有提起过与室友有不和,据她描述,小黄为人好强、上进、开朗、感情细腻,是“妇女之友”,“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投毒。”

有说法称,黄洋和林某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而被害同学成绩好人缘佳,疑似投毒室友亦成绩优秀。13号晚,警方带着蒙面的嫌疑人离开,嫌犯已被刑拘。

早报记者昨晚赶到了学校位于东安路130号的学生宿舍区,宿管阿姨拒绝陌生人出入,20号楼内小黄原本住的寝室空无一人。

据该宿舍楼同学表示,小黄寝室的其他室友全部搬出去了,整栋宿舍楼只有部分寝室才有饮水机。

中毒这些天

4月7日,有网友"bighema"在丁香园论坛贴出了小黄入院后的详细病历:

4月1日,因“恶心,呕吐2日余,伴高热”入院,晨饮水约50ML,觉怪味,1小时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胃内容物十余次,无咖啡样,中午出现寒颤,体温升高至39.7度感腹部隐痛,无腹泻……考虑急性肠胃炎,予以抗感染,解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下午16点体温为39.3度……

4月2日,仍有呕吐,发热,腹部隐痛……

4月3日,诊断为“急性肝衰竭”,神清,生命体征平稳……

4月3至6日,患者神志清,其间有双侧鼻翼出血……

4月7日,患者出现烦躁,意识不清,须药物镇静中……腹部B超显示,肝脏大小正常,未见胆管扩张,回声无明显变化,门脉血流速度正常,未见血栓形成,脾脏稍大,少量腹水……

病情复杂,现在方向不明…….

4月8日,呼吸机辅助通气,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稍粗,呼吸道内有粉红色稀薄痰液,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4月9日,病情同前,患者较躁动……

相关资讯:

川籍复旦硕士疑遭室友投毒 全市专家查不出病因

入院之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也未能发现病因,学校随后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详细

川籍复旦硕士被室友投毒 被害者刚获升博士机会

据相关知情人事透露,复旦大学通报中所称的病重研究生,不久前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详细


唵嘛呢叭咪吽

  • 初级会员
  • **
  • 帖子: 185
Re: 黄洋之死
« 回复 #3 于: 2013-04-18 16:14:59 »
看到这个帖子,我想起还在读书时,天涯上掀起的“朱令案”再讨论,轰轰烈烈。当事人的同学、朋友,甚至嫌疑人的亲友都加入了“吵架”序列,这么多年这个案子还是不了了之。其实学生时代是最简单的,等出了社会发现诸多不如意的时候,回过头看看学生时代好强的个性,一笑置之。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4
Re: 黄洋之死
« 回复 #4 于: 2013-04-20 14:37:57 »
黄洋中毒去世 公众问责体制

 陈婧
新闻人间

jingchen@sph.com.sg

  28岁的复旦大学医科研究生黄洋中毒去世三天后,上海警方昨天正式提请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其室友林某。投毒案的嫌凶终被确认,但案件激起的民愤却未因此平息。

  警方文告显示,林某因“生活琐事”而对黄洋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其做实验用到的剧毒化合物注入寝室的饮水机水槽。黄洋次日饮用毒水后即出现症状,最终不治身亡。

  不少网民表示难以理解林某的杀人动机,更多人转而炮轰复旦等名牌高校的功利化教育催生了这类高智商、低情商的“瑕疵品”。

  但也有评论认为,舆论不应将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体制而忽略个人因素。毕竟,被周围人形容为“善良”、“慷慨”的死者黄洋同样来自复旦。这个家境贫寒的四川男生,自己靠助学金读完大学,还不忘到偏远山区支教。黄洋的同学回忆,他在发现毒水味道不对后,还因担心其他同学误喝而特地将水倒掉,并把饮水机清洗干净。

  事发后,复旦校方否认林某从实验室获取毒药的可能性。但该校学生透露,实验室在过去半年中曾发生两起药品丢失事件,丢失的正是该投毒药物。昨天的警方文告中也明确,林某使用的剧毒化合物正是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

  黄洋中毒事件的发生,也让上个世纪的“朱令案”重新受到社会关注。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先后两次被人投放剧毒物铊,造成全身瘫痪,该案至今仍未侦破。

  如果说对有毒化学物的监管不力是酿成黄洋惨剧的导因之一,这样的制度缺陷在朱令案中更比比皆是:接诊朱令的医院未按程序进行铊中毒化验,导致耽误治疗50天;清华保卫科的管理疏漏,使朱令的洗漱用品在立案前离奇失窃,清华校方在事发四年后,才承认实验室对铊盐的使用没有严格管理和登记;身为唯一投毒嫌疑人的朱令室友,更因其显赫的身世而被警方解除嫌疑。
投毒案又在黄洋身上重演,再度引发民众对体制的问责。人们固然无法苛求名校培养出的学生个个皆是楷模,但却可以要求相关学府和有关部门在处理问题时恪守规章,在发布消息时公开透明,在法律面前让王子与庶民同罪。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伤害,避免出现下一个黄洋。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4
Re: 黄洋之死
« 回复 #5 于: 2013-04-20 15:01:20 »
清华铊中毒女生家属苦等19年 公安部称1998年已结案

(2013-04-20)

1994年冬、1995年春,两次摄入致死剂量的重金属铊盐,让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几乎变成植物人。

  北京警方基本确认系人为投毒所致,但因事发两月后才接案,证据灭失。案发19年后仍悬而未破。

  昨日,朱令父亲吴承之称,曾有政协委员就朱令事件提出抓紧破案的提案,公安部办公厅对此提案的复函中称,案件已于1998年8月结办,并妥善回复了当事人家属。

  但朱令父亲称,时至今日,公安机关并未告知朱家此案已结。

  新京报讯 近日,19年悬而未破的“朱令铊中毒案”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昨日,朱令父亲吴承之称,据一份公安部办公厅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复函中显示,朱令案件已于1998年8月25日结办。

  但吴承之称,时至今日,公安机关并未告知朱家此案已结。“之前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此前,朱家曾提出关于此案的信息公开申请,亦遭到拒绝。

  公安部回复政协委员“此案已结”

  朱令铊中毒事件发生后,“谁是投毒者”一直是舆论焦点,然而19年来,投毒案始终悬而未破。

  昨日,朱令父亲吴承之称,这些年中,虽不断追问,但公安部门的回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看到了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一份政协提案的回复函(2007年9月17日发)。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曾有政协委员上交有关朱令的提案,希望抓紧破案并妥善处理。

  复函中称,经警方工作,排除了朱令自杀和误食铊盐的可能性,基本确认系人为投毒所致,但由于事发两个月后才报案,证据已经灭失,案件终未侦破。

  复函中称,1997年10月23日,北京市政法委组织召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三长会议”。会议认为,鉴于直接证据不足,案件继续侦查难度大……经市公安局将办理情况逐级上报,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结办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

  “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个案子早就结了,如果不是看到白纸黑字,可能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吴承之说。

  申请案件信息公开被拒绝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5月12日,吴承之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了要求公开朱令急性铊中毒案侦破过程和结果的申请,并于当日被受理。

  当年5月30日,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对此申请发出“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吴承之认为,作为朱令家属,他们有对案件情况的知情权。但此后,他们行政复议要求亦未获得支持。

  吴承之称,他们并不愿为此而放弃,“我无法了解不予公开的原因,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争取案件侦破和结果的信息公开,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

  “说不清我们是怎么挺过来的,也许是因为朱令的不放弃,或是对追求事件结果的执着。”吴承之说。

  今年4月17日,在“帮助朱令基金会(海外)”的指导下,朱令之母朱明新开通了网银,当晚,她告知基金会工作人员,“办好网银后,收到太多汇款短信,现已汇入13.7万余元。有这么多善良,好心人关心帮助我们,很感动,谢谢大家!”

  ■ 追访:“等待真相水落石出”

  “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笑骂由人。”前日中午11时,一个曾被朱令同寝室同学使用过的论坛ID在“天涯论坛”中发出新帖,帖子中称,“这么多年,和很多人一样,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截至昨日22时30分,此帖点击量超过91万次,回复近万条。

  据此前媒体报道称,该论坛ID曾在朱令铊中毒事件发生后,先后两次发布关于此事件的声明,此ID为朱令同寝同学孙某使用,孙某家人确认,该ID确为女儿所用。

  在事件声明中,孙某回忆,“1997年4月2日,在即将毕业的前夕,我突然被公安局14处从实验室带走讯问,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要求我在印有‘犯罪嫌疑人’字样的纸上签名。”在审讯了她之后,公安机关于当年四五月间找她的舍友们了解情况。

  昨日,新京报记者未能联系上曾使用过该ID的孙某。

  ■ 讲述:点头、摇头间的相互守望

  朱令的家,白绿相间的地板革,斑驳掉漆的老式茶几,打着补丁的皮沙发,显出这房子的经历。19年前,朱令出现中毒症状时,这套房子还是新居。

  朱令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年轻和活力,她几近植物人,很难讲话,生活中与父母绝大部分交流,都是点头、摇头。

  “这几天她又感冒了,对肺部影响很大,不好让你们去她的房间探望。”吴承之说,2011年,也是一场感冒,让她在医院ICU病房住了10个月,花费60多万元。

  2011年那场感冒,引发肺部感染,她的气管被切开,气管气口至今没拿掉。

  窗台上,是朋友送来的蝴蝶兰,花正绽放,但朱令已看不到花开,铊毒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她的视神经。

  每天清晨,朱令醒来之时就是夫妇俩的起床时间。扶起女儿,第一件事是给她清理气管:雾化、清痰、洗肺,然后注入胰岛素,再一勺勺喂早餐。

  康复锻炼,朱令做屈膝半蹲动作需要三人合力,吴承之站在前方,和轮椅上的女儿互相顶住膝盖,母亲朱明新则在后方托腰保护。“她的小腿瘦得像根棍子。”

  “最近比以前强多了,刚从医院回来时一个都做不了,现在最多能做60多下了。”这让吴承之欣喜。

  “快20年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惦记着朱令。”朱令父亲吴承之感慨道。

  朱令事件时间表

  ●1973年11月朱令生于北京。1992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

  ●1994年12月8日朱令开始大把掉头发。其后三天,腹痛加剧。

  ●1995年约3月朱令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

  ●1995年3月学校出示学生接触化学药品的清单,肯定朱令并无铊盐接触史。此事被记入病历。

  ●1995年4月10日朱令病症被同学翻译成英文,发到互联网紧急求助。一周内,世界各地的医生、专家的回邮达1500封。统计结果是,30%的回复认为病人是“铊”中毒。

  ●1995年4月28日协和医院用普鲁士蓝化学剂排毒,一个月后朱令体内铊含量基本排除,中毒症状消失,而严重的后遗症将和她相伴终生。

  ●1995年4月28日北京职业病防治所实验室负责人陈震阳确定,朱令是铊中毒,且体内铊超过致死量。陈震阳认为,如此大的剂量不是自杀,就是他杀,且凶手肯定是两次投毒。

  ●1995年4月底协和医院认为朱令是二次中毒。同年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14处和清华大学派出所受命立案。

  ●1995年5月朱令经治疗后得救。但肌体严重受损,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此后生活不能自理。

  ●1997年4月2日毕业前夕,朱令同宿舍同学孙某突然被公安局14处从实验室带走讯问,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要求孙某在印有“犯罪嫌疑人”字样的纸上签名。公安局14处连续突击审问她8小时。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