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我注老子与老子注我(四)  (阅读 5872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90
我注老子与老子注我(四)
« 于: 2012-02-12 17:46:54 »
 我注老子与老子注我(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是儒家主张人天生善良,只是由于后天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使得本来相近的人性越来越相差甚远。从这一主张,自然得出两点结论:
一,后天环境对人的生存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因为儒家持这样的观点。所以,孔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吃”。春秋时期还没有发明椅子,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只要这张席子铺得不方正,不规范,孔子就坚决不入坐。孔子吃猪肉,一定要是方正的宝肋肉,其他部位的肉,他认为是边角余料不正,不能吃,更不要说猪头猪脚和猪的内脏了。在他看来,一个人若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养成了随意的习惯,以后就容易在其他人事关系上,不走正道,随意马虎。所以,有人说孔子有洁癖。又比如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小孟子不受环境、邻居的不良影响,曾经为孟子的教育多次搬迁,直到搬到能让孟子从环境到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为止。这就是流传悠久的孟母为儿子择邻而处,《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从第一点,儒家自然引出人的性格塑造,取决于教育。所以儒家又是教育决定论的主张者。从而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儿子不成材,是父亲的过失,不是子女的过失。这样说的理由是,父亲对子女操有生杀之权,不听话,不接受教育,父亲可以严厉惩处,用鞭子抽,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既然赋予你这样大的权力了,你的子女还没有教育好,当然是你教子不严的了。孔子是被公认的教育家,在他之前,只有贵族的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孔子开创了不分贵贱等级的教育先例。所以史书称颂他“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学,不分贵贱,他都愿意教,所以他是教育能改变人性的身体力行者。他办学授课的内容为“六艺”。
礼——包括日常生活之礼,和祭祀之礼。要学生从小就严格遵守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比如出行时,一定要是父在前,子在后;父亲在和其他人交谈时,儿子不能随便插话,只能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这,叫做“父在前,子不言”。早晚请安,吃饭时碗有一定的端法,两腋必须夹紧,筷子有一定的拿法,不能到碗里随意挑菜,吃饭不能出声。长辈没有动箸,晚辈不能率先下箸等等。走亲串户更要注意礼仪,否则,稍有差错,就会让人说没有家教,父亲没有面子,回家自然是会遭一顿训斥甚至暴打。此外,还要学习祭祀祖先神灵之礼。
乐——儒家认为礼仪是需要在音乐声中才能认真愉悦地完成的。所以,儒家音乐都十分舒缓柔和。学习音乐是用来愉悦身心而使礼数更为周全。
射——射箭。要学好射箭,必然要有很壮实的身体,和灵活的体能。因为,当时不仅要在平地上会射箭,还要在车上、马上会射箭。
御——要学会驾车。这和现在的年轻人都要学会驾驶汽车一样。如果说现在不会驾车还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乘坐的话,在那个时代,若不会驾车,就只有徒步出行。如此对于“朝秦暮楚”的士来说,就是极大的悲剧,更不要说当时的战争,是以兵车为主的了。
书——在孔子时代,流行的还是篆书。大家从这“篆”字,就可以想象到当时写字是在作画。所以,写字,是士的必修课。
数——学习算数。
以上就是《周礼•保氏》说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至于大家看到网络上另一种关于“六艺“即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的说法。这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在全国最高学府设“五经博士”以后,作为士所必修的课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汉武帝起,对人才的培养就只重文而不是象孔子时代那样的“文武兼修”了。
在社会治理方面,儒家还制订了仁、义、礼、智、信,五种社会道德规范。这五种规范,在历史演绎中,与干支五行的心性有了相应的匹配和对应:
木——仁:木日元出生的人,只要全局木气不是处于太过或者不及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就具有宅地仁心的性格特点。这就是木主仁的由来。
金——义:金日元出生的人,只要全局金气不是处于太过或者不及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就具有讲哥们义气,有正义感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金主义的由来。
火——礼:火日元出生的人,只要全局火气不是处于太过或者不及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就具有热情奉献、好客有礼的性格特点,这就是火主礼的由来。
水——智:水日元出生的人,只要全局水气不是处于太过或者不及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就有思想灵活,智慧多谋的性格特点,这就是水主智的由来。
土——信:土日元出生的人,只要全局土气不是处于太过或者不及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就具有喜欢收藏,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这就是土主信的由来。
儒家认为人的这五种品德,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养成的。所以,儒家认为教育万能,教育可以使人更加善良而优秀。笔者不苟同这一观点。我的反对,除了有干支命理的根据外,还有现实的社会历史依据。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清王朝的覆灭,其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可数的王朝有汉,唐、宋、元、明、清等。每一个王朝都在宣扬儒家学说,都在力行儒家的治国理论。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农民起义,却越来越大。从洪秀全开始砸孔庙,首先以西来的拜上帝会为号召酿出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接着是孙中山,也是引进西方的治国理念以“三民主义”相号召,从而结束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再后来,是五四运动,青年学生高喊“砸碎孔家店,打倒孔老二”的口号,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革命者高举马克思,以共产主义相号召。用刀枪剑影,血洒大江南北,同类相残为代价,让毛泽东入住中南海。毛泽东自称是当代秦始皇,鼓动年轻学生砸!砸!砸!破!破!破!铲除封、资、修、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神州大地搞成“一穷二白”,便于他用独具个性的毛体,挥毫作赋。全国人民只看样板戏,只读红宝书。他钦定的接班人林彪说:“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要全党全军全民“理解的要执行,一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去慢慢理解”。
自称是秦始皇加马克思的毛泽东,在彻底打倒儒家的同时,力推法家,宣称要以恶制恶,以暴制暴。毛泽东这个法家,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法家都彻底,彻底到宪法可以根据他的意志随意修改,彻底到最后他就是神,他就是法。以致那个率先把他捧上神坛的林彪,最终自己不得不仓皇逃窜,摔死于温都尔汗……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了儒家思想、儒家理论,的确有很多的好。但为什么在中国强制推行了几千年后却落得了如此下场。中国社会该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才不至于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怪圈,一代又一代地恶性循环。
                            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于三亚
« 最后编辑时间: 2012-02-13 15:59:34 作者 水木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