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老子》第四十七章  (阅读 5476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98
《老子》第四十七章
« 于: 2012-01-12 17:31:17 »
  第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罗汉乱弹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不从窗户窥视,就能看清天道运行。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有的人)走得越远,却知道得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所以,圣人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具体操作就能成事的人。

这一章,若不善加翻译,就会认定老子是在打胡乱说。关键是对“其”字作为虚词的理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其”是指的“有些人”是泛指而非确指。这句话是用来对比、陪衬“圣人”的。
那么圣人为什么足不出户,眼不看天,就知道天下事变,而且不用亲自操作,就能使事情成功呢?这是在于这里老子定义的“圣人”,是已经明德、明道之人,也就是已经明白了该得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得其所应得的人。
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做到足不出户,就知天下,比起古人来,可以说容易到上万倍。只要有电视、电脑、手机,朝闻天下有何难,随时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进行交流、沟通,甚至谈判。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办成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老子是处于圣人难得、圣人难成的时代,如今则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时代。
但在如此有利的时代,“圣人”却依然稀缺。这就正应了老子前面说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比如司马迁的父亲就让他在20岁前读了万卷书,20岁时腰缠草鞋“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这的确是古人增长知识,提升思考问题能力和水平的唯一途径。当其掌握了自然和社会之后,比如司马迁就足不出户地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记》。在那个时代的确有见多而识不广的人,正如今日很多见也多,识也多的人,却依然成不了圣人一样。
因此,真正的圣人,除了耳聪目明,善于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之外,还需要有无私无畏更无欲的思想境界。
                                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于富力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