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老子》第四十一章  (阅读 5252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1
《老子》第四十一章
« 于: 2012-01-10 16:20:08 »
 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罗汉乱弹琴
:上一章,老子强调了世间万物的生生死死,强强弱弱,都是“道”在起作用。这一章继续论“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最好的文化人听了关于“道”的解说之后,会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地去实践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一般的文化人听了关于“道”的解说之后,会时而想起时而遗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差劲的文化人听了关于“道”的解说之后,会捧腹讥笑。若他们不讥笑,那他们听到的肯定就不是“道”了。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所以人们常说:明白浅显的大道恰似暗昧、没有,按道的要求为人处事,与众人相比,就好像是落伍、退步。本来平坦的大道也变得艰险崎岖。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最好的得到却好似空谷那样什么也没有;太白的东东好似到处都显现着污点,最大限度地“得到”恰似最大限度的不足,刚强坚持要得到的却变得懒散不经。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有质地的好象越空;越大的方形就不会再看到有四只角,最大的器总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其中的音符反而越少;最大的象会让我们看不到它整体的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所以“道”是隐藏于事物之中而不可能给予具体命名的。但是只有这样的“道”,才是最能帮助事物发育生长并使其成功的。

老子在这里再次阐发了大道为什么不被好些人理解的原因,就在于大道讲得越实在就显得越虚无。人们在实践中越遵循就会让人觉得是在越退步一样。同时还说一个真正明大道的人会越有知识越空,越有见地越谦虚,成了“虚怀若谷”,处处谦卑,处处退让。
现在的确有好些人甚至对我说,若按老子的主张,我们这个社会就无法进步了,因为今天社会的发展都是靠调动人的竞争本性而实现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老子是主张人类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布衣粗食”的原始生活。基于这样的理解,当然会对你今天还讲老子的道,捧腹讪笑不已啦。其实我要说这是共和国政治家及其附庸文人对老子思想,即使不是有意的歪曲,也是无知的错解。每当我了解到北欧五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风土人情,我就在想,是不是老子骑青牛西出阳关后竟跑到欧洲去了。同时也很奇怪,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不在故乡得到很好的实践,却跑到东方的中国成了一个近一亿人大党的理论基础。谁是谁非,恐怕不是执政者掌控的媒体说了算,当是社会实践的结果说了算。
还有好些版本把“士”解释成有智慧的人,这也是错的,春秋时期的“士”,是指有文化的人。我在前面的文字解释“志”字时已经说过,“士”是“干”的倒写。干代表武器和,也可以让人想起拿武器的人。因此,这“士”则表示“倒竖干戈,不以武力对抗和征服别人的人”,自然是以文(说理)的人。

                          2012年1月9日星期二于富力湾
« 最后编辑时间: 2012-01-11 08:16:05 作者 水木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