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老子》第三十六章  (阅读 5426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6
《老子》第三十六章
« 于: 2012-01-06 16:14:31 »
 第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罗汉乱弹琴:
这一章,可以有两种解,一是正解,将老子在这里的阐发都看成是对事物辩思维的方法;一是负解,说老子在这里就是讲如何以权术御人,阴谋治国。罗汉乱弹琴到这里,如履薄冰。反复推敲原文,希望自己的理解能尽量不害老子原意。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事物)将要合拢之前,其固有的状态必然是张开的。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事物)将要走向衰弱之前,其本来的态势必然是强盛的。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事物)将要颓废之前,其固有的状态必然是兴旺的。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事物)将要被剥夺之前,其固有的状态必然是已经被给予了很多。
是谓微明——这就叫“见微知著”。
柔弱胜刚强——任何事物,若其柔弱是继刚强之后转化的,柔弱就必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正如鱼不能离开深渊一样,前面讲的开与合,弱与强,给与夺,。。都是相互依存的两极。不可偏执,不可分割。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种处理人事关系,治理国家的道理,不能轻易示人。

现在市面上的版本和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恰好证明老子思维的细腻。老子在这一章讲事物开合、强弱、兴废、予夺辩证关系的话,不是被看成了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权变之术,就是被兵家引用发挥为战略战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误解和误导,所以,很多人发问:“既然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为什么国庆游行阅兵要展示新武器啊?王蒙这样的文化人,也将此句理解成老子要求把这种阴谋治国之术藏起来,不让老百姓知道。
其实,老子在一连几个排比比喻之后,点睛之笔就是总结句“是谓微明”——这就是从细微处见事物大端、本质的“见微知著”成语所概括的意思。我在前面行文中特别点明,“柔弱胜刚强”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隐藏在老子所举的几个比喻中。合之前必是张,弱之前必是强,废之前必是兴,夺之前必是与。也就是说事物没有张的运势就不会有合的趋势;没有强的运动就没有弱的走向;在前没有兴盛的运势,颓废的显像也就无从谈起;没有被给予在前,就不会有拿走的后续(别人没有你拿什么啊?)。一个智慧的人,应当看到事物走向兴盛之时,也是走向衰亡之机。一个弱小的力量,只要它是从强大、兴旺中走出来的,就必然会由弱转强。这就是“见微知著”。掌握了这种对事物规律的认知,就会把握时机,找出顺势而为的途径和方法。
老子明确指出这种思维方法是一把双刃剑,弄得不好就会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比如奸佞小人,就会用吹捧、谗佞的手法,让主政者对自己产生好感而受重用,让光明正直的人被嫌弃而被排挤。所以,老子要说,这种治国之利器不可轻易示人。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于富力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