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老子》 第十九章  (阅读 5897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96
《老子》 第十九章
« 于: 2011-12-27 17:42:50 »
     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罗汉乱弹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杜绝对“圣人”、“智者”过分的宣扬和吹捧,对百姓保持宁静不羡不妒的心境,有百利而无一害。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杜绝对仁爱和行侠仗义的过分宣传和张扬,就能使百姓回复到孝敬父母、父母爱护子女的正常轨道上来,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杜绝对机巧和名利的过分追捧,天下就不会有盗贼。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若对“圣智”、“仁义”、“巧利”三者给以过分地渲染、文饰,就会让百姓心生欠缺、不足之遗憾,自会出现僭越、假仁假义、甚至盗窃之心。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所以,应当让百姓的心有所皈依:看到的和抱到的都是实用而朴素的东西,尽量减少私念,清心寡欲,而不产生非分之想。杜绝他们去学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自然生活无忧。

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子一直背着骂名,说老子是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跟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样的“愚民”政策的倡导者。我要说这是对老子思想最大的误解。误解的源头就是对“绝”字的理解。那些说老子主张实行愚民政策的人,把老子在这里用的“绝”,简单、片面地当成“斩尽杀绝“的意思理解了。但是“绝”字的含义绝不仅仅只有这一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以上两则都是穿越、横渡的意思。
“绝无仅有”、“绝技”、“绝色”——都是第一的意思。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所以,这里的“绝”字还有第一、唯一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看“绝”字组合的初义:由“丝”和“色”组成。我们都知道,从蚕茧抽出的丝是白色,也就是本色。现在丝的旁边加上”色“,也就是本色的丝被渲染成了更加耀人眼目的颜色。所以语言中有“绝色佳人”之说。
还要看到“色”字的构成是一把刀架在笑弯了眼角的眼睛上。所以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是会令人为此丧命的。
最后,我们还应从《老子》一书通篇的意思去把握老子的思想。所以,这里的“绝圣弃智”的“绝"作为动词讲,就具有了“千万要杜绝把圣人吹捧到第一、唯一的高度,要大家知道人人都可为圣”的意思。其他地方类似的句子,也当做如是解。,
老子的这个主张,这个思想,值得我们深刻汲取。比如,如果我们不在学校宣扬分数、成绩第一,就不会有人甘愿丢掉人格作弊,如果我们不大肆张扬当官的种种好处和特权,就不会有人甚至把自己的老婆都搭上去买官贿官。如果我们不大肆宣扬钱能通神,就不会有前仆后继的贪官和月黑风高翻墙越货、甚至明火执仗抢劫运钞车、银行的“壮举”。
还有人说,老子出的这一套治理社会的主张,完全是乌托邦的空想。我要说,大家若能到北欧五国去走走,去看看,以及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全世界到处都坐在火药桶上,为什么很少看到北欧五国有什么社会动荡的报道。当然,我不是说这些国家就已经没有社会问题,真正实现了老子的理想,但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老子的社会理想,正被他们切切实实地实践着。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是落伍时代的愚昧一群。
           2011年12月27日于富力湾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96
Re: 《老子》 第十九章
« 回复 #1 于: 2011-12-27 17:58:32 »
我刚刚发了此章,就看到小边边先生在干支与周易板块转发了关于芬兰教育的文字。芬兰是北欧五国之一。我把此文附到这里,大家可以看看,平和宁静的北欧五国,是在怎样地建设着自己的生活。

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奇迹.
从2000年开始,芬兰总是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里头名列前茅,更令人吃惊,艳羡甚至恐惧的,是他们的学生还在不断进步,评分一年比一年高.且不说其他项目,光看阅读,据统计, 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干的休闲活动是阅读.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怎能不高呢?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谜题,所以每年都有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地从世界各地涌至芬兰取经.然后他们发现,原来芬兰的秘诀之一在于教师.芬兰教师的 社会地位之高,是其他地区难以想象的,据当地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尤胜于国家元首. 而且他们的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如果一个老师干了几年就辞职,他多半是跑去念博士了.由于老师自己就是喜好学习并且擅长学习的人,所以他们才能教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少老师后来进了企业,变身成为高薪人士.芬兰的大公司最喜欢聘请教师, 理由是能当老师的年轻人一定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
如果一个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总是奋发学习的人,就是未来知识时代最需要的精英,那么中国一定是个很有希望的国家,因为我们也有一大批好学之士.但是我们和注重基础教育的芬兰模式不同,中国模式"强调"学习型官僚. "你现在去各大专院校的研究所点名,会发现登记簿里没有几个中小学老师,倒是有不少在职官员,他们全都很踊跃地攻读着硕士博士,颇有学政合一的古风.
芬兰教育以国际视野闻名,小学开始学英语,中学再加一门第二外语.他们还把全球的信息与知识自然地融入课程,例如在小学的数学课里要孩子计算各国摩天大楼的高度,在初中社会科学的课堂上请孩子模拟演出联合国的工作情况,使他们懂得从不同国家的视角了解世界局势.除此之外,他们的教育部有种特别补助,尽量让年轻人有出国游学的机会.当地一位官员解释,其实"在北欧,你已经找不到没出过国的中学生了."相对地,在我们的"中国模式"底下,你则很难找到没出过国的官员. 1999年, "两会"代表开始关注中国干部公费出国何以花了2000亿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 "两会"代表持续关注干部出国的总开支怎么会渐渐跳到3000亿元.财政部的数字显示, 2007年中国政府的教育经费大约是6000多亿人民币,占了GDP的2.7%.世界平均水平是7%,一般经济欠发达国家也有4.1%.我手上一时没有 2007年中国公务员吃喝,公车和出国的开销统计,但我知道在2004年的时候,这笔钱的总数就已经达到了7000亿元人民币.如果把这个账目也看成是种教育开支,那么我们的学习风气就算赢不过芬兰,至少也叫做各擅胜场.
不少地方的教师都在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不只低到一个丧失尊严的地步,甚至连糊口也很困难.本来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愤怒的教师一个月却只有一千甚至几百元的收入,难道这就是当地公务员的薪资水平吗?抑或这是学习型社会之"中国模式"的另一个例证呢?
老师不受重视,一般而言,就意味着孩子的教育不受重视,更意味着我们并不太担心我们的未来.很奇怪,虽然大家都说中国实行一胎政策,人人都拿 孩子当宝,但为什么今年各个事件都显示出了相反的讯息呢?先有一场震垮太多学校的地震,接着是一堆让婴儿患上肾结石的奶粉;莫非我们的希望不在下一代,而 在我们自己的长生不老?我突然想起西洋传说中的那条"衔尾蛇(Ouroboros),它太过饥饿,不惜从尾端开始吞吃自己;嘴巴叼着尾巴,形成了一个圆圈,乃西方秘学的著名符号.此符号有很多层意思,其中一层是:贪婪是种吞没自己的可怕欲望.

 
« 最后编辑时间: 2011-12-27 18:14:47 作者 水木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