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阅读 3358 次)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4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 于: 2014-07-07 19:36:54 »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①  春三月,此謂發陳①,天地俱生,萬物以榮②,夜臥早起,廣步於庭③,被發緩形,以使志生④,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⑤,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⑥。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⑦。夏三月,此謂蕃秀⑧,天地氣交,萬物華實⑨,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⑩,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⑾。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⑿。
注:
②  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恣容,故曰发陈也。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③  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④  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⑤  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⑥  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⑦  所谓因时之序也。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始振,后五日鱼上冰。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鴑,牡丹华,后五日虹视见。次谷雨气,初五日萍始生,次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于桑。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⑧  逆,谓反行秋令也。肝象木,王于春,故行秋令则肝气伤。夏火王而木废,故病生于夏。然四时之气,春生夏长,逆春伤肝,故少气死奉于夏长之令也。
⑨  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⑩  举夏至也。《脉要精微论》曰: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然,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
⑪  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阳,故所爱亦顺阳而在外也。
⑫  立夏之节,初五日蝼蝈鸣,次五日蚯蚓出,后五日赤箭生。次小满气,初五日吴葵华,次五日糜草死,后五日小暑至。次仲夏芒种之节,初五日螗螂生,次五日鵙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次夏至气,初五日鹿角解,次五日蜩始鸣,后五日半夏生,木堇荣。次季夏小暑之节,初五日温风至,次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次大暑气,初五日腐草化为萤,次五日土润溽暑,后五日大雨时行。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夏气扬蕃秀之令,故养生者必敬顺天时也。
逆谓反行冬令也。痎,痎瘦之疟也。心象为,王于夏,故行冬令则心气伤。秋金王而火废,故病发于秋而为痎疟也。然四时之气,秋收冬藏,逆夏伤心,故少气以奉于秋收之令也。冬水胜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时也。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4
Re: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 回复 #1 于: 2014-07-07 19:38:49 »
 秋三月,此謂容平①,天氣以急,地氣以明②,早臥早起,與雞俱興③,使志安寧,以緩秋刑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⑤,無外其志,使肺氣清⑥,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⑦,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⑧。冬三月,此謂閉藏⑨,水冰地坼,無擾乎陽⑩,早臥晚起,必待日光⑾,使志者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⑿,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 奪⒀,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⒁。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⒂。
①  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
②  天气以急,风声切也。地气以明,物色变也。
③  惧中寒露故早卧,欲使安宁故早起。
④  志气躁则不慎其动,不慎其动则助秋刑急,顺杀伐生,故使志安宁缓秋刑也。
⑤  神荡则欲炽,欲炽则伤和气,和气既伤则秋气不平调也,故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也。
⑥  亦顺秋气之收敛也。
⑦  立秋之节,初五日凉风至,次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蝉鸣。次处暑气,初五日鹰乃祭鸟,次五日天地始啸,后五日禾乃登。次仲秋白露之节,初五日盲风至,鸿雁来,次五日玄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次秋分气,初五日雷乃收声,次五日蛰虫坯户,景天华,后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节,初五日鸿雁来宝,次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菊有黄华。次霜降气,初五日豺乃祭兽,次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秋气正收敛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⑧  逆,谓反行春(守)令也。肺象金,王于秋,故行春(守)令则气伤。冬水王而金废,故发病于冬。飱泄者,食不化而泄出也。逆秋伤肺,故少气以奉于冬藏之令也。
⑨  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
⑩  阳气下沉,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烦劳。扰,谓烦也,劳也。
⑪  避于寒也。
⑫  皆谓不欲妄出于外,触冒寒气也,故下文云。
⑬  去寒就温,言居深室也。《灵枢经》曰: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今灵枢无此文,见本书脉要精微论中。守)无泄皮肤,谓勿汗也。汗则阳气发泄,阳气发泄则数为寒气所迫夺之。亟,数也。
⑭  立冬之节,初五日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冻,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次小雪气,初五日虹藏不见,次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五日闭塞而成冬。次仲冬大雪之节,初五日冰益壮,地始拆,鹖鸟不鸣,次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芸始生,荔挺出。次冬至气,初五日蚯蚓结,次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次季冬小寒之节,初五日雁北乡,次五日鹊始巢,后五日雉雊。次大寒气,初五日鸡乳(上二十字,守),次五日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冬气正养藏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逆,谓反行夏令也。肾象水,王于冬,故行夏令则肾气伤。春木王而水废,故病发于春也。逆冬伤肾,故少气以奉于春生之令也。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4
Re: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 回复 #2 于: 2014-07-07 19:40:42 »
注释: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4
Re: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 回复 #3 于: 2014-07-07 19:42:42 »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①,藏德不止②,故不下也③。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④,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⑤,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⑥。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⑦。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⑧。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⑨。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⑩。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⑾。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⑿。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⒀。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⒁。
①  言天明不竭,以清静故致,人之寿延长,亦由顺动而得,故言天气以示于人也。
②  (新校正云:按别本止一作上。)
③  四时成序,七矅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言天至尊高,德犹见隐也,况全生之道,而不顺天乎。
④  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谕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泄露,当清静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
⑤  阳谓天气,亦风热也。地气谓湿,亦云雾也。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湿之为病,则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则两目藏矅也。《灵枢经》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易》曰:丧明于易。(易无此文,岂误记丧羊为丧明耶。守)岂非失养正之道邪!
⑥  雾者云之类,露者雨之类。夫阳盛则地不上应,阴虚则天不下交,故云雾不化精微之气,上应于天而为白露不下之咎矣。《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二气交合,乃成雨露。《方盛衰论》曰: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明气不相召,亦不能交合也。
⑦  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霑于原泽,是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育之源斯泯,故万物之命,无禀而生,然其死者,则名木先应,故云名木多死也。名,谓名果珍木。表,谓表陈其状也。《易系辞》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易》曰:天地不交,否。
⑧  恶谓害气也,发谓散发也,节谓节度也,菀谓蕴积也,槁谓枯槁也,言害气伏藏而不散发,风雨无度,折伤复多,槁木蕴积,春不荣也。岂惟其物独遇是而有之哉,人离于道亦有之矣,故下文曰:
⑨   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央,久也,远也。
⑩  道非远于人,人心远于道,惟圣人心合于道,故寿命无穷。从,犹顺也,谓顺四时之令也。然四时之令,不可逆之,逆之则五藏内伤而他疾起。
⑪  生,谓动出也。阳气不出,内郁于肝,则肝气混糅,变而伤矣。
⑫  长,谓外茂也。洞,谓中空也。阳不外茂,内薄于心,燠热内消,故心空也。
⑬  收,谓收敛。焦,谓上焦也。太阴行气,主化上焦,故肺气不收,上焦满也。(新校正云:按焦满,全元起本作进满,《甲乙》、《太素》作焦满。

⑭  沉,谓沉伏也。少阴之气,内通于肾,故少阴不伏,肾气独沉。(新校正云:详独沉,《太素》作沉浊)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4
Re: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黄帝内经释疑
« 回复 #4 于: 2014-07-07 19:44:28 »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①,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②,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③。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⑤。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⑥。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⑦。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⑧。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⑨!
注:
①  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
②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百刻晓暮,食亦宜然。
③  圣人所以身无其病,生气不竭者,以顺其根也。
④  是则失四时阴阳之道也。
⑤  谓得养生之道。苛者,重也。
⑥  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老子》曰: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愚者未同于道德,则可谓失道者也。
⑦  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⑧  知之至也。知不及时也。备御虚邪,事符握虎,噬而后药,虽悔何为。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