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阅读 13146 次)

yaoxiaxue

  • 新手
  • *
  • 帖子: 43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15 于: 2014-03-26 21:25:12 »
学习了……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16 于: 2014-03-30 15:53:44 »
二 脏腑内伤病
(一)心病
《内经》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载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我者也。孔子云:天命之谓性。肾为性命之根,性生于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宜通不宜塞。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腰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注一:我在《水木罗汉如是说老子》一书中,曾经将“德”讲为“得其所应得”。在这里《内经》云:天之在我者德也,这个德也应按“得其所应得”意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大自然(天)已经把一切该给我的都给我了。接下来,“地之载我者气也”,让我的生命持续活动的是包裹着地球的气,天“德”,地“气”的流动和敷薄,就是我这样的生命得以出现和生存的依据。这天之德,地之气,其具体的概括就是阴阳五行之气。
注二:孔子云,天命之谓性,肾为性命之根。这里有一个对生命活动十分中国化的思维解读。就是当西方科学家把生命的存在拘泥为生理层面的解读时,中国哲人总是把生命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予以同时、同步地进行考察和叙说。其不同处就在于,中国式对生命的阐释一开始就包括了两个方面,这就是生命的出现既有大自然恩赐的因素,也有男女(阴阳)交媾的因素。具体到文字表述上就是“性命”相连。若我们去追寻性的初始含义,得到的答案就是“性由心生”——性源于人的心(理)需求。而这心,在中医学里,则是心脏和大脑两部分生理功能的同时活动。心脏是清洁而又带氧的血液流出的地方,大脑则是人体意识活动的司令部。
若追寻“命”的初始含义。得到的答案则是“命者,性也”。不深入思考的人,往往会认为这样的解释,等于循环解释,如同“我就是我”那样的毫无意义。深入后,则会发现,这样的回答,原来与西方古代哲学家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同样深邃!
中医生理解剖的五行奥义是,心属火,肾属水。人体的生命活动就在于水(肾)火(心)的相交相博。这里说的相交相博,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战相攻。这就是我要在前面详细介绍中医十二经络学说的原因。中医十二经络学说形象地解说了人体气血循环的脉络途径,理解了,就自会明白当其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干支组合,出现癸丁、子午近冲时,断其人心神不宁,睡眠不好,能百分百准确的道理。原来竟是如此简单。对上面说的心病,在人身体会辐射到胸、腹、背、肩胛间痛的种种表现,而不仅仅拘泥于心脏一处,也就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
心病方:
1.栝篓韭白白酒汤  治胸痹心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者。
瓜蒌15克  韭白12粒切  白酒2匙  瓜蒌壳9克
加减法: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加半夏
注:这个处方很明显地是针对与心脏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心包络。是认定心包络因风寒停滞于内而造成气血不通。因此,以瓜蒌为主药。
2.瓜蒌韭白桂枝汤  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属实者。
瓜蒌10克  枳实4克  韭白12粒(切)  桂枝9克  厚朴12克  半夏9克
3.桂枝人参汤  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属虚者。
人参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甘草12克  桂枝9克
4.大建中汤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
蜀椒9克  干姜12克  人参9克 饴糖12克
5.高良姜汤  治心病,胸胁支满者。
高良姜9克  厚朴6克  桂枝6克  当归6克
6.香附复花汤  治胸胁痛有水声,潮热,或寒热如疟状者。
香附9克  旋复花9克  茯苓15克  半夏9克  橘皮6克  杏仁6克  薏苡仁9克  苏子9克  生姜15克
7.丹参汤  治心腹诸痛
丹参30克  檀香3克  延胡索9克  砂仁3克
8.苓桂术甘加二陈汤  治痰饮心痛。
茯苓9克  桂枝9克  白术9克  甘草4克  半夏9克  橘皮6克  生姜9克
9.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人参30克  狼毒30克  巴豆30克  干姜30克  吴茱萸30克  附子90克
上药共研细末,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3—5丸。
10.黄芪五物汤  治血病,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芪15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 最后编辑时间: 2015-02-14 10:10:54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17 于: 2014-04-02 15:40:32 »
(二)肝  病
《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荒荒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怒气而胁痛者,宜舒肝散;因火而痛者,宜左金丸,或龙胆泻肝汤,久者宜逍遥散;若左胁有块,曰“肥气”,宜疟母丸;若右胁疼痛胀满者,宜姜黄丸;若因虚寒,当脐两旁作痛而引少腹者,宜加味当归四逆汤;因肝肾虚,目晃晃无所见者,宜滋肾补肝丸;因虚而心肾不交,耳无所闻者,宜磁朱丸;茵虚善恐,如人将捕之者,宜加味温胆汤。
肝病方:
1.舒肝散  治怒气伤肝,两胁痛者。
柴胡9克  芍药9克  甘草4.5克  川芎6克  香附9克  枳壳6克  青皮6克
2.左金丸  治肝火而胁痛者。
吴茱萸3克  黄连9克
3.龙胆泻肝汤  治肝火胁痛,属实者。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栀子9克  黄芩6克  木通9克  泽泻9克  甘草3克  龙胆草6克  柴胡6克  车前仁6克
4.逍遥散  治肝气抑郁不乐者。
柴胡9克  芍药9克  当归15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
5.疟母丸  治左胁有痞块。
鳖甲60克  香附15克  三绫9克  莪术9克  常山6克  青皮9克
6.姜黄丸  治右胁痞满。
姜黄9克  香附12克  甘草6克  橘皮6克  枳壳6克  桔梗6克
7.加味当归四逆汤  治当脐两旁作痛,而引少腹者。
当归9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炙甘草3克  大枣4枚  木通6克  橘夜9片
加减法:若有久寒者,加生姜、吴茱萸。
8.滋肾补肝丸  治肝肾虚,目荒荒无所见者。
生地黄12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6克  枸杞9克  菊花3克  菟丝子9克  茺蔚子9克  元参9克  当归9克  细辛15克
9.磁朱丸  治耳聋,并明目,疗癫狂。
磁石60克  朱砂30克  神曲90克
10.加味温胆汤  治善恐及癫狂等症。
茯苓9克  半夏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枳实3克  竹茹6克  龙骨9克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04-03 12:09:33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18 于: 2014-04-03 12:08:32 »
(三)脾  病
《内经》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为后天之本。主腐熟水谷,布散各经。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行善契,足下痛。虚则腹满肠鸣,夕食泄食不化。又云:脾之经属太阴,盖太阴之上,湿气主之。脾恶湿,主四肢,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故有以上诸病。《伤寒论》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提纲。
脾病方:
1.木防己汤  治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契者。
防己6克  薏苡仁12克  苍术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半夏9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2.五苓散  治关节痛而烦  口渴欲饮水,身重,小便不利者。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3克  桂枝1.5克 
3.夕食湿汤  治腹满便溏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茯苓9克  半夏6克  藿香6克
4.理中汤  治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
人参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9克
加减法:若腹满者,加附子;若呕者,加生姜;若下多者,重用白术;若脐下悸者,去白术,加桂心;若心下悸者,加茯苓。
5.胃苓汤  治湿淫于内,脾不运行,而成泄泻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3克  桂枝1.5克
6理脾涤饮  治脾虚痰饮,口不渴者。
白豆蔻3克  砂仁6克  干姜6克  白术9克  黄芪9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四)肺病
《内经》云:肺为华盖,内通五脏。司制节而主一身之里者,为太阳肺经之气,与大肠相为表里。外与皮毛相应,故肺病者,喘咳气逆,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口口口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鸣噫干。
肺病方
1.苏子肺气汤  治咳逆上气,痰喘等症。
苏子9克  半夏9克  当归6克  橘皮6克  沉香0.3克  厚朴6克  甘草3克  前胡6克  生姜6克
2.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及肺痈等症。
葶苈9克  大枣4枚
3.千金苇茎汤  治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
苇茎9克  薏苡仁24克  桃仁12克  冬瓜仁30克
4.柑桔汤  治肺痛,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者。
甘草12克  桔梗6克
5.泻白散  治肺热鼻干。
桑白皮9克  地骨皮9克  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黄芩9克  淡竹叶3克  滑石15克
6.七味地黄丸  治吸气短。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茯苓9克  泽泻9克  五味子3克
7.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不足而耳鸣者。
人参9克  甘草6克  白术9克  橘皮6克  黄芪9克  升麻3克  柴胡6克  当归6克  大枣2克  生姜9克
8.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
人参9克  麦门冬30克  半夏4.5克  甘草6克  薏苡仁9克  大枣4枚
9.生脉散  治肺经有热,喘而渴者。
人参9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3克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19 于: 2014-04-04 15:44:37 »
(五)肾  病
《内经》云:人始生,先成精,精诚而脑髓生,骨为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又云:两精相博,合而成形。所以肾为先天之本,生化之源。肾病者,腹大胫舯,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小腹痛,请厥,意不乐。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又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腹大胫舯,宜济生肾气丸、玄武汤之类;喘咳身重,宜七味地黄丸;寝汗出,宜叶氏盗汗方;憎风,宜芪附汤;胸中痛,宜桂枝加桂汤;大小腹痛,宜真武汤;清厥,宜四逆汤;意不乐,宜定志丸。
肾病方
1.济生肾气丸  治足跗浮肿,腹大者。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  附子3克  牛膝6克  车前仁6克
2.真武汤  治足舯,虚喘者。
茯苓9克  芍药9克  附子9克  白术6克  生姜9克
3.七味地黄丸  治喘咳。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茯苓9克  泽泻6克  五味子3克
4.叶氏盗汗方  治寝汗出。
人参6克  地黄18克  五味子3克  甘草3克  莲子6克  茯神9克
5.芪附汤  治汗出恶风者。
黄芪30克  附子15克
6.桂枝加桂汤  治肾气凌心,心下痞满者。
桂枝18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2枚  生姜9克
7.四逆汤  治四肢逆冷者。
炙甘草6克  干姜4.5克  附子6克
8.定志丸  治健忘,并能开心益志。
茯神9克  人参9克  远志3克  菖蒲9克  茯苓6克  合欢9克

(六)胆  病
《内经》云:胆病者,善大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然,恐人将捕之,噫中吤吤然数唾。又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盖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专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诸脏无病。故小柴胡汤加减,为治胆病之主方也。
胆病方:
1.小柴胡汤  治口苦,太息,咽痛,干呕,胆怯等症。
柴胡14克  黄芩9克  甘草6克  半夏6克  大枣4枚  生姜9克  人参9克
2.加味温胆汤  治胆火癫狂者。
茯苓9克  半夏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菖蒲3克  远志3克  胆南星3克  枳实3克  竹茹6克  生姜9克

(七)胃  病
《内经》云:胃病者,腹目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有云: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而为十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转味出入而为传化之腑,与脾相为表里,脾气运化,散布各经,诸气既受其气,人因以长,或受寒停食,或从热化而为胃家实,故有以上诸症。
胃病方:
1.苓桂术甘汤  治胸胁支满者。
茯苓15克  桂枝9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2.大半夏汤  治朝食墓吐,墓食朝吐。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白蜜30克
3.启膈饮  治食已即吐者。
贝母3克  人参9克  丹参6克  郁金1.5克  荷蒂5枚  砂仁壳1.2克  茯苓4.5克  菖蒲1.5克  杵头糠12克
4.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人参9克  麦门冬30克  半夏4.5克  甘草6克  大枣4枚  粳米9克
5.加味平胃散  治腹目真胀,胃脘当心而痛,并治伤食暧腐吞酸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谷芽6克  麦芽6克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20 于: 2014-04-05 16:55:57 »
(八)大肠病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病者,腹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邪,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侯。
大肠病方:
1.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
附子9克  半夏15克  粳米15克  甘草3克  大枣4枚
2.四逆汤  治泻而四肢逆冷者。
炙甘草6克  干姜4.5克  附子6克

(九)小  肠  病
《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
小肠病方:
1.加味五苓散  治诸疝。
茯苓6克  猪苓6克  泽泻6克  木香6克  桂枝9克  木通9克  橘皮9克  白术12克  川楝3克  荔枝核6克  小茴香3克
加减法:寒盛者,加干姜、附子;热盛者,加黄柏、海藻;小便如膏者,加菖苏、稗薢;气逆上冲者,去白术,加连心、当归、吴茱萸;囊肿如水晶状者,加薏苡仁、桑白皮;痛不可忍为淤血,加桃仁、红花、乳香;筋缩者,加薏苡仁、木瓜;顽麻不痛者,加川芎、槟榔;痒者,加蒺藜。
2.橘核丸  治小腹、睾丸肿痛。
橘核9克  吴茱萸4.5克  香附9克  川楝子1枚(烧)  山楂核9克  荔枝核6克  小茴香3克
外用雄黄30克  白矾60克  甘草9克  煎水洗,其种自消。


(十)膀胱病
《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病者,小腹偏舯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
膀胱病方:
1.五苓散  治阳虚不能化水。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3克  桂枝1.5克
2.猪苓汤  治阴虚不能化水。
猪苓6克  泽泻6克  茯苓6克  滑石6克  阿胶6克

(十一)三  焦  病
《内经》云:三焦病者,腹中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流,即为舯侯。华佗曰: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统领一身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内外上下左右之气。盖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乃脏腑之总管。统以小柴胡汤加减主之,若足舯者,宜牡蛎泽泻散。
三焦病方
1.小柴胡汤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人参9克  甘草4.5克  生姜6克  大枣4枚
2.牡蛎泽泻散  治腰以下有水气者。
牡蛎9克  泽泻9克  商陆9克  海藻3克  瞿麦9克  常山6克  天花粉6克

(十二)五劳七伤六极
按:何谓五劳?《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为五劳。七伤者,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悲怒气逆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强力入房,举重,久坐湿地则伤肾,风雨寒露则伤形,大恐惧不节则伤志,此为七伤。又六极者,六腑之气虚极也。拟方于后,随症采用。
五劳七伤六极方
1.小建中汤  治五劳七伤,小肠急,脐下膨胀,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荒荒,愤愤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然痛,小便赤黄,尿有余沥,梦交,失精,惊恐,虚烦者。《金匮》治虚劳里急,悸屻,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生姜9克  饴糖30克
加减法:诸不足者,加黄芪;心下悸者,加茯苓;痰多者,加半夏;血虚肠燥者,加当归;健忘者,加远志。
2.广济丸  治五劳七伤六极,八风十二痹,消渴,心下积聚,使人身体润,服之多情性,补益养精。
生地黄36克  天门冬30克  菟丝子60克  石斛30克  当归30克  白术30克  甘草24克  肉纵容21克  山药18克  人参24克  元参18克  麦门冬30克  紫菀18克  杏仁24克  大黄18克  牛膝18克  茯苓24克  防风18克  麻仁24克  地骨皮18克  蜀椒9克 干姜9克
3.六味地黄丸  治虚火上炎,腰膝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泛为痰,自汗盗汗,失血,消渴,头目眩晕,耳聋齿摇者。
生地黄24克  芍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3克  茯苓9克
加减法:腰痛,少腹拘急,饮一溲一,气短微饮,少腹不仁,及妇人转胞者,加肉桂、附子;谈喘者,加五味子;舯满者,加肉桂、附子、车前仁、牛膝;声哑者,加五味子、沉香、言可子、人参;咳者,加五味子、麦门冬;大渴不止者,加肉桂、五味子;火不归元,口舌生疮,齿牙浮动,面红目赤者,加肉桂、附子、元参、白芍。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21 于: 2014-04-06 15:14:10 »
 三  五官九窍病
(一)目  病
《内经》云:肝开窍于目。肝属风木,肾水为母。心火为子,主藏血。风火交煽,则为目病。故凡目病初起,爆赤舯痛者,皆风火之为患也。宜驱风散热饮;若大便秘者,宜泻青丸;若兼寒者,则成翳膜,宜退翳汤,目荒荒无所见者,肝肾虚也,宜滋肾补肝丸,或磁朱丸。
目病方:
1.驱风散热饮  治目病爆赤舯痛者。
川芎3克  当归6克  羌活6克  防风6克  薄荷6克  连翘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栀子6克
2.泻青丸  治颊舯面青,目赤头痛,大便秘者。
川芎6克  当归9克  羌活6克  防风9克  栀子6克  大黄6克  龙胆草6克  甘草3克
3.退翳方  治目疾暴赤生翳膜,畏日羞明者。
菊花6克  密蒙花6克  白蒺藜9克  蝉蜕5个  木贼1.5克  甘草3克  青箱子3克  决明子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黄6克  当归6克
加减法:热甚者,加黄芩、黄连;夜甚者,加夏枯草;便秘者,加芒硝、大黄。
4.滋肾补肝丸  治目荒荒无所见,无红、无翳、无膜者。
生地黄12克  山药6克  山茱萸6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枸杞9克  菟丝子9克  兔蔚子9克  玄参9克  当归9克  菊花3克  细辛4.5克
5.磁朱丸  治神水散大,昏如雾露中行,渐现空中有黑花,观物成二体,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又治耳聋耳鸣,柯韵伯云:治聋颠狂症如神。
磁石60克  朱砂30克  神曲90克

(二)耳   病
《内经》云:肾开窍于耳,心气亦通窍于耳。耳病者,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也。如耳肿痛者,宜凉膈散加减,若肿痛而流脓者,宜加味四物汤;如心肾虚,水火未济者,宜滋肾丸。少阳经脉绕耳。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着,宜加味小柴胡汤。或《医林改错》方。经云:耳中宗脉之所聚,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流,脉有所结,故耳鸣,宜保元汤加升麻。
耳病方:
1.凉膈散  治耳、目、口、鼻、咽喉等痛。
薄荷6克  连翘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栀子6克 
加减法:屻不止者,加丹皮、生地黄、茅根;喉痛者,加牛蒡、黄芩、玄参;牙痛者,加石膏;耳痛者,加菖蒲、羚羊角;舌痛者,加黄芩、黄连、木通。
2.加味四物汤  治耳肿痛流脓者。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菖蒲3克
3.磁朱丸  治心肾虚,水火未济而耳聋者。
磁石60克  朱砂30克  神曲90克
4.加味小柴胡汤  治呕苦,耳聋、目眩者。
柴胡12克  半夏4.5克  香附6克  菖蒲3克  人参4.5克  甘草4.5克  生姜4.5克  大枣2枚  蔓荆子6克  黄芩4.5克
5.《医林改错》方   治耳聋者。
菖蒲3克  川芎6克  香附9克  柴胡9克  甘草3克
6.加味保元汤  治宗气不足而耳鸣者。
人参6克  黄芪9克  白术9克  甘草6克  升麻3克

(三)鼻  病
《内经》云:肺体属金,开窍于鼻。凡爆流鼻涕而咳者,肺受风寒也。轻者杏苏散加减,或止嗽散加减;重者复花汤。若久流鼻涕,不闻香臭者,鼻渊也,宜辛夷散,或七物汤;若火炎上面屻者,宜生栀散;如大便干着,宜泻心汤。
鼻病方:
1.杏苏散  治伤风咳嗽,爆流鼻涕者。
杏仁9克  苏叶6克  茯苓9克  半夏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枳壳6克  桔梗6克  前胡6克  生姜9克  大枣2枚
加减法:有热者,加黄芩;寒热往来者,加柴胡;自汗者,以苏梗易苏叶,并加防风;无汗身痛者,加羌活;泄泻满者,去枳壳,加苍术、白术;头痛、眉陵骨痛者,加白芷、粉葛。
2.止嗽散  治一切咳嗽。
紫菀9克  百部9克  白前根6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荆芥6克  橘皮3克
加减法:舌净无涕者,去荆芥,加金银花;舌白有涕者,加橘皮、甘草;咳而咽痛者,加牛蒡子;咳而胁痛者,加前胡、枳壳、赤芍;咳而肩背痛者,加茯苓、白术;咳而引动少腹者加生姜、茯苓、附子;恶风者,加防风;恶寒者,加麻黄、细辛;有热者,加黄芩、杏仁;虚咳者,加百合、金银花。
3.复花汤  治风寒咳嗽、喘息,喉间有声者。
旋复花9克  荆芥6克  白色6克  前胡6克  半夏6克  甘草3克  苏子9克
加减法:冬日恶寒、无汗者,加麻黄、杏仁。
4.辛夷散  治鼻流涕,不闻香臭者。
辛夷6克  菊花6克  蔓荆子6克  苍耳9克  藁本3克
5.千金七味汤  治鼻渊症。
菊花15克  白芷10克  通常6克  木香24克  川芎10克  细辛9克  辛夷24克  当归24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三服。
6.生栀散  治鼻血。
生地黄15克  栀子9克  蒲黄6克
加减法:大便秘者,加大黄;流血多者,倍生地黄。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22 于: 2014-04-07 15:48:36 »
(四)口  病
《内经》云:脾开窍于口。口之于味,味者无味也。口甜者脾火也,宜泻黄散;口酸者肝火也,宜左金丸,或龙胆泻肝汤;口苦者心火也,宜黄连汤;口辛者肺火也,宜泻白散;口咸者肾火也,宜知柏地黄汤。经云:膀胱遗热于小肠,上为口糜,口中糜烂者,宜甘露饮,但舌尖痛者,宜导赤散加黄连。
口病方:
1.加味泻黄散  治脾热口甜。
石膏9克  藿香6克  栀子6克  黄柏6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2.左金丸  治肝热口酸,并治左胁痛。
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
3.龙胆泻肝汤  治肝热口酸,或苦者。
龙胆草6克  栀子6克  黄芩6克  木通9克  泽泻9克  柴胡6克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甘草3克  车前仁6克
4.黄连汤  治心热口苦。
黄连6克  黄芩9克
5.泻白散  治肺热口辛。
桑白皮9克  地骨皮6克  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竹叶3克  黄芩9克
6.知柏地黄汤  治肾热口咸。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枣皮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知母9克 黄柏6克
7,甘露饮  治口中糜烂,吐血鼻韧,小便黄赤者。
麦门冬9克  天门冬9克  生地黄9克  熟地黄9克  黄芩9克  枳壳3克  石斛9克  茵陈9克  黄芩9克  枳壳9克  石斛9克  茵陈9克  甘草3克  枇杷叶(去毛)
8.导赤散  治舌尖痛,小便赤,茎内痛,热结不通者。
生地黄15克  木通9克  竹叶3克  车前仁10克  甘草3克
加减法:痛甚者,加黄连、灯芯。
(五)喉病
《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而为痹。盖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木火上冲,发为喉病。痹者闭也,痛也。初起恶寒者,宜六味散加减;若有热者,宜翘荷汤加减;若现白喉,宜养阴清肺汤。
喉病方:
1.六味散  又名利膈汤,治喉痛初起,恶寒者。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甘草6克  桔梗6克  薄荷6克  僵蚕6克  牛蒡子9克  玄参9克
加减法:热甚者,加黄芩。
2.翘荷汤  治喉痛初起兼热者。
薄荷9克  连翘9克  栀子6克  黄芩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牛蒡子9克  玄参12克
加减法: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舯甚者,加马勃;不能语者,加半夏。
3.养阴清肺汤  治白喉总方。
生地黄15克  玄参15克  丹皮9克  白芍9克  麦门冬15克  薄荷3克  贝母6克  甘草3克  枇杷叶1片(去毛)

(六)齿  病
牙床属胃,牙齿属肾。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牙齿痛者,胃肾病也。凡牙痛不外风、寒、火、虫。寒甚者,宜羌独汤;热甚者,宜请胃散;痛久属虚火,宜十味地黄丸。
齿病方:
1.羌独汤  治牙痛寒甚者。
羌活6克  独活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黄9克  细辛3克  石膏9克
2.请胃散  治牙痛热甚者。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丹皮6克  地骨皮6克  黄连6克  升麻3克
加减法:左上大牙病着,加龙胆草;左下大牙病者,加青皮、白芍;右上大牙病者,加知母、石膏;右下大牙病着,加黄芩、桔梗;上门牙病者,加黄连;下门牙病者,加知母、黄柏;虎牙病者,加石膏;虫牙者,加骨碎补、桃仁或蜂房。
3.十味地黄丸  治阴虚喉痛、口舌生疮,齿牙浮动,面红目赤等症。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  附片子3克  玄参12克  白芍9克

(七)前  阴  病
前阴者,出小便之所也。膀胱胞室有病,皆可影响及之。兹所见者,仅常见之淋浊、癃闭等病。癃闭者,小便点滴不通,脐下胀闷也,宜滋肾丸。若淋漓不畅而痛,谓之淋,有劳淋、气淋、血淋、石淋、热淋五种。初起宜八正散加减,或五淋汤。若小便时下秽浊之物,绵绵如浆水状者,谓之浊。初起宜加味苍白二陈汤,稍久宜稗薢分清饮。
前阴病方:
1.滋肾丸  治癃闭小便点滴不通者。
黄柏60克  知母60克  肉桂60克
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每服6—9克
2.八正散  治淋病小便淋漓不畅而痛者。
瞿麦9克  菖蒲9克  栀子6克  泽泻9克  大黄9克  滑石9克  甘草3克  木通9克  车前仁6克
3.五淋汤  治一切林病。
赤苓9克  白芍9克  栀子6克  甘草4.5克  当归9克  灯草5根  淫羊藿9克
加减法:石淋者,加发灰、火硝;膏淋者,合稗薢分清饮;气淋者,加荆芥、香附、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者,合补中益气汤;血淋者,加牛蒡、郁金、桃仁,并入麝香少许。
4.加味苍白二陈汤  治浊症初起。
苍术6克  白术6克  橘皮6克  半夏6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黄柏6克  菖蒲3克  稗薢9克
加减法:如赤浊加连翘、丹参、莲子心。
5.稗薢分清饮  治遗精、白浊。
稗薢  益智仁  菖蒲  芍药各等分  甘草梢减半

(八)后 阴 病
后阴者,肛门也。虽位居最下,然与肠胃有密切之关系。故仲景云: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着必痔。爰本斯旨,而言痔疮与便血焉。夫痔者,湿热下注,经脉横解,而肛门生疮,焮种疼痛也,宜加减请胃散。至便血一症,有粪前者,谓之近血,宜当归赤小豆散;有粪后者,谓之远血,宜黄土汤;有不分前后者,谓之肠风下血,宜滋生乌梅丸。
后阴病方:
1.加减消胃散  治五种痔疮,兼下血者。
生地黄12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黄连6克  甘草3克  黄柏6克  黄芪9克  槐花9克  黄芩6克  地榆12克
2.当归赤小豆散  治粪前红。
赤小豆30克  当归12克
3.黄土汤  治粪后红,并指屻血,吐血不止者。
生地黄12克  白术9克  阿胶6克  黄芩9克  附子4.5克  甘草6克  灶中黄土30克
4.加味济生乌梅丸  治肠风下血者。
乌梅10枚  僵蚕9克  槐花9克  地榆15克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23 于: 2014-04-08 14:55:49 »
  四、妇人小儿病
(一)妇  科  病
妇人之病,与男子同,其所异者,月经、胎、产耳。月经者,子宫定期出血也。以三旬而一至。病则有参前者,有退后者。参前为血热,宜四物加黄旗、黄连;退后或月经闭止者,为虚寒,宜温经汤;若时时淋漓不断,或大下鲜血者,谓之崩中漏下,宜胶艾汤。时下白物者,名白带,宜加味补中益气汤,或当归芍药散。又怀孕呕吐者,谓之恶阻,宜干姜人参半夏丸。临产艰难者,宜包产无忧散,或加味邛归汤;产后腹痛者,宜生化汤。
妇科病方:
1.四物汤加芩连  治月经参前者。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生地黄9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2.温经汤  月经过期不来能通之,月经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久不受胎皆宜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6克  吴茱萸6克  人参9克  桂枝6克  阿胶6克 丹皮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半夏9克  麦门冬30克
3.胶艾汤  治漏下,及半产后下血不止,有孕下血或腹痛者。
艾叶9克  阿胶9克 甘草6克  川芎3克  白芍9克  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加减法:有孕者,加杜仲、续断;无孕者,艾叶须炒焦。
4.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下陷及白带等症。
黄芪15克  人参9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升麻6克  柴胡9克  橘皮6克  当归9克  生姜3克  大枣4枚  牡蛎15克  薏苡仁15克  龟板12克
加减法:白带甚者,加乌贼骨;下陷甚者,倍黄芪;红崩者,加生地、阿胶。
5.加味当归芍药散  治有孕腹痛及白带等症。
川芎6克  白芍9克 当归9克  茯苓9克  猪苓6克  泽泻9克  白术9克
6.干姜人参半夏丸  治妊娠呕吐者。
干姜6克  人参6克  半夏12克
7.保产无忧散  安胎神方。凡胎动皆可服之,临产且能催生。
当归4.5克  贝母3克  黄芪6克  艾叶3克  白芍6克  菟丝子6克  生姜6克  厚朴9克  荆芥3克  枳壳4.5克  川芎4.5克  羌活1.5克  甘草3克
加减法:胎损伤者,加杜仲、续断。
8.归发芎龟汤  治临产已动红者,服之交骨即开。
川芎21克  当归30克  龟板30克  发灰如鸡子大,烧
9.生化汤  治产后腹痛者。
川芎6克  当归6克  红花6克  桃仁9克  甘草3克
加减法:白带者,加牡蛎、龟板;腹痛者,加杜仲;阴户肿痛者,加益母草;阴户发痒者,加蛇床子、地肤子;中风头痛恶寒者,加荆芥;口无味者,加谷芽;恶油者,加山楂;血崩不止者,加生地黄、阿胶;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者,合小柴胡汤。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9
Re: 《医学探源》实用方连载
« 回复 #24 于: 2014-04-08 14:59:25 »
(二)儿  科  病——麻疹
小儿感冒伤食,惊风吐泻诸病,略与大人同治,惟豆麻两症,为小儿之特殊疾病。然自发明种牛痘以来,痘症已经十分安全,无再假药饵治疗之必要。独麻疹一症,调养殊难,偶一失慎,每致变症多端,有婴者不可不留意焉。夫麻疹,先天胎寿也。发于心脾,流于肺胃。初则寒热咳嗽,鼻涕喷嚏,呵欠泪出,视耳下背脊等处,必有三五红点,宜宣毒发表汤随症加减。如麻疹肺热不清,气促发喘,鼻扇胸高者,宜补肺阿胶散;若胃热不去,牙龈腐烂,出血口臭者,名走马牙疳,宜加减请胃散。
儿科病方:
1.宣毒发表汤  治麻疹初起,各症并宜,纵非麻疹,即是感冒伤寒,用之无碍。
薄荷6克  葛根9克  防风6克  荆芥3克  牛蒡子9克  连翘9克  木通9克  枳壳3克  灯草3克
加减法:初潮未透,或触昌风寒,出面反没者,加葱白、紫苏;已出面潮热大甚,口渴者,去荆芥、防风飞、葛根、薄荷,加生地黄、地骨皮、黄芩,或加麦门冬、天花粉、石膏;已收潮热,口渴者,去荆芥、防风、薄荷、葛根,加生地黄、玄参、麦门冬、黄芩、地骨皮、山栀仁、龙胆草、赤茯苓。其余见症加减,与杂病同法。
2.补肺阿胶散  治肺虚有火,咳嗽痰少,气喘鼻扇者。
阿胶9克  马兜铃6克  牛蒡子6克  杏仁9克
3.加味请胃散  治斑疹口舌生疮,牙龈腐烂。
生地黄9克  丹皮6克  当归9克  黄连6克  犀角1.5克  连翘9克 升麻1.5克

                               201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