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易》的理想人格(19)  (阅读 8098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06
《易》的理想人格(19)
« 于: 2011-03-31 13:55:07 »
   大家学习周易,当然有各自的目的。据我接触到的人群来看,有好大一批人,是为了认识自己,规划人生。渴求在人生路上,更具有趋利避害,少走弯路的高瞻远瞩能力。应当说这是一种十分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但我依然要说,若仅仅拘泥于《易》所具备的预测功能,一味地钻研八卦预测术,又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当你皓首经年地玩占下去,最后得到的依然是“善易者不占”的结论时,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何等局限地理解了《易》的思维原理。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抓住“善易者不占”这句话,无端地反对《易》的预测功能。认为八卦预测,只不过是一半对一半的数学几率而已,事实上他们也的确能抓出许多预测不准的事实来反驳八卦占断如神的观点是天大的谬误。因而,强调学习易经,只需学其思维原理就行了。更有一些人企图用《了凡四训》的道德修身,或者宣扬自我救赎的宗教教义来拯救自己,说人只要有好的德行,多做善行,就终将获得好的人生(即使此生不行,可修来世)。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好人未必就能得好报。
  更有认定易理和八卦预测,都是扯淡的空谈和骗人的数术。主张只要能吃大苦,耐大劳,敢于打拼,就能闯出一片天的人,就会摘取漂浮于空中的彩霞。
  我要说,所有这些想法和说道,都有各自的偏颇。没有真正全面理解易学思维的精髓。其实,只要反复仔细阅读《易传》,就可以悟出学易研易,是要求人们能从“道”、“神”、“德”、“行”,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塑造理想人格。
第一.   易经所说的“道”,是指一个人应当对自然、社会,有一个提升到规律性的认知。要明白天地运行自然之道,社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理。我在《人学启蒙》上册中对60组干支日出生的人,做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人格和人际关系的描述。其实那里面就深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玄机。读《易传》,我们会发现,那里面所阐发的阴阳之道,还具有很大的粗疏性。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邹衍(约公元前——前240年)才将阴阳五行学说臻于完善。他就是一个有丰富天文、地理、历史知识的人。正因为他对天文、地理和人文历史的深切了解,凸显了“为道屡迁,唯变所适(客观世界的规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只有跟着变化才能适应)”易经哲理,才成为了我们研究阴阳五行学说时,必然要提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他得天地之道,从而实现了人生的永垂不朽。
第二.   易经所说的“神”,我在好些地方说过,不是一般人认为冥冥中与“鬼”相对的“神”。而是“阴阳不测谓之神”——我们难于把握,难于预知的阴阳瞬间变化之成因。用现代科学和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阴阳关系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那一刹那时刻,那一刹那空间,特别是常规变化下出现的常常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的非常规现象的成因,(比如地震,既有事前出现诸多征象的常规地震,也有毫无预兆的突发地震——其实我这里说日本大地震毫无前兆也是不正确的。我相信若在卫星上看当时的地球,应当也能看到日本地震的前兆的。)易经提出这一概念,是要求一个人应尽量做到能预知、预测,从而从容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要做到这点,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用现在一句大家都认可的话来说,就是在宏观思维的指导下,注意对微观世界的考察。这,我也在很多地方讲过,若只谈易理,就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谈,也就真正成了通常人们认为的“玄学”。若我们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认知自然,洞察社会。我们就成了既不是只埋头拉车不看路的“盲驴”,也不是只会夸夸奇谈的“梁上君子”。前面提到的邹衍就是这样的人,他在那个时代,能够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说,整理成一门完整的学问,更依据“五行相胜”,提出“五德终始”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变化。自然让当时的各国诸侯,都刮目相看,待为上宾;在自然地理上,他更打破了神州中心论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世界是无限大的观点。认定“赤县神州”,只是九小州而已。九小州组成一个大州,整个世界是由八十一个大州组成。因为他谈的天象地理,超出了当时人们固有的思维想象,所以,时人竟然叫他“谈天衍”。 而如此一个被认为其论“闳大不经”的人,司马迁却说他的研究方法,竟是“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极”。这,也就是我对学习干支符号学的易友常说,要从日常生活进行观察检验的原因。只有思维灵敏到能“洞察秋毫”之际,我们才能敏感天地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突发之变。
第三.   这里所说的“德”,不单单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德”。大家看这个“德”字的会意:双人旁,代表两人行;“十”、“目”,是十只眼睛;“一”、“心”,是五个人(十只眼睛代表五个人)打从心眼里的一致认同。整个字的含义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的交换方式,当得到5人,也就是大家的一致认同。所以,这个“德”,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评价的含义,而且排除了两个人的心甘情愿因素。如此,对“德”的评价,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社会标准。而易经在这里强调的“德”,更多地还具有其原始意义,这就是“德者,得也”——每个人到这世上来,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想得到。因此,易经在这里提出的“德”,也就是通常说的,我们的利益诉求,应当“取之有道”。这个道,不要拘泥地理解为正义一类的社会评价,除了“正义”这个社会人际关系之道外,还有符合前面说的阴阳天地运行之道的意思。如此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方法、途径,顺利地实现自我利益诉求。
第四.   这里所说的“行”,显然是二人结伴同行的行动。若是仅仅一个人在这世上,那我行与不行,行东行西,大可一意孤行。然而,上帝却有意让人不能“独善其身”,只有一阴一阳的巧妙结合,才能合璧人生。由此,衍生出三,衍生出社会。在易经层面上说的行,当然比这还要高上一筹:一个人在得“道”,得“神”,明“德”之后,还得努力进行人生实践。这实践,既是对已得到的“道”、“神”、“德”的检验,也是对“道”、“神”、“德”的进一步丰富。
本论坛在引领大家进行干支符号学以及由此有关的人学研讨时,在“干支与易经”版块,转发了许多全球有关国计民生的实事求是论说的文章。其目的也是为大家全面提升自己“道”、“神”、“德”、“行”时的参考。
 人类,就是这样使自己的实际人生和精神世界日趋进步的。

                                      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 最后编辑时间: 2011-04-02 08:08:33 作者 水木罗汉 »

三年书生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2092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1 于: 2012-03-18 02:43:26 »
逛这个论坛,就像在罗老师的头脑和内心游走,获益匪浅。
谢谢!
个人微信号:lf19876656108

小邓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743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2 于: 2012-03-18 08:29:38 »
文革对国家文化是洗劫,却没搞定我们罗教授,他的这些东西多是经过几翻沉淀洗炼的

wangying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235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3 于: 2012-03-21 11:14:50 »
现在抓经济抓的猛狠多,疏忽了文化理论落后跟不上经济步伐了与教育制度也畸形。老百姓被房子压着与医疗制度束缚。社会保障制度太没人情味。呼吁zf关心弱势群体,拿出实际行动。别在让百姓多受苦受难

休闲真人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231
    • http://blog.sina.com.cn/cxq10000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4 于: 2012-05-25 00:05:21 »
不赞成“只有一阴一阳的巧妙结合,才能合璧人生”这一观点。因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研易若只知阴阳不明四象,那如何理解了八卦及万物?我知道常人都喜好春华秋实,忌恶冬寒夏暑,但若没有冬寒夏暑又哪来的春华秋实。

休闲真人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231
    • http://blog.sina.com.cn/cxq10000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5 于: 2012-05-25 00:08:22 »
话说回来,罗教授是我唯一见到的既明阴阳又喑四象的易者。只是不明说罢了,说也没用。

唵嘛呢叭咪吽

  • 初级会员
  • **
  • 帖子: 185
Re: 《易》的理想人格(19)
« 回复 #6 于: 2012-05-25 12:15:00 »
我现在进入了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