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李辛 · 论老年人护养  (阅读 5169 次)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193
李辛 · 论老年人护养
« 于: 2018-03-31 16:19:43 »
从中医看来,成功的治疗并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而是全方位的;处理某个部位的疾病,也首先要注意其背景。

背景是什么?第一背景是身体;第二背景是气或能量;第三背景是内心包括情感、思维模式、记忆;第四背景是生活包括社会关系、同自然的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

婴儿的病比较好治疗,因为他们同自然的关系就是晒晒太阳吹吹风,同社会的关系就是吃奶;而大多数老年人的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其背景复杂。老年人的问题都是多层面的,西医说多脏器多组织,而中医则说“虚、淤、积、逆”。
 
在中医看来,人体有三个能量中心。

【下焦】:主要是肾脏的能量,类似电池板。老年人电池板的能量少了,是为“虚”。
【中焦】:消化系统、肌肉。
【上焦】:呼吸系统、皮肤等。

身体能量低,运转慢,好比缓慢的河流,容易“淤”,消化系统也易受影响。微循环是身体内组织的深层循环,盆腔炎、老年人的疮不容易好,是因为微循环不好,细微血管上没有养分的交换;从里到外都有厚厚的淤泥,因此会有皮肤干痒、色斑等症状;筋骨也容易有问题,比如风湿、腰腿病、颈椎病等等。老年人的身体犹如火力不足、管道又不通畅的锅炉,阳气不足就无法将养分转化为身体能量,所以天天吃燕窝补养也不见效;而 “风、湿、寒、痰” 等脏东西无法被排出体外,比如老慢支就是由于无法彻底把这些脏东西排出肺(每年都在进行不充分的改革),所以反反复复,每年都要闹上一闹。还有淤血、毒素等等,这些脏东西深入一点,就变成肝胆疾病,再深入就变成肾病,继续深入则变成心脑疾病。
 
“淤”是均匀的堆积,而“积”则是某处突兀的堆积,比如肿瘤、骨质增生。自我更新能力越差,积得就越严重。

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压是什么状态?所有管道都淤住了,但是身体没有真正垮掉,心脏还能正常运转。每次一累,血压就变高;身体虽虚,但虚还不是主要矛盾,真正要处理的是“淤”。要解决此问题,此时应以“开”为主。

“开”要靠运动,包括身体与思想两方面的运动。有些老人自己苦了一辈子,儿女给买条围巾也觉得心疼,看谁也不象好人、到处都是骗子。这是思想上的淤,这种淤也会影响并造成身体上的淤。因此要改善父母的身体,首先要思考怎么改变他们的心理模式。高血压是压力型的淤。心脏好比水泵,不停往水箱里泵水,但管道是关闭的,直到不堪重负的那一天,水管才会爆裂,因此并不会太快出问题。在爆裂前,我们有很多时间去改变。

 
糖尿病病人跟高血压病人看起来不太一样。积极主动、追求完美的人比较容易患高血压。逆来顺受被动型的人,比较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迟缓性的淤,大家可以想象极度缓慢但水面上漂浮着大量垃圾的河流,糖尿病人的身体就是如此,因此他们通常比高血压病人要虚得多。

回到如何“开”。“开”有几个方向:皮肤、肌肉、消化系统。虚和淤是互相影响的,就像烧蜂窝煤一样,煤太少是虚,灰太多堵住了是淤。虚的时候是要加煤,但是得先把灰掏干净了,再鼓鼓风,否则往里添煤也没用;光把灰掏净了,火烧大了,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煤,炉子会灭得更快。老年人中下焦的虚和淤是最大的问题,帮老年人调养身体就像烧炉子一样,想方设法烧好炉子就成。
 
当然还有一些注意要点,比如要学会忽略表象,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有人从小哮喘咳嗽,老了差不多就是老慢支;如果一直偏头疼,脾气急、胆结石,老了就可能得脑血管疾病;如果从小没力气跑不动,老了就可能得腰椎病、风湿等等。可这些不过都是表面的病症。当我们一点点变老,就像蓄电池用久了,会慢慢充不进电一样,内在的能量一点点丧失,外面的能量进不去,再加上脏东西的堵塞淤积,各种疾病和不适就会自然出现。所以中医不爱分科,不喜欢考虑问题会在哪个点爆发,而更愿意认真对待日常的维护检查,避免爆发。
 
什么是认真对待“日常的维护检查”?那就是把健康的生活理念不厌其烦地灌输给父母,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生活要开:要正常出汗、保持肌肉、有良好的排泄习惯。即使整个身体的能量都很低,但是能正常吃睡,基本管道通畅,那说明火烧得还不错,不用太担心。

李老师现场举例,有一位长辈性格认真内向;又是家中长子,从小承担家庭重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许多理想未曾实现。他的极度压抑造成了从心理到生理的全面淤滞。几年前他被发现得了糖尿病,需要打胰岛素控制,当时因为一个溃疡无法愈合,医生判断需要住院三个月,但是后来配合中药治疗和思想工作,25天左右就愈合了。李老师说,这位长辈年轻的时候戴上右派的帽子,年老的时候又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只要一个人的帽子(思想、习惯、生活)不摘,病也就不好治了。
 
人和人都是相连的,家庭更是紧密相连。父母如果淤,孩子也容易淤,体现在女孩身上就是容易罹患乳腺炎、甲状腺病证;男孩则容易得高血压、脂肪肝、胆结石等。要疏通父母的管道,先得让父母扩大与世界的联系,不要耽溺于旧闻和自己过去的悲苦之中,不要只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要推陈致新,比如用南方周末代替旧闻杂志,这就是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现在我们才是顶梁柱,父母才是小孩。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今的一家之主是我们。爸爸妈妈不听话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小时候也不怎么听话;父母不愿意改变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帮他们克服一些害怕的事,帮他们理清一直没有理清的事,帮他们完成梦想中的事。我们用于保健的技术性手段已经很多,但是却常常忽视真正的大方向。


李老师回忆自己当年在面对这位长辈的疾病时,是这么做的:

1.子女要反复向父母宣传健康理念(家里贴上各种健康提示,学堂推荐的各类读物也都一一搬回家)。要帮父母跳出旧有的痛苦回忆,和新世界有所连结,增加生活中的良性因子,减少负面因子。

2.子女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健康教育通常要三五年才能缓慢完成。要给老人积极地心理疏导。病是暂时的,打战的时候,血糖会升高,白细胞也会升高,这些都没关系,但药是不需要吃一辈子的,要摘掉帽子。

3. 运动。有选择的进行运动,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运动量。现在这位长辈已经77岁了,但是坚持每天早上跑步一小时、太极一小时。

4. 简食。老一代人有个误区,觉得最近身体有点弱或者不舒服,第一反应就是补一补,给自己买只鸽子羊肉补充一下营养。这位长辈在雨水的前一天,吃了一只乌骨鸡,结果发了高烧。春天正是能量发出来的时候,消化不了的乌骨鸡却把中焦堵塞了,于是他发烧了。这时候,就需要吃一些药物配合把中焦淤滞泄掉。老人家的不舒服就是更虚或者更淤或者两者皆严重,即使是虚,补也要小心,吃得太补就像添了太多煤,反而把火给压灭了。
 
所以对我们来说,对于父母的身体护养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1. 身体:最重要的是通道流通——皮、肌肉、消化、大便、注意摄入。

2.生活:良好的活动习惯(可解决许多老年病)。老年人如果身体上有很多问题但是还不算严重,不需要立刻看急诊,建议大家不要立刻用药,尤其是不要随意服食保健品,老年人的护养应该先从运动开始。

3.心:父母辈很多人不为自己而活,有工作的时候工作,带孩子的时候带孩子,但无所事事的时候就连看电视也心不在焉,这就是心散。心神散乱会加重虚的状况,还会出现逆,气向上向外走,高血压就是一种逆。在父母退休前,就应该开始做准备,带他们去公园参加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比如打打太极拳,慢跑等等。即使平常不在父母身边,也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和父母有很好的交流。很多人在退休后,因为一下子有了时间,就会急急忙忙去做很多事(这是散乱),但由于没有压力,所以会慢慢地懈怠。这里开始慢慢进入了前述的类似糖尿病的状态,或者说水肿阶段。这是一个快速衰老的阶段,发动机一下子停下,所有管道都被关掉。在懈怠状态时,人跟外界的生活交流变得狭窄无趣,会因为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变得过度愤怒伤感。在这个状态下,外力作用很小(外力就是针灸吃药进补),不如早上跑跑步、中午睡睡觉、下午上上老年大学。人在跟自己周围的一切交流,过去的那个悲剧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很多人仍然被局限在其中,产生无限的烦恼。要帮助他们放下旧有的记忆,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增加一些他能做到的东西,扩大他同现实生活的联系,但这不能是强迫性的给予,需要子女提供给老人尽可能多的选择,爱是自由而非强迫,爱是给予所爱之人最大的尊重。我们可以和父母良好的交流,真正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和他们踏踏实实的生活,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生活安排好了,气就开了,心神就回来了。粗暴的干涉反而会激起大的反应,要用美丽的救生圈吸引他们。
 
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不同,高血压是身体淤到一定程度,但还有能力反应;糖尿病是身体虚和淤,但是反应不起;但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大脑、整个血管系统的深度淤积。
 
如果要靠外力为老年人调养,要如何选择?我们举一些例子来看。

现在流行的几种方法:银杏、丹参、每年输液一周、三七粉、三七+虫草+人参或洋参。

心脑血管病阶段,下焦虚,中上焦淤滞,心脏和大脑区域容易成为问题爆发点。中年人的高血脂是身体的整个代谢在中焦有淤滞,高血尿酸是下焦的淤滞,但身体反应性还不错。更加严重的阶段才是高血糖、糖尿病,这个阶段,虚和淤比,虚占了重点。所有的病都是生命的总和,30年前火车就已经出发了,现在不过到了糖尿病站而已,想要解决,就要让火车转向,如果不转向,下一站可能就是高血脂,再下一站就是高血尿酸,高血压间杂其中。只有身体还有反应力和调控力的时候,才有可能高血压。高血压如果变成低血压,说明水泵开始停了,生命力下降了。这时是废料快速堆积、快速衰弱阶段。不过每个阶段都有转机,要抓住转机要从身体上生活中各个方面注意,这就是统一战线。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是中末期,虚和淤变得更加严重,内脏变得很脆弱失去弹性,没有活力,快要进入爆管阶段。
 
银杏、丹参、三七粉都具有开的力量,三七+虫草+人参是开+合, 如果体内压力很大,不适合“合”。很补的药适合虚且管道通畅的情况。比如一个老年人,性格急躁、容易上火、面膛发红、无力、水肿、脚冷,从安全角度来说,是不是不用虫草人参为好呢?或者可以先使用三天,观察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停用或是减量使用。还可以加大运动量,趁机把身体里的多余废料排出去。这就类似煤加多了时,要多扇扇风。
 
人身体的衰弱是有周期的:下降的趋势→平台期→下降的趋势······快速衰弱的时期可以找医生,平台期的时候需要靠自己抓住转机,把开合方向掌握好。
 
再细化一点,银杏偏向中上焦,一个比较结实的人,管道略有不通,可以服食。丹参既可以补虚又可以化淤,其作用的层次比银杏深入。三七粉就较为强烈,需要用在比较硬朗的人身上,比如年轻时做重体力活的人。输营养液则偏向补阴,往身体里灌水相当于用水冲洗管道进行清淤,但如果此人很虚,且有水肿,则不太适合;如果血压高,心脏较差,管子容易炸,或者发动机带不动(心脏停跳),也不适用。所以适用人群就是:心脏功能不错,阴虚火旺或燥,身体干瘦能量强的人。

下面再讲讲脊柱关节的问题。

1. 身体部分:老年人一般都有增生,但是未必就是增生造成不适,可以不管。确实是有物理性的问题,适当治疗。

2.能量水平:能量淤积时,往四面八方施加压力,压力的方向也决定了人体的邪气积累和排出的方向。身体里有邪气,可能会变成胃炎、皮肤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病。中医认为这是同样的病,不过展现在了不同方向。气“逆”也会造成类似颈椎病的头晕恶心的症状。从老年人来说,散乱(心不安不定)、耗神太过(电视看得过多、睡觉太晚、失眠等)、思虑过多(性格、工作习惯等)、不爱运动都有可能造成气“逆”。

解决方法:

1.老年人下焦的日常维护:增加下焦能量,维护系统运转。艾灸、早睡、气功,实在很虚再考虑吃药。子女也可以为他们做简单的按摩。亲人的身体接触,比如拥抱、捶捶肩、敲敲腿、做做艾灸都能为老人补充下焦能量。

2. 流通:养成运动的习惯,帮助上、中、下焦一起流动。走路,适合最虚的人。慢跑,莫使光阴虚度,要相信自己跑得动。跑步还可以去掉懈怠,人是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太极,更复杂更有乐趣,实在学不来就做做最简单的抱球。泡脚,不要强求出汗。拍打,但要适度。注意饮食,不舒服的时候吃清淡、柔软、温热的食物。流通要注意不要开得太过,如果开得太过,要适量进补。
 
3.安心:找到自己的位置。乐天知命,做可以做的事,比如到点睡觉,晚上和子女一起抱球拉筋等等。子女要和父母充分的交流,交流如果只在行动和言语阶段,还只是表面层次;但如果能深入到感受和情感层次,才是真正的交流。只要有一次充分的交流,从此以后就心心相映、无需多言了。从心里接受父母、尊重他们;在父母需要被振奋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新鲜的选择;但最最重要的是进入他们的生活,肯定他们的人生,让他们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去做那些他们一直想而不敢的事。安心而定。

把父母当成孩子,帮他们一切从零开始,无论肉体抑或心灵。



李辛 :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专长方药、针灸、静坐和心理咨询。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中医门诊部、北京东文中医诊所顾问,瑞士自然疗法工作者协会(ASCA SWISS)继续教育培训老师。
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立足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脾胃论》、《温病条辨》等传统经典,学习历代各家所长,取验于临床,并致力于提升临证能力的教学与中医常识的普及。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Approach》(2013年瑞士出版),《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出版)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万事顺意

  • 版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75
Re: 李辛 · 论老年人护养
« 回复 #1 于: 2018-04-07 19:09:41 »
    李辛老师写的《论老年人护养》这篇文章,详细讲解了老年人生病的缘由。产生疾病的四种原因归结为:“虚、淤、积、逆”。

    1、产生“虚”症的主要原因是肾脏的能量,类似于老年人电池板的能量减少了。

    2、身体能量低,运转慢,气血不足,消化系统受到影响,无法将养分转为能量,容易产生“淤”。易患:盆腔炎、高血压、老年疮、皮肤干痒、色斑、风湿、腰腿病、颈椎病等,时间长了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积”的起因是自我更新能力差,某处突兀的堆积引起,比如:肿瘤、骨质增生。

    4、从老年人来说,散乱(心神不定)、耗神太过(晚睡、失眠)、思虑过多(性格、工作习惯)、不爱运动都可能造成气“逆”。

    这篇文章讲述了老年人生病缘由,我们不禁联想到疾病形成原因,其实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它提示了当下年轻人,要爱惜身体,养成运动的习惯,注意饮食,合理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