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我的人学思考  (阅读 139668 次)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55 于: 2018-12-16 12:15:54 »
因创作帝旺系列小说的二月河先生病逝时间的干支呈象:
戊戌
甲子
辛巳
己丑
8岁起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第一,辛金在局中无正根,本已性柔的辛金再自坐巳地,巳中丙火为辛金正官。丙辛合而向水,子水为辛金食神。这一干支显像,说明,二月河先生属于保守正宗型性格。这就是他要为清王朝的三代帝王写满满正能量传记的性格原因。
第二,年柱戊戌为正印,主管17岁前性格和志趣取向,但被月干甲木争财破,加上第一步大运乙丑,乙木偏财再来克制印绶。这就使他无法完成高学历,干支呈象告诉我们,他只有中学学历,确是时运使然。
第三,38岁起行戊辰大运,加上原局年柱、时柱双印重叠。再加上己巳运的己土偏印,这就决定了他15年间都乐而不疲地做静态的学术、写作工作。刚开始从红学研究切入,更说明印绶过度对一个人思想取向的影响有多么严重。
第四,土多肌肉多,土重则金埋。土重则火晦。土重木折。包括过度的土五行所带来的肠胃功能,肝胆功能,呼吸系统和心脏血液循环,都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第五,1945年出生,今年73岁,进入辛未大运未土主事的运程。子水被克混。今年戊戌,因呼吸不畅引出心血管功能失效,生命运动自要停止。

据报道,二月河(凌解放)出生于1945年11月3日。
乙酉
丙戌
丙子

10岁起运:乙酉、甲申、癸未、壬午、辛巳、庚辰、己卯
各位易友,从这个出生时间的干支呈象,也可以看出人生运程端倪,若再进行生死时间干支呈象对照。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生命玄机。
« 最后编辑时间: 2018-12-16 12:26:04 作者 水木罗汉 »

万事顺意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75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56 于: 2018-12-17 00:16:13 »
    据报道,二月河(凌解放)出生于1945年11月3日。
    乙酉
    丙戌
    丙子

    10岁起运:乙酉、甲申、癸未、壬午、辛巳、庚辰、己卯

    二月河先生,出生在秋冬时分,对阳光明媚的春天,怀着无限的向往。二月的北方,虽然是初春,却是彻骨寒冬,用二月河做笔名,既有黄河的波澜壮阔,也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隐喻。乙木正印被坐支冲,少年时期受父亲影响,父亲工作的频繁调动,学业无法正常完成。但对文学的先天热爱,促使他在军营生活里,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也为日后的红学研究,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默默付出着自己的青春。

    生活中的二月河也是那样平静和平凡,人们常说自古英才磨难多,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平凡和可贵。年轻时所遭遇的磨难,被水淹过,炮崩过,电打过,房屋塌了被扣住,还曾出过车祸,真可谓是九死一生。就是在这样历经磨难的情况下,二月河也没有放松对学习的努力。

    当提及“人过三十不学艺”时,二月河鼓励年轻人说,“青年人要多读书学习,否则晚年定会后悔不已,读书要先博再专,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强者弱者之间,也没有多少区别,关键是看谁的功夫下得到。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谁拒绝诱惑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耐得住寂寞,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要想成大气,有点儿异想天开。”

    二月河三部鸿篇巨著近600万字,都是自己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日写万字时,他的头发一绺绺往下掉,但他仍然伏案疾书,困倦至极用烟头烫胳膊,以致后来累倒了,患上了糖尿病和脑血栓,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帝王系列”上。因此书涉及宫廷典章,礼仪乐律,饮食服饰,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将乾隆盛世中的帝、相、将、官、商、兵、农、侠、盗、妓、僧,跃然纸上,后学读此巨作,当生敬佩之意。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57 于: 2018-12-19 16:39:15 »
时间不会撒谎
我常说老祖宗发明的干支历,真正是浓缩了高信息量的《万年历》。,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法察觉地被引导、被左右,甚至被操纵。同时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内心世界的活动,也被其忠实地复制着、记录着。请看下面的文字。
1978年12月18日,邓小平先生对开了一个多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讲话,发在《人民日报》上的标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这个用西历表达的时间换成传统干支历表达,则为:
戊午
甲子
甲寅
己巳
8岁起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第一,日元甲木,代表邓小平先生,自坐寅地临官。按古典命理,叫做日元自旺。
第二,月干甲木为日元比肩,代表刚进水晶棺的毛泽东主席。月干甲木坐支子水,子水为其正印。毛泽东和邓小平公认为同时代伟人,为战友为兄弟。两人都具积极有为上进之心。不同处则为月干甲木自身无根,全靠得令子水(理想、信念、思想)生。
第三,年柱戊午,戊土为偏财,午中丁火为伤官。按传统命理,可以将此看作祖上遗产,传统文化、传统观念。
第四,面对年柱代表的传统文化遗产,月干甲木的思想是彻底与其对冲,日干甲木虽然也得月令地支子水生,却与午有隔合之情。也就是说日元甲木和拥护他的哥们,对传统文化遗产内心认同,只是碍于老大一时得令的乌托邦思想未敢公开说出而已。
第五,月干甲木对于年干戊土偏财,是排斥。具体表现为即使中国经济被他引向崩溃边缘了,也还要在亚非拉世界表现出领袖气概的穷大方。
第六,日元甲木与时干己土合。己土为甲木正财。这就是小平先生之所以能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红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原因,偏财讲大视野,讲精神;正财讲现实,讲实际,讲物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一个多月,就是要把毛泽东搞乱的政治思想拨乱反正来。
从以上干支时间呈象分析,我们看到月干甲木(毛泽东)具有诗人的浪漫,用乌托邦的革命浪漫主义引导中国奔向万劫不复的方向;日元甲木(邓小平)务实,主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
第七,这里值得玩味的是,日时地支寅巳刑。时柱代表子女、下属,员工,臣民,。巳中丙火与寅中丙火伏吟,巳中庚金与寅中甲木冲战。庚金为甲木偏官。而庚金在巳得长生。庚金主义。也就是说,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平民主张“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第八,年月子午冲,日时寅巳刑,说明,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起,其内部就从未有过真正的团结、和睦,且经济发展越红火,被反对的声音就越高(请牢牢记住,巳中主气丙火是经济快速发展之源,同时巳中丙火所生之戊土又是庚金偏官长生之地)。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会随着物质经济条件的改善,水涨船高。
第九,结合大运看,2026年,甲寅日主进入庚午大运,月提天克地冲,这一年丙午,整个国运开始会有大的转变。
第十,2030年庚戌,2031年辛亥,具有真正革命性的变革,必然发生。

2018年12月18日上午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做主题讲话。干支历的记录是:
戊戌
甲子
甲申
己巳
8岁起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第一,日元甲木自坐申地为临绝。说明处境维艰:
1.习主席登大位面临的处境相当不利。对内不反腐就会亡党亡国。
2.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干支显像是日柱地支申与月柱地支子半三合,且申金生子水,这个子水,用习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马克思、毛泽东的革命浪漫主义思想。所以,这就是被中外精英群体认为习主席处处都在学习毛主席,走回头路的干支记录。
3.唯一能让自己绝处逢生的就是牢牢掌握大权,一如秦皇汉武严苛以法,强军稳权。日柱地支申金,为刀把子。
第二,月干甲木代表前任胡主席。也是无根之木。全靠子水生养。这就是胡主席和温总理的十年行政,基本可以归结为“萧规曹随”。与以前不同处,就是年柱偏财重叠。积累了一大堆财富。不过很有趣的是,这如山的财富,居然和土有关——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以及戌中的过剩产能——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
第三,日元甲木代表习主席,与时干己土合。表面上看,与邓大人面临的问题一个样,但实际却有大不同:
1.邓大人时代,年柱地支被月柱地支冲,是祖业、祖产不存、难保之象。所以要急于脚踏实地把经济搞上去。
2.习主席面临的是经济问题已成病。前面说邓时代,时柱地支中的庚金偏官,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反伤日柱地支寅。今天面临的是巳中庚金已经强大到让习主席坐在了刀山之上(日柱地支申成了双刃剑)。
3.日柱地支申与时柱地支巳刑合。巳为子女宫,为下属,为臣民。体现为巳中丙火克庚金,巳中庚金与申中庚金伏吟,巳中戊土克申中壬水。巳中丙火与申中壬水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官民之间,矛盾冲突比邓大人时代要复杂难处得多。
第四,无论是四十年前,还是四十年后的今天,干支记录的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点:比肩林立,官星不透。因此,一切的矛盾、动乱,都还未表面化。按照这个思路展望:
1.2020年庚子,偏官七杀透干。这一年必有大的动作。但是庚金坐支子水,力度不够,可以断言最多就是换人,不足以动摇国之根本,
2.2021年辛丑,正官透干,国家会得到新的整合。
3.2022年壬寅,国家将开始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想理念治理。
4.2026年丙午,整个国家的执政理念,将有方向性的改变。
5.2030年庚戌到2031年辛亥,中华民族才真正迎来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句话,中华民族要走向长治久安,共产党人还任重而道远。
邓小平、胡耀邦主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
我要说:“时间是检验实践对错的唯一标杆。
                      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
« 最后编辑时间: 2023-05-13 08:12:54 作者 水木罗汉 »

万事顺意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75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58 于: 2018-12-23 00:41:47 »
     看了老师写的《郭靖与黄蓉的无妄之灾》,我很同情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当今社会被列为违建的房子,而遭遇强拆的现象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具有合法手续,但在政策更替中成为牺牲品。在实际拆迁中,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发现无证房屋就说是违章建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建房人限期自行拆除,否则就组织人员进行强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从法律上讲,认定和拆除违章建筑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作为权利当事人,也要积极了解相应法律法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如果建筑物手续问题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不能当违法建筑来对待。在很多年前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执法还不是特别的规范,更何况很多情况已经是手续比较齐全的案例,即使存在瑕疵也是因为行政机关执法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而事实上在国内很多偏远地带特别是郊区房屋,土地使用手续不全非常多,也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的房屋使用土地没有任何手续,这属于历史和社会原因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地方政府说是“违建”而要“强拆”,也要给当事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事情的起因源于2017年,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感召下,本是习武出身的夫妻俩,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夫妻俩怀着满腔热忱,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起早贪黑开垦荒地,扎根北京建设乡村。古有“通五经贯六艺”一说,主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而传统文化也成为唤醒民族精神,沟通世界的桥梁。作为帝王古都的北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开展人文交流的理想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怀着一个中国梦。中华武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武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从“武术”、“汉舞”、“琴道”、“茶道”到“汉服热”,都是文化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体现十九大会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191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59 于: 2018-12-27 08:59:45 »
干支不欺人,此郭黄非彼郭黄。若不了解法律和政策,把握不了形势趋向,是真令人惋惜啊。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0 于: 2019-01-07 08:05:18 »
昨日在北京市房山区拍摄的日偏食。 当日,天宇上演“日偏食”罕见现象,中国可见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北方大部地区可见“带食日出”。(新华社)

昨天(1月6日)清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观赏到了一场日偏食的天象。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透露,此次日偏食可见区域主要在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中国的敦煌、成都、赣州、厦门以东的地区均在可见区域内,朝鲜半岛、日本、西伯利亚南部甚至阿拉斯加西南部的人们也可以观测到这次的日偏食。
昨早7点40分日出时,太阳的上方只是缺了一个小口。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缺口也将逐渐变大。到8点34分,左上缺口差不多能遮掉太阳直径的小1/3。再之后月亮将从左边逐渐离开日面,9点41分太阳将完全复圆。今天的日偏食,整个过程将持续1个多小时。
据报道,日食只发生在朔日,也就是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当它们接近同一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会投射到地球表面,月球遮挡太阳光所形成的影锥从地球表面扫过,扫过的地区便会看到日全食或者日偏食。
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白道面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并不重合,而是存在大约5°9′的夹角,因此并不是每个农历月的初一都会发生日食。每年地球上发生日食的次数最少2次,最多一年可以有5次日食。但是月球的影锥比地球小很多,所以每次发生日食的时候地球上仅有少部分地区的人可以看到。
不过,错过观赏本次日偏食的朋友不必过于遗憾,据专家介绍,今年还将有2次日食,除本次日食外,7月2日会有一次日全食,不过中国境内不可见,而在12月26日还将出现一次日环食,这次在中国全境均可见到日偏食景象。
————————————————————————————————————
日偏食时间干支呈象:
戊戌
乙丑
癸卯
丙辰
请注意,干支呈象显示的丙火(太阳)与紫金山天文台的实际观察,何其吻合:
“7点40分日出时,太阳的上方只是缺了一个小口。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缺口也将逐渐变大。到8点34分,左上缺口差不多能遮掉太阳直径的小1/3。再之后月亮将从左边逐渐离开日面,9点41分太阳将完全复圆。今天的日偏食,整个过程将持续1个多小时”。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1-07 08:07:21 作者 水木罗汉 »

北宫东林

  • 新手
  • *
  • 帖子: 1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1 于: 2019-01-08 09:31:40 »
不谈主义,只说问题。远离政治,亲近学问。明哲保身。
你的定义还是有问题,人,从动物切割了,是不是还应该从生物、抑或其他物质方面做一个区分,社会定义、生物定义,初中课本就已经有过区分。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2 于: 2019-01-08 22:07:50 »
欢迎北宫东林先生光临并参与讨论。
按盛行多年的学术研究套路,我对人的定义,肯定有诸多内涵尚需进一步地确定。
我曾经用很长的生命时间,学习和关注关于人的一切学问。其中学习和关注最多的就是人的社会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参与,才猛然发现,至今为止关于人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其中有很多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认识有误的基础上。所以,我现在最为关注的是对人本身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很感谢先生提醒我由此产生的思考视野局限,愿与先生一道搭建人学和有关人的社会学理论架构和坚实基础。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1-09 06:47:10 作者 水木罗汉 »

万事顺意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75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3 于: 2019-01-10 13:26:27 »
     了解过进化史的朋友,都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道德经》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归结为一个整体,由此进化成为不同种群。《易传·系辞上传》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推演出了万物的起源,也肯定了进化的必要性,随着宇宙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断拥有更高智能的种群诞生。

     由此一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探索世界的进程中,不断深入思考人生:“人类从何而来?”,“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学研究的意义和动力?”等哲学问题。我们知道,人类在母体的孕育,经历了怀胎十月,这个生命形成的过程,已重演了人类从最初之时,由水生动物进化为人类,整部人类社会的进化史。

     在《纽约华人博物馆展出中医在美国》这篇文章里,曾探讨过中医的哲学源头和构建基础,系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时空学说,即宇宙、太阳系、地球、个体生命之间,所有的星体与生命个体之间,都具有无形的内在联系。而每个个体生命的诞生,甚至包括整个人类始祖的诞生,都受到来自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影响,换句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

     人类善于思考和总结,也是上天给予的最好礼物。在此意识形态基础下,产生了改造自然、制造工具和创造文字等自然行为,而此时的人类社会,已不仅仅由最初的亚当和夏娃,两个人所组成的生活族群,而是由子孙后代组成的人类社会。从人类社会性角度考虑,远离政治纸上谈兵,必定会成为空想主义,偏离人类的发展规律。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1-10 20:35:16 作者 万事顺意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4 于: 2019-01-18 16:45:39 »
  量子物理学与干支符号学
由樱桃小财女转发自老和尚山下的小学僧《鬼话连篇:荒诞量子力学》网文,确是一篇语言活泼,通俗浅显,比喻恰当有趣的科普文字。
该文说:“所以物理学有个趣言:当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时候,发现佛教徒早就在山顶等我们了。”
我的行文是要说:“当量子力学努力摆脱经典物理学羁绊,艰难攀登认知高峰的时候,以僧一行为代表的中国和尚们,早在山顶看日出了。”
众所周知,中国有自己的历法,西方历法沿用到今日,依然只是简单反映日、地关系。而中国历法则在反映日、地之间运动关系的同时,还反映了月、地之间的运动关系。按照施一公先生的说法,这当属于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在考察宏观世界方面的视角差异。我要说,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物理学必然要经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阶段,以及以爱因斯坦、波尔为代表的量子力学阶段。这就是西方学者慨叹他们辛苦攀登高峰的时候,发现佛教徒早在山顶等候的原因。
网文作者说:“现在很多“民间科学家”经常提出天马行空的理论,总是依靠最简单的现象,运用最简单的数学,去推翻最基础的理论,这年头还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说真的,理论物理已经是奢侈品了,我不认为平民百姓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作者只看到西方科学家坐在耗资巨大的实验室里冥思苦想的情景,为什么不同时想到那耗资不菲的实验室也是限制他们观察事物视野、束缚他们思想腾飞的牢笼?
2013年我出了一本《水木罗汉如是说干支》。将表达中国历法的干支符号,分”干支学“和”干支预测学”两部分论述。这里我只紧扣干支所表达的中国天文学家,生命学家所持的时空观,对应当代西方最前沿的量子力学的物质观进行比较。又以介绍干支属性为重点。希望对当代理论物理学研究者了解干支哲学有所帮助。
                    一 时间与时空
前些年,有中国学者说,汉语的“时间”一词不如“时空”表达清晰准确。我要说,持这种看法的人,不是汉语功底差,就是对时空关系的理解水平低。
他们说,时间代表的是一种线性的认知,时空才清晰地表达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我说:汉语”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词。而且是十分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复合词:
”时“字繁写出来,是太阳在空旷无边大地上的视运动投影。
”间“字繁写出来,是太阳照射到门内的投影。
将“时”和“间”组合成“时间”,所表达的是华夏祖先认定对太阳的视远动观察,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具随意、随机的不确定性。
通过以上比较,各位自会明白,哪一个复合词,更具客观准确性。
二,中国历法与西方历法的不同处
历法的功能和效用,都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公认通用遵循的时间观念。
西历用以记录时间的基本符号是阿拉伯的记数符号:1、2、3、4、5、6、7、8、9、10的累积循环。
中国用以记录时间的基本符号是称为十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称为十二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合出60组干支符号的巧妙应用。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记数符号,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就自然地产生:我们为什么要用干支符号记录变动不居的时间变化,而不用简单的数?
简单的用数记录时间变化,是一种线性思维的表现。前面已经提及,西历的制定者,只考虑了地球与太用的关系。其记录的,也就只能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步数里程。中国的历法十分清楚地表明,是根据人对太阳、月亮围绕地球所作的视运动考察后做的周期性规律的记录。
这就是西方天文历法学家与中国天文历法学家对宏观世界考察的时视角差异,反映出两类天文历法学家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维度差异,而这种维度差异,不单单存在于天文历法学者身上,而是西方学者普遍思维习惯的反映。
由牛顿开启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就是从牛顿对苹果总是往地上掉这样一个简单物理现象开始的。中国的物理学家在观察太阳东起西落时,还同时思考为什么月亮总是和太阳此起彼落。
据此,我绝对不会说在认知活动上,西方科学家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一定要指出,中西方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其认知思维的起点、角度,一开始就存在一维和多维的差异。
三,干支属性
为什么具有阴阳合历特点的中国历法不用自己也有的简单记数符号,要用举世独特的干支?我的回答是,这反映了天文历法学家不仅仅对时间做线性的思考,还更为关注流动的时间的属性。用干支,就是为了能更多更好地反映时间属性。
简单地说,干支符号反映的时空属性有:
假定我们以秒为光运动的时段单位,并将这奔跑一秒时段的光就称为“光粒子”。如此光具有波(奔跑一秒)粒(物质)二象性就已得到完整表达。按中国历法,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是十干记录时间流淌,也就是光粒子奔跑十秒的小周期。
我们就来解剖中国历法学家以六十甲子周期表达时光运动的深刻内涵:
甲子
“甲”的特点,有如肉眼可见之木,具有积极生发向上运动的属性。
“甲”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和“子”紧密结合,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甲”和“子”结合成“甲子”。是无法打破、分开的,这就是量子力学始终找不到单一物质元的原因。
“甲”的运动方向积极向上,“子”则具有水的漫延向下功能。这就是“甲子”光粒子总是在做双向运动的原因。现代光学也告诉我们,实际是光粒子的运动具有的波粒二象性特征:上下运动,是木性向上的表现,向前运动是水流动性的表现。
“甲”的运动方向是东方,“子”的运动方向是西北方,因此“甲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正东也不是正北。
“子”的属性既是水,也是寒,更是黑。太阳物理学告诉我们,到达地球的太阳光是由于太阳本身的黑子爆炸,宇宙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更多的是暗物质。因此,“甲子”光粒子还负载着一个信息:他是由太阳黑子爆炸,由暗物质无中生有而来。
乙丑
“乙”反映此时的光粒子具有一如肉眼所见花草的柔弱木性。因此她的运动劲头虽然依然向上,却呈现出弯曲,甚至避强就虚。“丑”则具有一如湿土那样的粘稠和惰性。乙克丑,且阴阳同性相斥,“乙丑”整个显示的是木落湿泥象。所以此时的光粒子具有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性。
丙寅
“乙丑”是木克土象,“丙寅”,则是光粒子往东方奔跑过程中发光发热象。从运动方位看,是头朝南,尾朝东,也即既南且东之二象。由于丙和寅,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丙寅光粒子的动力来自内部。
丁卯
丁为火为热,但其光、热都不如丙。“丁卯”光粒子运动的动力,同样来自内部丁与卯的同性相斥。
戊辰
戊为土,辰为土,戊辰显示此时的光粒子一如肉眼所见之厚土。之前的光、热,全部被吸收转化、不热不亮,但也不黑不冷有质感。。
己巳
此时的光粒子,一如肉眼所见既湿且热之土,并孕育着庚金。其运动方位为头朝中尾向南。
庚午
前一时段巳火练的庚金出头,带着炽热的午火往前冲。仍然做着或南或西的双向运动。
辛未
此时的光粒子颜色呈浅黄白色。热度有所下降。
壬申
此时的光粒子就温度和亮度言,处于衰败时段。但与远离的丁火呼应。运动方位亦西亦北。
癸酉
此时光粒子的光度已“死”。一如暗物质的癸水也不好。但光粒子的热度(丁)却处长生。
以上是太阳光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十个时段的不同表现,既有运动方位的不同表现,也有运动状态的表现,还有自身质和量、热、暖、凉、冷的蝉变。
光粒子经过了甲子为首的十个时段,进入以甲戌为首的十个时段、再进入以甲申为首的十个时段、再进入以甲午为首的十个时段、再进入以甲辰为首的十个时段,再进入以甲寅为首的十个时段,才复又进入以甲子为首的十个时段。也就是说,一个光粒子,要经历6个以十为单位的蜕变,才能重新找回自己。我们自然知道,经历了60周期蝉变的“甲子”,已不是原来的“甲子”。我们用如此思维方式看待光和光的运动,已足以让当今诺贝让尔获奖者科学家目瞪口呆,惊诧莫名。
而干支历法确实就是这样用60组干支符号颇有质感、颇具形象、颇多动态变化地记录着光或者说光粒子的位移。描述光粒子在不同时段的运动状态和表现。化学学科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有机和无机简选分类物质元素,最后告诉我们,物质世界,还有一个既不是无机也不是有机,或者说既是无机也是有机的临界状态或者说过度状态。中国殷商时期的先哲,在龟甲上就完整地刻写出60组干支表,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呢?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设想,光粒子在其自身的旅行之旅,既有以十为时段的小周期蝉变,更有以60为周期的蝉变。这种蝉变既有方位的转换,状态的改变,质量的更新。比如以“甲”为质点,就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多达6次外在华丽的换身和内在质量的转换,甚至转化:
甲子——比较纯的水木相生组合。
甲戌——包含戊土、辛金、丁火在内的木土克战。
甲申——反克其上的金木交战,其中还有壬、戊混杂。
甲午——比较单纯的木火相生。严格地讲,午中尚有生命力很旺之己土。
甲辰——虽是木土相克,但辰中有戊土、乙木、癸水。至少癸水为甲木所喜。
甲寅——看似甲木找回了本我,但这看似本我的寅中除了有甲之外,还有丙、戊,且这两种五行能量都已处于喷薄欲发的状态。
由此可见,按照干支哲学理论,光粒子在不同时段的状态、方位、质量,都比西方量子力学所想象,或者说所认知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干支哲学的设计者,不仅注意到了光粒子在到达地球之旅的过程中,不仅自身有能量的耗散和衰变,还有旅途中遭遇外在物质能量的加入、纠缠和冲击。都可能造成原有粒子的蝉变。
                     四 干支关系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前面的假设分析,为什么把60组干支都设想成是同一颗光粒子的蝉变,难道60组干支就不是独立的60颗光粒子吗?
是的,我们也可以如此设想。不管我们设想60组干支符号表达的是同一颗光粒子的60种不同运动状态,还是60颗不同光粒子组成的时光流。我们深入考察,则会有更惊人的发现: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木    火    土    金    水
十天干代表了五种物质能量。这五种物质能量都是两两相对,彼此互抱共生的关系。甲不能孤立存在,乙也不能闭门自处。正如太极图所显示的阴阳鱼相拥相抱、互为消长的相互依存关系。
不仅甲乙如此,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这就是当今西方科学家找不到孤立一种粒子存在的形象解说。
十天干序列代表的五种物质能量,是一种具有时间顺序的相生关系。而让这种顺生关系成立,并且牢不可破的是居中的戊己土。从宏观世界来说,戊己土所代表的就是地球。十干干如此显示五种物质功能的循环往复相生顺序,无非是告诉我们:
第一,土、金、水、木、火,是所有生命必不可少的五种基本要素。
第二,地球不是简单地承受生命,而是生命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第三,人类恣意破坏地球,就是自毁摇篮。
第四,就目前科学所达到的宇宙探索看,唯有地球具有发生一如人这样的生命现象。
我们再看十二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这是通常的数的序列,按干支哲学观,十二支的排列应与天文历法的十二月同步: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木        火        金        水
   春        夏        秋        冬
十二支的顺序也同样反映了五种元素的相生关系。表面上似乎土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位置。实际是天干的戊己土更为准确细腻地参与到物质能量的转化中:
春之木最终归入了辰土。
夏之火最终归入了未土。
秋之金最终归入了戌土。
冬之水最终归入了丑土。
这一组合结构显示:木的生旺必须有土,火要伏晶必须土,金的凝聚滋生必须土,水的聚合离不开土。这就是为什么没有疯长入云的木,为什么土的灭火功能超过了水,为什么金属矿藏总在土下,为什么无论地球如何高速疯狂地旋转,海水也不会开地球飞上天。
古老的中医学将此干支阴阳五行哲学和人体五脏六腑做了贴切对应:
甲乙为但为肝、为经脉。为头为四肢。
丙丁为心为血液。为大脑为小肠。木与火构成血液循环系统。
戊己为脾胃,为肌肉,与丙火,庚金构成消化系统。
庚辛为肺、为肌肤、为大肠,为呼吸系统,
壬癸为膀胱为肾,为利水排尿系统。
西医强调人体各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医强调人体各具有系统有机的整合性。把这种思维差异或者思维偏重,认为源于中西历法观的差异,或者受其视角差异严重影响,当不为过。
            五 光粒子是否具有等速运动特点
西方科学家,最初认为粒子的运动是连续而且等速的。后来才发现粒子运动并不是连续的等速运动。具有间歇性或阶段性。对此,干支哲学早有自己独特的认定:
第一,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这十组干支代表光粒子的一个运动小周期。在这个小周期里:
第二,甲子与己巳天干相合;乙丑与庚午天干相合;丙寅与辛未天干相合,丁卯与壬申天干相合,戊辰与癸酉天干相合。由于他们只是天干相合,地支并不相合,因此他们就具有天干之间的运动距离小于地支之间的运动距离特点。
第三,甲子与庚午天干地支均相冲;乙丑与辛未天干地支均相冲,丙寅与壬申天干地支均相冲,丁卯与癸酉天干与地支均相冲。因此,他们天干之间和地支之间的运动距离基本相等。
第四,甲子与乙丑,地支子丑合;丙寅与庚午,地支寅午半三会,丁卯与辛未,地支半三会,戊辰与癸酉,地支相合。如此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地支之间的距离,就会各自有差。绝不相等。第五,产生距离差异的原因有:
1.运动速度不对等。与运动状态(方向、角度)有关。
2.与粒子之间的场能是相吸还是相斥有关。

六,关于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家发现的量子纠缠,在干支哲学中早被认为是普遍存在之常理,这在60组干支的组合特点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地存在。
第一,前面已经谈到了光粒子流自身有刑冲会合特点。归纳如下:
1.天干五合: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
2.天干对冲:甲庚冲,乙辛冲,丙壬冲,丁癸冲。
3.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刑合、午未合、
4.地支六冲: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
5.地支三合:寅午戌三合,申子辰三合,巳酉丑三合,亥卯未三合。
6.地支三会:寅卯辰三会木局,巳午未三会火局,申酉戌三会金局,亥子丑三会水局。
7.地支三刑:子、午、卯三刑;寅、巳、申三刑、丑、戌、未三刑。
第二,从上面简单罗列干支之间的运动关系,足以看出即使是在同一组干支之间,因相生相合相会和相冲相刑相害而产生的运动状态,已够精彩。若是一束光粒子,一片光粒子,期间出现的刑冲会合穿,将是何等让人眼花缭乱地灿烂和壮观。
第三,最后,还应该想到,光粒子离开太阳高速射向地球,这些光粒子绝不是在毫无其他物质充盈的真空中穿行,他们不断冲刺前进的过程,肯定还会有其他物质其他能量与之发生碰撞甚至纠缠。
七,干支哲学启示
第一,干支符号系统是中国先哲根据对天文地理自然长期观察思考归纳出的一套模型。他们利用这一模型构建了独特的阴阳合历历法。这部历法十分完美地反映了基于地球与太阳、月亮三者运动关系的周期规律。
第二,60组干支所反映的时空,既可以是年周期,也可以是月周期,还可以是日周期,时周期、甚至到秒周期、微妙周期。其记时长度既可以大到年,也可以小到分小到秒、毫秒、微秒。因此,它在反映自然万物的时空能量上,既可以无限远、无限大,也可以无限近、无限小。
第三,60组干支不仅贴近地反映了时空运行规律,还生动形象地反映着其间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运动规律。它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医学中的时间医学和二十四节气物候学。因此它在揭示生命奥秘时,既可与有机生命对应,也可与无机生命对应。
第四,我不敢说干支哲学可以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生老病死,但我敢说,干支哲学的确可以引发人类对宇宙万物,做更为广阔、更为开放、更加细鞭辟入里的思考。
第五,当今量子力学研究,一如施一公先生所说的,让人类不得不承认超微观世间的存在。人类通过自己的眼、耳、口、鼻、舌和肢体感受到的认知,只不过是整体的百分之四。即使再加上通过仪器间接感知、想到的认知,和整个宇宙、自然的奥秘相比,仍然少得可怜。
第六,干支符号学,从专业技术层面讲,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所以是科学。从哲学层面讲,又是将自然和社会紧密结合的哲学观。
第七,最后,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内容的当代理论物理,对时空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干支符号学,早在西汉时期就已进入应用研究。目前干支符号应用学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我在《时间不会撒谎》一文中说的:“我常说老祖宗发明的干支历,真正是浓缩了高信息量的《万年历》。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法察觉地被引导、被左右,甚至被操纵。同时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内心世界的活动,也被其忠实地复制着、记录着”。
第八,为什么被我如此推崇的干支学,在中国本土却始终不被政府正面允许进行自由意志地研究。这与历代统治者自私阴暗的内心有关。这个问题我在2013年写了《占卜与政治》(又名《占卜趣话》)一文中有详细的历史说明。现附录于后。工作节奏紧的朋友,可以挑着看,有兴趣又有时间的朋友,可以通览,也不失为有价值的休闲。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1-28 20:35:37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5 于: 2019-01-24 21:29:46 »
附上写得不错的《鬼话连篇:荒诞量子力学》

原创: 小学僧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2017-01-15
        先来个绕口令渲染一下诡异的氛围,量子力学奠基人波尔曾曰:“如果你第一次学量子力学认为自己懂了,那说明你还没懂。”
        为了理解这个叹为观止的理论的伟大,只能把起点设得低一些,就从“认识论”说起吧!中学僧请跳过,直接看后半篇。

        人类为了生存,一直试图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最早的“认识论”充满了想象,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宗教”,比如上帝创造了万物。过了一阵子,有些人发现这种“认识论”不靠谱,跪了半天祈雨,还不如萧敬腾管用!脑袋瓜好使的人就在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往下掉”,如此云云。早期的聪明人只是坐在办公室研究世界,于是这种单纯的思辨就慢慢变成了“哲学”。
        大家围坐论道,逼格是挺高,但只能争个面红耳赤,张三说世界在乌龟背上,李四说世界在大象背上。我说哥们儿,你们就不能验证一下吗?当然不能!土鳖才动手,君子只动口,这种风气夸张到什么程度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的牙齿比男性少”,就这么一个理论,愣是被奉为经典几百年。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就是这么靠拍脑袋研究世界。拍着拍着,突然有个家伙灵光一闪,拍出了逻辑思维,做起了实验,这就是“伽利略”。伽利略是第一个系统地用严密的逻辑和实验来研究事物的人,这便是“科学”的雏形,所以伽利略很伟大,属于“一流伟大”这个范畴。
        是不是觉得早生几百年,你我都是科学家?别天真了,其实经常以负面形象出现的亚里士多德,绝对属于当时最聪明的人,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无知”不是无知。

        打个补丁,本文说的“科学”是单纯的一门学科,而不是形容词。啥意思呢?因为某党的某些需求,科学这个词在国内的意义急剧扩大化,以至于现在“科学”就是“真理”的代名词,很多地方可以把“科学”和“合理”两个词互换。“你的做法很科学”,“你的做法很合理”,这两句话有区别吗?再看英文版:“你的做法很Science”,这可就是语病了。本文说的“科学”就是“Science”,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理”。
 
        各位看官,“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个题目是哲学还是科学?科学和哲学五百年前可真是一家人哦!伽利略去世后整好一年,牛顿诞生!有一句话叫:世界一片黑暗,于是上帝创造了牛顿。
        如果你认为是牛顿三大定律成就了牛逼顿,那就大错特错了。牛顿的代表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名字就说明了一切,牛顿系统地把数学工具引入到研究中,用数学来解释实验现象,这才使“哲学”和“科学”彻底分开,揭开了经典物理学的序幕。所以牛顿很伟大,堪称“超一流伟大”!
        牛顿带头起了哄,往后数百年,各式牛人不断用数学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逐渐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可惜,同时代的中国人热衷于考公务员、研究社会学,这也为东西方未来几百年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宗教: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哲学:世界是物质的。
        科学:F=ma。
        宗教、哲学、科学,三驾马车拉着人类文明向前飞奔。科学的优势在于数学,数学使得科学的理论可以精确描述,精确重复,迅速传播,并在他人基础上快速发展。而宗教往往需要靠“悟”,比如“心静自然凉”,很多人就无法验证与学习,无法重复这个现象,所以这个理论很难进一步发展。
        最终,“科学”摧枯拉朽般统一了人类的认知论,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如今,无数个科学公式和科学理论交织在一起,相互印证,相互利用,自洽的解释这个世界。

        同学们注意,重点来了,什么是“自洽”?举个例子:
        小姑娘,体重多少?--50公斤。
        怎么知道的?--体重称。
        这个称准吗?--弹簧已校准。
        怎么校准?--用标准砝码。
        砝码哪里来?--单位体积的金属。
        体积怎么量的?--用刻度尺。
        刻度尺准吗?--激光校准。
        …………
        这个问题是无限循环的,不同的科学理论相互印证,但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小姑娘体重”这个真相。就如警察破案,100个证人和1000个证据,都完美无缺的相互解释,那么警察就认为这就是真相。
  人类这样自洽的解释世界,靠谱吗?会不会出错?几十亿人,成千上万个理论,运行了三百年,从来没有出现丝毫的错误!对统计学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理论出错的概率实在太小太小太小了。
        没错,但再小的概率还是有可能。这个“可能”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个超一流伟大的理论将原先构建了几百年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彻底摧毁!

        很多人不知道经典物理学的“经典”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符合你想象的东西,比如:热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等,差不多就是中学的那些东西。就算物理学的再差,肯定会有基本的科学意识,比如大家都认为车库的车不会瞬移到客厅来。19世纪之前的所有人和现在99.99%的人,都是这个科学意识,这就是经典的含义,经典物理也叫牛顿物理。

        故事从这里开始。
        19世纪的最后一天,世界著名科学家齐聚一堂“总结旧世纪,展望新世纪”,这群智商最高的人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荒谬的结论:所有的科学都被咱搞的差不多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大到恒星,小到原子,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就剩下一些敲敲打打的修饰工作,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只被两朵乌云笼罩”。然后这群自恋的人在感叹后人真幸福啊!
        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两朵乌云”,当时的物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科学只剩下这两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再看亚里士多德同学,是不是觉得他也是一位好同学了?这叫时代局限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乌云才能遮住所有人的眼睛?

        第一朵乌云。
        古人以为空间里什么都没有,近代科学知道是有空气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按照这个思路,是不是空间里还有其他不知道的东西,不然太阳光靠什么传到地球。后来实验来实验去,也弄不出个所以然。物理学家很难过,称之为物理学大厦的第一朵乌云。
  又飘来了第二朵乌云。
  某人做实验发现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白话文翻译一下:我们知道人是一点点长高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吃饭吃饭,没长高,再吃饭吃饭吃饭,突然长高了5cm,那么你的科学观是不是要崩溃了?第二朵乌云给当时物理学家带来的冲击和这个差不多。

  看着这两个“怪胎”,人类文明的进步终于有了体现,和当年烧死“异教徒”布鲁诺的教廷不同,物理学家一直在想怎么样和“怪胎”和谐相处。(1592年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烧死,直到1992年才被罗马教皇平反。)
  科学通常是:实验-观察-提理论-再实验-再观察-再提理论,如此螺旋上升。物理学家对这“怪胎”可谓百依百顺,提出各种荒诞的理论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其荒诞程度和“玄学”相差无几。终于,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第一个“怪胎”生出了相对论,第二个“怪胎”生出了量子力学。

        先说第二个“怪胎”。
        量子力学几乎都是用数学描述的,考物理研究生只考量子力学而不考数学,可见其数学功底之深厚。咱略过数学,用白话文说几个基本原理,看个热闹、品个味道就行。情节需要,略过很多重要人物和理论,时间先后也有点出入,多包涵。
  再强调三遍:数学!数学!数学!随手截取一段论文,给你们留个印象什么叫数学:

        注意,要展开剧情了!
  19世纪末,手欠的卢梅尔做了个“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电磁波能量是不连续,就像人是一段一段长高,而不是一点点长。大家瞬间懵逼了,称之为“紫外灾难”。普朗克挺身而出,勉强凑出了普朗克辐射公式:“大家别怕,能量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一份一份传播的。”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起点。
  爱因斯坦马上回过味儿来,照这个套路,那光是不是也一份一份传播的?然后巧妙解释了“光电效应”:光是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的,随后乐呵呵跑去领了个诺贝尔奖。
  德布罗意一看,这还了得!光有干涉现象,早被证明是一种连续的波,怎么这会又变成一粒一粒了?然后一拍脑袋:光如果既是连续的又是一粒一粒的,那么反过来,一粒一粒的实体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会不会也是连续的?德布罗意吓出一身冷汗,于是提出了“德布罗意波”压压惊(也叫物质波)。即,所有的粒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诡异的是,这居然被实验证明了!这和普通人看到鬼是差不多感觉的!

  事情发展成这样,大家都觉得很棘手,你想想,如果所有的粒子都有波动性,那由这些粒子组成的人、房子、甚至地球……都不敢往下想了!更关键的是,粒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和大家原先认识的电子、质子、原子完全不同,仿佛所有的物理学家一夜之间都失恋了,对着女朋友说:我从来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你变了,变得我完全不认识了!没错,我想当时的物理学家一定是这种感觉!
  哥们儿我学过物理,失过恋,这真是两件痛苦的事情,于是物理学家都疯了,提出无数荒诞的原子模型,和酒后胡话相差无几。放纵之后,一个叫波尔的人终于把狗屎一样的理论“波尔模型”,在氢原子上解释成功了。即,电子轨道也是不连续的,也是一段一段的。(各位,对“量子”是不是有概念了?就是不连续的,一段一段的意思。)本文开头嘲笑大家学不会量子力学的,就是这个波尔,别不服气,人家还是足球队主力,当年丹麦报纸的标题是:“我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国足掩面奔走……)
  大家一脸惊奇的看着波尔,发酒疯讲胡话,也能撩到妹子!于是,大家纷纷回头开始研究自己之前吹牛的那些胡话,说不定妹子已经在里面了呢!可惜波尔模型虽然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各种特性,把“氢原子”这个妹子吃的死死的,波尔模型完美解释了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各常数e、m、h和里德伯常数之间取得了协调,还解释了诸如“电子绕着原子核为什么不会被吸到原子核上”此类的问题。但当波尔模型把魔爪伸向其他妹子的时候,突然不灵了!哪怕只是多了一个质子的氦原子。

  既然这撩妹技巧也不是老少通吃,大家松了口气,看来还有机会!其中,冷艳高贵的“反常塞曼效应”妹子始终不理睬玻尔模型,甚至连正眼都没看一眼。其他物理学家各种献殷勤,还是没能博得美人一笑。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荷兰的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博士生(在物理撩妹界属于小学僧级别),提出:电子具有内禀运动——自旋,而且只有2个方向。这俩娃还写成论文发表,不过随即就后悔了,自己也觉得太扯蛋,想找导师撤回论文,导师安慰他们,年轻人闹点笑话没关系。大跌眼镜的是,“反常塞曼效应”妹子回眸一笑!
  整个撩妹界都沸腾了!这两个娃一带头,大家马上就顿悟了,一起高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各种高冷妹子一个个转过头来!不止电子,质子、原子、甚至光子,所有粒子都有自旋。电子自旋最终成为量子力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然而,自旋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种诡异的与生俱来的角动量,却不能用经典物理中的旋转去描述,因为这不但违反相对论,还不能解释为什么旋转只有2个方向!不过这拯救了一直纠结电子如何分布的科学家泡利。
        泡利茅塞顿开,说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精髓:同一电子轨道只能容纳1个电子,除非电子自旋态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一个电子轨道凭啥只能放2个电子,没道理啊!这居然也成了量子力学的重要理论!

        这一堆荒诞的理论,把牛顿他们好不容易收拾的规规整整的科学又弄得面目全非。撩妹撩成这个德性,确实有伤风化!尤其是那个历史专业出身的文科生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后,因为数学功底不足,写的论文狗屁不通,差点毕不了业。
        接着,这篇论文传到了德拜手里,德拜眉头一皱,这论文实在有辱撩妹界的斯文。于是找来了撩妹界不得不提的大帅哥薛定谔(不是薛定谔长得帅,而是他的巨大贡献)。此时的薛定谔还是德拜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僧,德拜说:小薛啊,赶紧给物质波凑个方程,让德布罗意那文科生的论文更体面一点吧!
        薛定谔无奈只能接了这个擦屁股的活,憋出个“薛定谔波动方程”,即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这时上帝又开了个玩笑,谁也没想到,用来擦屁股的方程直接成了撩妹基本指南!薛定谔方程系统的阐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成为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公式,没有之一!

        看晕的同学快醒醒,咱还是说薛定谔撩妹指南吧。
        问:妹子在哪里?
        答:妹子在学校。
        这是经典物理。

        问:妹子在哪里?
        答:妹子30%在学校,40%在路上,30%在家里。
        再问:妹子到底在哪里?
        再答:就是30%在学校,40%在路上,30%在家里。
        再再问:难道妹子分成三截了?
        再再答:妹子还是一个啊,但就是30%在学校,40%在路上,30%在家里。
        崩溃中……
        薛定谔方程牛逼到把薛定谔自己都整懵了,最后小当家波恩整明白了方程的意义,提出了“几率波”的概念,即,粒子会随机出现在任何地方,这个概率用“几率波函数”计算。
        如果放在宏观世界看,大概就是:车库的车有多少概率会瞬间出现在客厅?这个是量子力学的课后作业。当然,不用算也知道,这个概率肯定小到即便用宇宙时间来衡量都不一定会发生,但如果把车缩小到原子核那么大,波函数的计算结果就很不一样了。前文说了很多的核裂变,就是因为原子核中不同的粒子随机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

        海森堡看了之后深以为然,认为撩妹就是靠运气的,于是提出“不确定性原理”(也有人叫“测不准原理”):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是无法同时测准的,两者的乘永远大于h/4π。注意,这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理论上做不到。测量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被测量者,这种原理造成的测不准叫“观察者效应”。不确定性原理与观察者效应是两码事,这是事物自身的属性,也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理论。
        海森堡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把不确定性原理翻译成一句意味深长的白话文,抛给了哲学家:“在因果律的陈述中‘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这句话错误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因为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这是一种理论原则。”没看明白这句话的,再细细品味一下。

        都说撩妹靠运气,风流倜傥的爱因斯坦不干了,他认为撩妹当然靠实力,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波尔针锋相对:“亲爱的爱因斯坦不要指挥上帝做什么。”
        随后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关于“隐变量”的著名争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派认为,之所以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很多“隐变量”没发现而已,咱姑且称之为“决定论”。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则坚持认为“不确定性”是事物的基本性质,姑且称之为“随机论”。
        “决定论”和“随机论”的争论,使得“科学”和“哲学”有点合并的味道。话说,你们看出来“决定论”和“随机论”背后所代表的毛骨悚然的意义了吗?稍微起个头哈:假设爱因斯坦的“决定论”成立,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确定的话,下一刻的状态也是确定的。那么把全宇宙看作一个系统,宇宙这一刻的状态是由上一刻的状态决定的,继续往前推,一直推到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或者再往后想想……明白了吧,既然这一切在大爆炸那一刻都已经确定了,还有你什么事儿?认命吧!
        当然了,“宿命论”无论如何无法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但这事就和“白马非马”一样(白色的马不是马,著名的哲学思辨问题),没办法验证,所以永远不会有结论,于是两派人吵得天昏地暗。

        吵了几十年后,吵出个牛人叫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这估计是人类首次用定量化的实验去验证一个哲学思辨问题,不得不佩服这群异想天开的物理学家!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哥本哈根学派的“随机论”击败“隐变量”获胜!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随机”的。提醒一下,爱因斯坦是失败的一方,所以不能用“对错”来衡量一个物理学家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在反击波尔时,提出了一个悖论:难道一个粒子态波函数的塌缩会导致与之处在纠缠态的另一个粒子态波函数塌缩吗?别装了,我知道你看不懂这句话,通俗一点讲就是: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比如,扇了双胞胎哥哥一巴掌,天涯海角的弟弟瞬间就会疼,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瞬间的,和相对论严重不符。
        “量子纠缠”的概念就这么被提出来了,爱因斯坦的本意是想用量子纠缠来证明波尔他们不靠谱。类似的场景大约是:爱因斯坦搂着自己的妹子质问波尔,难道她会喜欢上你吗!悲催的是,妹子动心了啊!居然真的观察到了量子纠缠现象!这一局爱因斯坦算是彻底输给了波尔。

        但这事还没完,在爱因斯坦100年诞辰的活动上,爱因斯坦的同事约翰·惠勒提出了“延迟实验”的构想,再次对波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发起了挑战。大家做好心理准备,这又和见鬼差不多!

        如图所示,当入射光子经过半透镜的时候,要么向前走,要么90度反射,概率各50%。然后再放两个反射镜,把光子反射到一起,通过两个探测器,就可以知道光子从哪一路过来。
        比如,D1有信号而D2没有信号,就说明光子从路径1走。然后,改一下实验装置,在终点再加一块半透镜。根据量子力学概率波的描述,光子既走路径1也走路径2,那么通过第二块半透镜时就会产生干涉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没有插入第二块半透镜时,光子只走一路;一旦插入半透镜,就有干涉现象,也就是说光子同时走了两条路。这已经很见鬼了,观察者的观察决定了实验结果,马上还要更见鬼!
        就此,惠勒提出了一个无比诡异的设想:先不插入第二块半透镜,当光子经过第一个半透镜,已经决定只走一条路、还跑在半路上的时候,瞬间插入第二块半透镜,那么请问,这时已经选择走一条路的光子难道还能返回去重新选择走两条路吗?
        惠勒提出“延迟实验”后,觉得应该能帮爱因斯坦掰回一局,这世界总不至于那么扯蛋吧!5年后,马里兰大学有个小组真的做了“延迟实验”,结果显示,原本走一条路的光子就因为插入了半透镜,又变成了走两条路。
        天哪!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能被改变吗!波尔给了个玄之又玄的解释: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风吹着树在动,老和尚问:什么在动?一答:树在动,二答:风在动,老和尚曰:是心在动。乍一看,这明显是唯心主义嘛!但细细一想,这可不就是延迟实验嘛,观察者的观察决定了实验结果。佛学有很多类似的似是而非的理论,所以物理学有个趣言:当我们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时候,发现佛教徒早就在山顶等我们了。

  整个时代的物理学家就在这种头脑风暴中,逐渐构建了量子力学的一系列理论基础。每每回顾,都无比佩服那个年代物理学家的智慧和胆魄。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在人类文明跨出如此重要的一步时,建树寥寥。
        至此,自牛顿以来构建的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

        量子力学的份量有多重?最底层的基础理论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变化,对科技树上层的影响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可以说,今天的科技,仍然在消化100年前量子力学的理论。量子力学推动人类科技爆炸式增长100年,最大的成果当数计算机,如今终于看到了一丝疲倦的迹象。所以我常说,基础物理不突破,很多技术马上就会遇到瓶颈。

        很多同学觉得,这样看起来,量子力学也不过如此,但请别忘了这些理论背后强大的数学解释和巧妙的实验。现在很多“民间科学家”经常提出天马行空的理论,总是依靠最简单的现象,运用最简单的数学,去推翻最基础的理论,这年头还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说真的,理论物理已经是奢侈品了,我不认为平民百姓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喜欢物理是好事,可别走火入魔哦!


        附一张有史以来智商最高的合影,就连鬼遇见他们都会被公式算出轨迹,过年的时候贴门上辟邪吧!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6 于: 2019-02-26 16:33:49 »
郑永年:资本主义新形式与人的未来
郑永年专栏
从经济的视角看,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可以说是资本造就的历史。很简单,离开了资本,近代史就很难理解。资本在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波接一波的危机,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国家间的战争。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或者以后会发生什么,也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资本主义会继续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所作的经济分析找到了资本生存、发展和扩张的动力,但马克思对资本未来的预判已被证明是错的。
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著作又热了起来,各种“反资本”的运动(无论出现在知识领域还是社会实践领域)也在兴起。这也容易理解,只要资本不断制造危机,“反资本”就会持续。不过,任何有关资本主义会消亡的判断,也会不断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克思不是一个纯学者,无论是分析资本还是社会预判,都是在思考人类整体的未来。从这个视角看,正是因为马克思对资本未来的判断并没有成为现实,人们仍然须思考资本与人的未来之间的关系。
资本制造人类危机,但资本不会消亡。为什么?简单地说,这是由资本的两面性所致,即资本既可以把人类光辉一面发挥到极致,也可以把人类邪恶的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资本主义创造财富最有效
首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机制。这一点马克思已经看得很清楚。自马克思以来,也没有人会否认。财富创造,或者更广义地说,经济发展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尽管人类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但没有经济发展的社会往往被视为是落后的社会。马克思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也可以说,经济是大多社会生活的基础。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即使是宗教生活,也离不开经济。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资本的解放作用。从经验来看,相较其他形式的“统治方式”(例如教权、专制政治等),人们更喜欢选择资本的统治。马克思也大力肯定资本在历史“解放”过程中的作用,即资本把人类从各种传统力量中解放出来。这尤其表现在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对资本的态度上。尽管对资本批评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包括马克思),但知识分子对资本的依赖并不亚于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对资本的批评似乎是为了穷人,其实不然。这个世界上少有穷人经济学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资本经济学家。
知识群体的选择是理性的,因为相较其他形式的统治,资本的统治表现为多元性和开放性。多元性表现在任何一种资本很难垄断所有经济领域,尽管资本也有垄断的倾向性。每一个经济领域都有自己的资本,并且不仅仅是一家资本。开放性指的是经济形态的开放性,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资本有能力打破旧的社会均衡,而使得历史具有开放性。这也是经济学家熊皮特(Joseph Schumpeter)所说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的含义。
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看,不同的资本永远处于竞争之中,而知识群体就是在各种资本的竞争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其他社会群体(包括穷人)何尝不是如此?穷人和政治力量可以结合起来面对强大的资本,从资本那里分享利益,但从长远看,没有多少穷人能够忍受得了一个没有能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政府。这点可以从苏联和东欧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得很清楚。
其三,资本是最理性的“动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妥协的。从马克思所说的原始资本主义到今天的“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或“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型,就是典型的例子。没有压力,资本当然不会转型。这个转型是西方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是政治社会改革的产物。不过,这个转型之所以能够成功,也表明了资本的妥协性质。对资本来说,社会的稳定是自己正常运营的前提。为了稳定,资本是可以妥协的。也不难理解,西方很多方面的社会政策,是资本为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出台的。
其四,资本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在资本圈,人们不仅追求财富,也追求社会荣誉、荣耀、声望等价值。对资本来说,用钱来交换这些是值得的。尽管人们可以说,这些也表现出资本的自私性质,但客观而言,这些是有利于社会的。在西方,诸多的大学、教会、社会组织的运营,背后都和资本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资本黑暗的一面
如果上述这些算是资本“光辉”的一面,资本也有黑暗的一面,就是说,资本在解放人之后,又把所有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资本最能了解人性的弱点和一般社会成员基于人性之上的需要。基本上,资本是毫无道德原则的,其所信仰的原则就是利润(诚如马克思所言)。因此,人们需要什么,资本就能提供什么。人们可以说,就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资本主义是一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七情六欲”的一种制度。同时,资本也有能力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包括人及其身体进行货币化,因为只有实现了货币化,才能实现资本“交换”的本质。
马克思、雨果、狄更斯等欧洲作家所描述的“原始资本主义”(即“羊吃人”或“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形式),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过去,即那里的资本今天表现为“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但在很多后发展中国家,资本的恶行依然如故。从历史来看,资本统治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西方社会“文明化”的过程。福利制度的演进很能说明问题。
从表面上看,福利社会有利于工人阶层(或者广义上的社会)而不利于资本,但就其本质来说,福利社会只是资本对社会进行统治的一种新形式。福利社会从一战前后开始到二战之后达到了顶峰,为西方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就今天西方现实来说,无论从资方还是从劳方来说,现存福利制度已经不能维持现状,或者说,现存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了。
对资本来说,福利社会意味着高税收,高税收意味着福利给自身带来的负担过重。在大众民主社会,社会可以结合政府的力量对资本施加巨大的压力。为了逃避社会政治压力,资本开始了“全球化”。毫无疑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最近一波全球化是资本驱动的。在全球化状态下,资本能够很轻松地逃避本国的政治社会压力。例如,如果法国对资本征收高税收,资本就会从法国流向英国或其他低税收国家。这就导致了各国政府不可以有很强的动机向资本征收高税收,因为高税收意味着低竞争力。但任何国家都需要税收,在不可以对资本征收高税收而向穷人征税也不可能的情况下,向谁征税呢?只有中产阶层。
这正是西方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资本主义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但现在中产阶层面临几个方面的夹击,有来自技术的(即越来越少的中产就业机会)、有来自资本的(资本的国际流动)、有来自社会的(税收)。“愤怒”是今天西方中产阶层的主要特征。从这个视角很容易理解盛行于西方各国的中产民粹主义,无论是美国的特朗普主义、法国的“黄背心”运动还是德国的极右派运动,都是如此。
资本的新统治形式
资本会如何应对这种新情况,而实现新的统治形式呢?或者说,资本的新统治形式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关乎人类的未来,人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想象力。不过,资本的新统治形式不会突然从天而降,而是具有现实根源和基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下三种统治方式须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也必须思考这些正在出现的方式对人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第一,新版本的福利制度。福利制度一旦产生,就很难往回走,即福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尤其在已经实现“一人一票”的民主社会,民主和福利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所说的,民主即是福利的“拍卖会”。实际上,如何进化福利制度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差异,解决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是很多西方社会多年来所思考的。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已经开始实验“普遍工资制度”,即不管人们是否工作,都可以拿到一份工资。这是“一人一票”的政治权利,转化成为“一人一份”的经济权利。这可以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扩展版或升级版。
第二,“牧民社会”的兴起。牧民社会即资本把老百姓养起来,也可叫“养民社会”。“养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就很发达,但类似的思想也出现在其他文明中。过去,“养民”仅仅只是一种理想和乌托邦,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牧民社会”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不仅能够把劳工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更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哪怕是简单的思考)。“食而不思”可能是未来很多普通人的常态。当机器可以替代人们思考的时候,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必然下降,到最后变成不会思考。懒于思考也是人性弱点的一部分,资本是不会漠视这一现实的。
第三,通过消费、娱乐、药物甚至毒品的广泛使用,来“驯服”社会和管理。社会似乎在进步,但资本越来越没有道德标准,或者说资本决定道德标准。资本不仅把日常消费推到了极致,而且把消费推广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药物甚至毒品。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将传统意义上的毒品合法化。这个趋势可能很难阻挡,因为资本力量强大,只要有利可图或便于统治社会,资本有太多的话语权把包括毒品在内的新商品合法化。有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在强大的资本面前,政治上的“一人一票”其实就是经济上的“一元一票”,就是说,政府只是资本的工具。
在近代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时候,当时人们相信资本会自掘坟墓。但近代以来的经验表明,资本不会自掘坟墓,但资本为社会准备坟墓。人们离不开资本,但资本往往造成奴役甚至“死亡”,在发达社会更多的是表现为娱乐至死,而在落后社会更多的是表现为劳累致死。在新时代,如果人类光享受资本所带来的好处,却不能克服资本所带来的这些后果,未来人类面临的境况很难是乐观的。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566
Re: 我的人学思考
« 回复 #267 于: 2019-08-21 17:17:30 »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最近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各大媒体登头版头条整版广告:“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反对暴力。有人将此与曹植的七步诗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可。
首先,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分明说的是曹氏弟兄不应为了争权夺利而手足相残。
再看,李嘉诚“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广告词,源于唐王朝章怀太子李贤登太子位时写的一首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身为太子的李贤,写如此慨叹的诗作,实在是为了提醒生母武则天。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结合,曾被史家认为是乱伦。因为武则天曾是唐太宗侍读,虽非正式嫔妃,但也是太宗寝幸过的女人。故在太宗死后,众大臣是要将她和其他嫔妃一起殉葬的。只因早与高宗李治相好,才得以先到寺庙削发为尼,等高宗帝位稳固之后,再接回宫中为妃、为后。
高宗之前已有4子。和武则天又生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先与大臣许敬宗合谋,废高宗长子李忠太子位,立自己长子李弘为太子。到公元675年又害死年仅23岁的长子李弘,立李贤为太子。
作为第三任的太子李贤,亲见母后连废两兄长(可谓连摘两瓜),心中早已明白母后如此运作之用心。遂作《黄台瓜辞》叫宫中乐工传唱,本想以此讽喻母亲,不能再摘下去。
果然,公元680年,武则天令人告发太子谋逆。高宗虽然甚为喜爱李贤,意欲袒护,被武则天以“李贤心坏谋逆,本应大义灭亲,不能赦免。”于是李贤被贬为庶人,发配巴州(今四川巴中)。
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仅一个多月就又被武则天废黜,改立睿宗李旦。从此武则天大权独揽,仍不放心远在巴州的李贤,派人严密监视,最终导致李贤自杀,年仅29岁。
因此,”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实际上讲的是母多灭子,也就是古典命籍说的枭印夺食。
写到这里,自然想起我的《水木罗汉如是说名人八字》一书里曾有据坊间所传武则天的八字命盘:
甲申
丙寅
甲午
甲戌
6岁起运:乙丑、甲子、癸亥、壬戌、辛酉、庚申、己未、戊午
第一,作为女命,命盘中的食伤为甲木日元的子女星。月日时三合火局,因月干丙火透出而大旺。
第二,甲木日元自坐午火为临死地。自然要靠局中比肩帮身以自救。这的确符合武则天用杨国忠为辅臣、杨氏姐妹也因武则天而显黑一时的历史事实。
第三,月干丙火食神,自坐寅木本为好,惜命局天干三甲,均通根月令寅,丙火被众甲木包围,也就是群枭环立,确是枭印夺食,木多灭子之象。
                                      2019年8月21日星期三


« 最后编辑时间: 2019-08-21 17:27:37 作者 水木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