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香港 (坤造)  (阅读 6939 次)

hkiway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404
香港 (坤造)
« 于: 2014-09-29 06:42:30 »
根據殖民地歷史, 以及1997年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本身都不曾自主, 所以用了坤造.
香港回歸日期 : 1997-7-1 00:00

坤造: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寅卯空)
大运: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1 傷官無制, 甲木無根, 爛八字一個 !
2 大運已酉, 辛丑年現官星泄食傷, 推測取消一國二制, 實行中國憲法.

囧妮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577
  • 知命,然后耳顺,最后随心所欲。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1 于: 2014-09-29 07:25:41 »
英港时候的香港人都没有向英国人申请民主主义,今天凌晨启动的占中行为~香港很快就会走上台湾的“假民主”之路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2 于: 2014-09-29 10:59:19 »
感谢hkiway君提出从干支命理的角度讨论香港的现状和未来。特别是将香港定位为从来没有人身独立地位的女性角色,进行干支呈象探讨,十分具有独创的新意,让我十分欣赏先生思辨确有值得我学习的过人之处。
坤造: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寅卯空)
大运: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纵观香港被殖民的历史,回归后的现状,我要说,hkiway君将其定位为没有人身独立自由的“婢女”,用hkiway君的话来说,就是“烂八字”反映的烂命一条,实不为过。
在赞同这个结论的同时,我更深想,如此烂八字遭遇的烂命,究竟是香港人自身的问题还是大中华政府体制有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分析这个干支组合入手:
第一,日元甲木特性,在干支命理上,公认的是“仁”、“向上”,“条达”,喜欢春日明媚之春光,喜欢能让自己深深扎根,恣意吸取营养的闰土,从而实现自己积极向上、自由伸展、条达舒适的人生,其最终目标是燃烧自己,照亮环宇。也就是说,这甲木日元,天生的就是以人生快乐为宗旨的主,内心深处从来没有为官管人之想,也从来不希望自己被人管!
我的上述分析,以香港社会回归大陆后的表现看,十分吻合,他们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会找钱,会做生意,更会找快乐。改革开放初期,长期被样板戏禁锢了大陆人,对《霍元甲》、对《少林小子》等等香港电影电视的热情,至今仍让我难忘,记得当时我在正规学校上课后,晚上还要赶到由政协承头办的夜校补习班,为那些因十年文革被耽误了的年轻人上课。但是一听到《霍元甲》的主题曲一响,再有定力的学子,也会为之砰然心动。我只得提前上课,中间不休息,到中央台放《霍元甲》的时间一到,就立即下课。这不仅是对学子的理解,就是对我自身,也是一种“谋私”的行为。总之,是皆大欢喜。
我如此实话实说,只是想证明孔子说的“食、色,人之性也!”,这种人性的自然释放和自然追求,在西方,则是“天赋人权”!
第二,现在我们来看这个以回归时间排出的干支呈象:
坤造:
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寅卯空)
1.甲木日元临于午月,月柱丙午,年干透丁,食伤三透,丙丁火旺,全靠年支丑土熄火伏晶。这就十分形象地表明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以及由此折射出香港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气质。
2.由于香港人自坐辰土,这块辰土是甲木盘根最为理想的宝地。现在我们看如今港人的历史构成:
英国殖民时期的中国人——是被无能的清政府连土地一起租借给英国的。
抗日战争时期从上海等地流亡过去的——这也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偷渡、叛逃、扑网过去的。现在还在热放的《邓小平》里对于人民因饥饿而不顾生死地去扑网,有极为生动的展现。——这是社会主义不能守土为家填饱肚子造成的。
1989年六四风波之后被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激励、影响,扑海逃过去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居然让这些人无法在自己的家乡安一张书桌逃过去的。
……
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香港这块土地上无根的”甲木“,但是脚下的辰土,让他们得以生,得以活,得以快乐余生。所以,港人又十分珍惜这屁股底下巴掌大小的土地。更渴望这里的阳光永远灿烂,他们如此得来的自由不被剥夺。他们发热发光,最终又将能量输送给年支丑土——这块终年阴湿、寒冷,毫无暖意的湿土。他们在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不必再说,就以最近的汶川大地震为例,他们所捐出的善款,成为所有捐款中之最就是最好的证明!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当年英国新教徒遭受迫害,远涉重洋历尽艰险到达北美洲的五月花船。正是他们开创了一个远离母国的天地。他们被自己的母国排挤打压,甚至宣战,但一旦母国有难,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正是这些在中国传统命理被称为”烂八字“、烂命一条的人,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捍卫人权的反恐战争。
根据历史事实,香港人有理由质问中央政府:当我们被租借给英国人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们冒着生命危险逃难香港的时候你们在做何想,当我们期盼回归祖国能获得更大自由选择管理者的时候,你们有什么资格站出来做种种限制?!
第三, hkiway君十分智慧地排出这个回归时间的干支呈象,真的让我惊叹干支符号学的神奇。整个组合居然寅卯落空亡,寅卯是甲木日元强根,现在强根落空,这既体现为对自视为祖国、自视为同胞的大陆,自视为祖籍家乡的父老乡亲,若存过高的期望,是会落空的。
第四,这个干支组合更为有趣的是,若日柱甲辰是香港、时柱甲子则可视为澳门。这两个都是无根的难兄难弟。日元甲木脚下的土地还可盘根,时干甲木简直就是水上漂浮之木,所以,这时干比肩就只能以开赌场为业,无奈开赌,为不泯良心,把赌场大门作成老虎大张口,并以对联警示入虎口之人,这样做生意的在当今大陆应很少见吧,澳门赌场就是这样做了,这与甲木主仁,恐也有关吧?!
第五,传统命理有伤官需佩印,伤官无印则奸。我们看这个干支组合,日时辰子半三合水局为日时两甲之印。说明,港人在总体上大多数并非奸猾之辈。但这样的组合结构,的确让香港人展现出对求财的设计和计算,的确要高出其他人许多筹。
第六,这样的干支组合,食伤过旺,是的确不能见官的,只能见印,更不能用钱去收买香港中上层的社会人士,因为这样容易因财损印。所以,面对港人长期积淀的历史心态,就只能用印,也就是用正确的思想、理念去化,绝对不能用高压的手段去打。当今世界最能感人的思想、理念是什么,绝对不是集体主义、集权主义,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区域自治、社区自治。目睹今日人大通过的决议,除了表明自己的整体愚昧无知外,昔日清王朝的颟顸迂腐状,又再次曝露无遗。
第七,hkiway君十分符合香港历史现状地将其定为一如政治“婢妾”的定位。但我们看整个四柱就有三柱是阳性。这种阳刚很盛的干支组合,体现在历史和现实中,就是香港人从来就没有对权势逆来顺受过。在大英帝国统治时期,有过轰轰烈烈彪炳史册的斗争。1997年回归后,年年“七一”都有表示民意的大游行。就是对这种干支组合特点的极好说明。
第九,最后,从大运看,hkiway君将香港定为女性而顺排: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现行戊申运申,是伤官见官了,所以和中央政府的对立还会持续下去,,若从流年看:甲午、乙未、丙申、丁酉,一路走来,赢的必然是香港,根本没资格对香港内部治理定条条框框的中央政府必输无疑。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10-08 16:00:44 作者 水木罗汉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3 于: 2014-09-29 22:42:53 »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若我们对香港同胞不给予歧视性的评论,把他们的历史遭遇归结为政府的无能和祖国的无能,让香港人真正享有社会尊严,那么这个干支组合按传统命理学以阳为贵,那么其大运就当逆排,又会是什么样的五行轨迹,其社会发展又将有什么样的际遇呢?
乙巳、甲辰、癸卯、壬寅、辛丑、庚子……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09-29 22:52:47 作者 水木罗汉 »

hkiway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404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4 于: 2014-09-30 03:11:14 »
謝謝老師真誠回覆,後學以有限的命理知識說說。。

坤造: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寅卯空)
大运: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1 現於戊申运,申子辰合水,合掉辰中乙木。癸酉月引水與傷官對抗,看來制不了反令甲木更弱,我認為出現一種引火自梵的情況。
2 傷官就是要傷官痳,古人說一個八字無官,就不受約束,規範之類。傷官無制就是自以為是,獨行獨斷。一個地方的人如此無視制度,可以嗎?當然會受到教訓。回到現實中,平民甲木就只好為政治家傷官付出代價啦!
3 這個爛八字,攪屎的就是丙火傷官。入已酉大運(2019),剛好有個辛丑年,所以我認為會有改變,要不是到辛亥大運(2039)一樣傷官見官(五十年不變到期),長痛不如短痛啦!

若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5 于: 2014-09-30 06:56:16 »
坤造: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寅卯空)
大运: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请大家赐教。

1.两火,两木,年,月两火,可以臆想这位女子35之前热情,繁华。丁生丑时,星光还算璀璨。丙午,丙正当午时,国际大都市当之无愧。
2.发展到甲辰阶段,火如此强烈,甲,依然自强不息,高上大,虽然甲无根,然辰中有乙木,子辰合而不化,辰,毕竟是土,对参天甲木来说,刚好固根,尤其是申运,申子辰合。
3.甲子阶段,一方面,澳门的未来发展会借鉴香港;另一方面,甲子木,恐烂根。
4.大运: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目前是戊申运,申子辰合,甲再飘摇,也是心系根。己酉运,辰酉合,甲己合,经济发展的不错。庚戌运,辰戌冲,欲挣脱水局,庚金似乎也有能力劈甲,这个大运有看点。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09-30 07:05:47 作者 若离 »

囧妮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577
  • 知命,然后耳顺,最后随心所欲。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6 于: 2014-09-30 13:14:44 »
若按照HKIWAY的思维,香港为坤造,那中国就是乾造。何不来个夫妻合婚再分析,这两者之间日后的去向呢?
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15点  己丑 癸酉 甲子 壬申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0点       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中国之造木强,印水旺,需火。香港之造木弱,火旺,需木水。他们之间相互喜用,相辅相承。
    至于想发现看点,囧妮觉得应该结合他们两的大运一并分析。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09-30 17:12:40 作者 囧妮 »

水木罗汉

  • 管理员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166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7 于: 2014-10-01 11:24:05 »
囧妮君提出将中国成立时间的干支呈象与香港回归时间的干支呈象进行比较研究的思维也很新颖、很有趣。
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15点 
己丑 癸酉 甲子 壬申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0点       
丁丑 丙午 甲辰 甲子
通过比较,有如下几点干支呈象值得讨论:
第一,两者日元同为甲木,说明香港和中国不是夫妻从属关系,而是兄弟朋比平等关系。
第二,甲子日主坐支子水,是正印生身,靠主义生存、穷;甲辰日主坐支财地,靠哥们合力求财,富。
第三,甲子日主在局中彻底无根,浸泡在一片缺乏暖意、生机的寒冻之水中,而这以透干为壬水的印绶,正是以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的信仰。
第四,甲辰日主得时干甲子之助,勉强应对月柱丙午之耗泄。若以月柱为父母宫,那么这月柱和年柱所构成的干支显像,则活脱脱地显示了甲辰日主的生命力在总体上都是在为自己的父母(祖国)发光发热,为其所耗。年支丑土,可以看成是当初甲木的祖籍、老家——年月干支组合显像,一方面表明了那地方低洼潮湿寒冷,的确不是甲辰日主可以赖以为生之地,同时又表明,正是甲辰、甲子的艰辛努力,以自己生命之火,让远祖之地得到了温暖。事实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同胞让自己的家乡得到多少多大支援,还用得着我来累述?


若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8 于: 2014-10-06 16:45:44 »
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似乎与此楼开贴的初衷不搭,但关乎香港发展。即便这篇文章是御用文人写的也罢,议员写的也罢,希望诸君客观公正的看待香港问题。
尤其是“奶粉事件”“公交车吃零食”值得深思。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10-06 17:12:52 作者 若离 »

若离

  • 高级会员
  • ****
  • 帖子: 1016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9 于: 2014-10-06 16:46:06 »
香港一位立法委员所写香港问题分析,
深入骨髓!

香港一位不愿署名的立法委员所写,把香港的问题写得深入骨髓,非常值得一看。文章把地缘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经济,按香港的实力作了分析,值得借鉴。但是,这位立法委员也清楚,恐怕他写得再好,也改变不了香港的大势,香港衰落恐难避免。

导读:香港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以李家为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操纵港府政策,严控香港的土地供应,迄今香港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到10%,这就一方面造成了房价地价比天还高,另一方面也拉抬了人工成本。畸高的营商成本,让大部分工农业企业关门大吉。至于零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则大多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乃至香港有“李家的城”的称谓。类似“自由行”等中央给香港的经济蛋糕,好处基本被控制了零售、酒店等产业的财阀拿走,普通民众所获寥寥,却承受了人潮拥挤、物价抬升的弊端。占人口80%的中产和底层民众活得太苦,自然就把气撒在港府和中央政府身上。

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笨蛋,是经济!”,就凭这句竞选口号,克林顿打败了携伊拉克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解决香港的问题,也得从经济入手,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勇气。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

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年的中国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为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酱油的份了。

转机起于中苏分裂。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越狭小。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着名的“四三方案”,从西方引进全套工业生产设备,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这是自156个苏联援助项目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以四三方案为代表,中国和西方经济体系开始重建联系。这种联系由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对外开放。

顺便说一句,当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负责人,就是后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老人家。
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放面临重重问题。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间人,还有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对直接来自西方的人员、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种种麻烦导致中国对西方经济资源的需求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这正好构成了香港崛起的条件。香港人熟悉大陆,即使在中国和西方关系最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内地和香港间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员、贸易往来。香港人也熟悉西方,毕竟是在英国统治下渡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对西方的法律、贸易规则等等都很熟悉。这个有利条件让香港迅速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时也还充当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桥梁。从八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算起,直到两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与台湾间的人员物资往来,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从香港转道。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与中国市场: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资金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较长短的对手是东京,其背后自然是整个日本市场。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后面还会提到,特区政府并不比港英政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直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香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不畅。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永久问题,所以自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不过这个暂时现象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所以经常被这一代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更早的历史,人总是健忘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而柯达选择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于是柯达转型走的举步为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达?
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门大吉了。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什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毕竟,香港是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委员说的还是房地产业。李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员以为,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他们口里以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于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的。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么委员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这是很荒唐的。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做决策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那么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是中国政府么?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

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它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的反应,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现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曾荫权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官员的心态。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可要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自我保护。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实际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许轻微浮动。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这个坑,就是香港的民意。只不过,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当时的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十多年后,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一个月之后,香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考虑禁令问题。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香港一些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港英政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第二,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如同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个磨盘打转。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香港居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委员对此也不乐观。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对内地普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的问题。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可几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所以,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香港人只要还有这个心态,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健康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这是个死结。

嗟尔香港,气数尽矣!
 
香港是谁的?!

一、先看看祖国对香港做了些什么

1、在政治上很讲信用。严格执行回归时定下的“一国两制”方针,将香港作为政治特区迄今为止从没有任何动摇和改变,在全国通行的法律,没有一部在香港执行,让其享有标志高度自治的司法终审权、单独立法权、行政自理权。

2、在财政上不用缴税。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从来不用向中央政府交一分钱的税,香港人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用于香港自身的发展,祖国其他地方再穷再苦也不找香港的麻烦,这一点让广东等财税大省相当羡慕。

3、在发展上特殊保护。为了保护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传统优势,中央政府一再压制别的城市,比如上海深水港、自贸区、金融中心、迪士尼等项目的启动,政府犹豫再三,一拖再拖,生怕对香港不利。

4、在贸易上免税通关。香港的产品进入大陆,273种主要产品实行的都是零关税,这就意味着,大陆巨大市场对香港基本上是敞开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对这样的优厚待遇是垂涎三尺的。

5、在旅游上全民支持。中央政府一直大力鼓励大陆人到香港去旅游,香港游的旅行团火得不得了,而去香港旅游的最主要项目就是购物,大陆人平时舍不得花的钱,大把大把地丢在香港,帮助发展香港的经济。

6、在经济上甘当后盾。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今天,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很依赖中国,香港自然不例外,甚至在大陆享有投资经营的某些特权,这对香港来说,大陆是其度过经济危机、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7、在民生上优先照顾。香港地方小,山多平地少,几乎没有农业,主要靠大陆来满足对吃喝的要求。大陆每天将最优质最新鲜的肉、菜、蛋、奶源源不断地送到香港,保证水、电、气的供应,从不吝啬,从不含糊。

8、在国际上高度尊重。中国在国际上,给予作为地方政府的香港高度尊重、特殊安排,积极支持其以实体身份参与国际事务,比如在各种国际经济联盟、各种国际化的运动会上占有重要席位,可以与中央政府一同参与。

二、再看看香港有些人是怎么对待祖国的

1、喊出“宁当英国狗,不做中国人”的口号。在香港,总有些人天生的奴才命,不愿做人只愿做狗,完全是脑袋出了毛病。当主人不好,偏要喜欢去当英国人的走狗,甚至期盼再回到英国殖民时代,这种下贱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2、部分香港人长期搞“港独”游行示威。有些香港人利用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社会稳定的愿望,长期游行示威,以街头暴力的方式要挟中央政府。甚至公开打出殖民地时期的旗帜,公然喊中国人滚出香港。

3、发动“占领中环”运动。部分香港人企图通过长期占领中环要道的方式,达到按照西方标准全民普选的目的,并在民间发起非法“公投”,竟然允许没有中国国籍、只是取得香港居留权的人参与投票,这是对国际通行准则的蔑视。

4、冲闯驻港部队的军营。“港独”组织成员近期竟然公然闯入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不顾军营哨兵警告,强行闯入军营进行滋扰,高呼口号要求“解放军撤出香港”。这是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首次有团体强闯驻港部队总部示威。

5、公开谩骂大陆游客。有些香港媒体和公知将陆客称为“蝗虫”,对大陆游客的个人不文明行为无限扩大。比如某个大陆小孩在街头尿尿,就说大陆人素质低,而贝克汉姆的儿子在香港街头尿尿,就称其可爱,并反思街上的公厕为何如此少。奴才相原形毕露。

6、某些媒体以骂共反中为使命。在香港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充满了骂共产党、反中国的文章,挖苦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攻击国家领导人、挑拨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并甘愿成为西方势力反华反中的舆论大本营。

7、反对在香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号召和教育国民热爱自己的国家。而在香港,政府提出要在中小学设置建立国家自豪感和中国归属感的新课程,就有市民上街游行公开反对,认为是某种政治阴谋。

8、不同意对基本法23条修正案立法。23条提出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这是正常国家对自己领土的正常主张,却遭到某些香港人持续多年的公开反对,致使该条款迟迟不能完成细则修订。

作者观点:
 
应该给香港人好好上一课。正像李嘉诚说得那样,香港是个坏孩子,是被中央政府惯坏了。香港有些人很聪明,他们知道,中央政府最希望通过“一国两制”的模式,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一是向世界宣示国家信用,二是对台湾进行回归示范。

中央政府为中华复兴、国家统一的这一片真心、苦心,被香港有些人当成了“短处”和“把柄”,他们深知中央政府很怕香港出现不稳定因素,不愿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和谐现象,于是他们就专门给祖国制造或威胁制造这样的动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孩子一哭就有奶,那就坏了。没经验的父母往往就是这样把孩子惯坏了。香港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过去香港人一示威游行,中央政府就让步安慰,这给一些香港人造成了错觉,他们以为什么事情只要这么闹腾都能成功。

为什么我总是表扬习大大呢?就是这个人心中有原则,做事有担当,执政有魄力,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最高原则的时候,不含糊。这一次的白皮书就很给力。在这里,老吴作为一个民间知识分子,愿意帮中央政府,给香港某些给脸不要脸的人上一课。

第一、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英建交那一刻起,就等于英国承认了这样一个法律事实。当年英国拖延香港回归祖国的谈判时,小平同志断然表示,如果谈判不成,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和时间表收回香港。英国人才慌了手脚,接受了小平的意见: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这就是说,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不是香港的。

第二、香港的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一点也是不容质疑的。当年英国人耍花招,搞主权治权分离的把戏,甚至威胁中国,如果由中国来治理香港,那将是一场灾难。对此小平同志的回答很干脆,如果这是一场灾难,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场灾难。最后,中英达成一致,主权和治权均归还中国。

第三、港人治港,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这里面有对香港人的巨大信任和体恤。过去英国人治理香港,香港人哪有什么政治权利,完全是二等公民的待遇,每任总督任命,香港人哪有插嘴的机会,连屁都不能放,只有排队拜望、巴结交通、万众仰望的权利。祖国现在把香港收回来了,完全交给香港人治理,这是多大的恩赐啊。有些香港人以为这是应该的,错了。

第四、一国两制,是小平同志的伟大构想,也展现了祖国的博大胸怀。“舞照跳、马照跑”体现了祖国对香港的尊重和关爱。为了证明祖国比殖民宗主更爱这块土地和人民,大陆不收一份税钱,相反给香港外交特别安排、治理特别授权、贸易超惠政策、经济特别支持、旅游特别照顾……但是一些香港人不思感激,不知道这是父母对失而复得的孩儿的溺爱,反倒以为是当过洋奴后派生的“特权”。

第五、一些香港人没搞明白,一国两制,核心在一国。如果香港出现分裂、动乱、外部势力插手,两制是可以取消的。香港自治的权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香港固有的,是中央政府授予的,是全国人大授权的,是基本法规定的,但是在基本法的框架被破坏的情况下,必要的时候,中央政府可以收回某些授权、甚至直接管理。

第六、一些香港人没搞明白,一国两制,必须认同自己的祖国。一些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甚至宁做英国狗的人,妄想掌控香港,简直是痴人说梦。香港,绝对不可能让港独分子、让反共仇中、让对国家没有认同和忠诚的人来当特首候选人,非中国人绝对不能投票。即便全香港人都推荐某人候选特首,中央政府不同意,此人就得滚蛋,这个道理香港应该懂得。

第七、一些香港人没搞明白,一国两制,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大陆对香港善意有加,多方关爱,国内媒体对香港多是积极宣传。但是在香港,骂共产党、骂大陆人、骂祖国成为一种恶劣风气。宣传爱国、爱党立即成为众矢之的。香港绝对不能这样下去,香港不能成为反共基地,仇中土壤,颠覆国家势力的温床。这样闹下去,香港会出事的。香港于情于理于法都没有资格这样做,也不能这样做。如果一些人坚持这样闹,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八、一些香港人没搞明白,小平同志当年坚持一分钱不要,但是要驻军香港。当时的说法是,这象征着主权的回归。驻军数量很少,香港人很好奇,参观照相,不亦乐乎。但是一些狗奴才没有想到,这正是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如果香港出现外敌和内乱,我驻港部队可是要亮剑的哟。看到那些搞公投、假民主之名巧取香港的人,我挺好笑,你说,这些狗奴才为什么如此不识时务呢。我的资产,委托你管理,你要搞民主把它变成你的,天下哪有这么操蛋的民主啊?
« 最后编辑时间: 2014-10-06 16:56:02 作者 若离 »

hkiway

  • 中级会员
  • ***
  • 帖子: 404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10 于: 2014-10-06 22:37:53 »
看看,這就是良知。

在香港九龍城有一塊石頭,上面寫著一對: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越千年

  • 总版主
  • 超级会员
  • *****
  • 帖子: 3235
Re: 香港 (坤造)
« 回复 #11 于: 2014-10-07 08:38:22 »
香港之乱:冷暖不知命运

 
按语:这是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暂时没有查到作者,很可惜;文章写得很冷静客观,论据很充份,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很有力--香港的繁荣是反自然的,是政治与时代扭曲的结果;这个结论与我之前文章里提到的“中央政府没有必要再对香港做出必须维持其长期繁荣稳定的承诺”是一致的,香港回归祖国17年了,为保持其繁荣稳定,该做的努力都做了,接下来也该按市场的规律办事了;而且,在这个承诺下成长起来的大量港人也到了该自我反省和自我奋斗的时候了;而且,我自己在之前文章里亦提到,所谓的“香港独立”是根本不成立的扯淡和做梦,作为一个伸进南海里的半岛,香港从来就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其背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缘优势,更没有另一个强大的他国为其近便撑腰,即使没有驻满部队,解放军一个师一天之内就可以控制全港,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港怂们别再逗了。(司马平邦按语)
 
(1)香港的简短历史
香港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渔村。香港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岛,面积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于是英国在中国的国土边缘有了一块立足之地,英国将香港建设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从这个时候开始,香港作为转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来从未改变。
香港岛实在太小了。1856年,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一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九龙半岛的面积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与南面的香港岛隔海相望,最短的距离大约三公里。与九龙半岛对望的香港岛北岸是香港最繁荣的地方。香港岛的北岸与九龙半岛之间的广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香港岛加九龙半岛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幅员太小了。于是英国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两百多个岛屿,通称为“新界”,为期99年。
新界与大陆连接的陆地面积是747.2平方公里,加上233个离岛,总面积达到975.2平方公里,占香港区域面积的88.6%,将近九成。
 
(2)新界对香港的关键性
要了解香港问题必须先对香港的地理环境有基本认识,香港最大的货柜码头是在新界的葵青区,位于维多利亚港的西北角。如果没有新界,香港与九龙是不可能存活的。这就是地缘政治。
 
(3)中英的香港谈判
香港与九龙属于永久割让,但是新界是租借的,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
由于新界的租期即将满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9月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谈要求继续租借新界。中国只要收回新界就要了香港和九龙的命,英国根本没有谈判的本钱。想想看,回归前香港岛加九龙半岛的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挤在125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两万四千人。英国佬跟中国人谈判能有什么筹码?
中国人的策略是不谈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谈香港与九龙如何归还。
1984年09月,邓小平对访华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说,主权交换治权不可行,如果英国不改变态度,中国将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邓小平的话非常清楚是最后通牒。一个月后,英国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继续谈判。在随后的两论谈判中,英国确认不再坚持香港由英国治理,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且同意在1997年07月归还香港与九龙的主权与治权。
从1983年12月到1984年09月,总共进行了22轮的会谈。谈判期间英国的态度反覆,不断地违背第5轮与第6轮谈判所同意的事项,譬如要求中国承诺不驻军香港、要求英国驻港官员的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驻港总领事、要求中国允诺英国在过渡期间对香港政府可能作出的改变、要求中国在1997年后原封不动地接受英国留下的香港政府……等等。
英国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把未来的香港变成英国能够影响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直接抵触中国的主权。中国对英国这些要求当然坚决反对,一项也不能接受。但是从这些无理的要求我们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国主义对香港的态度和对中国的意图。
 
(4)香港的回归与英国的干扰
香港是回归中国了,但是回归的过程并不顺利。英国人是非常实际的,对利益的盘算非常精明。在争取主权与争取治权都遭到失败后,英国就改变战略,争取在走之前狠捞最后一票。这种例子很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兴建赤腊角国际机场。
赤腊角国际机场(Chek Lap KokInternationalAirport,航空业界简称CLK)又称香港国际机场,耗资两百亿美元,是全世界造价最贵的机场。英国人离开香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方面要制造光荣撤退的景象,一方面要制造香港离开英国就陷入悲惨的景象。于是英国精心为香港的经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在回归前用房地产吹起经济泡沫。
英国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么多钱、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么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个钱的世界,英国利用银行贷款带动香港房地产上涨,这就刺激香港人的贪念开始追高,加速了房地产的飞涨,香港人觉得自己非常富有,头脑发热、市面一片繁荣,很快就形成泡沫经济。等到中国接手,房价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产。
英国统治香港155年从来不谈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时候也从不谈人权。自从与中国达成政权移交后就开始大谈民主和普选,鞭子一放下来就开始大谈人权。英国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国的香蕉华人为官,这就方便政权移交后间接控制香港。
 
(5)寄生于中国
中国有一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香港靠什么呢?
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让给英国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居民以捕鱼为生。捕鱼能致富吗?当然不能。不过那时候的香港人虽苦,过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英国占领香港后把香港建设成英国对中国的转口港,香港这就发达了。这时候香港人吃的是什么?是中国辛勤创造的财富,不再是香港附近水中的鱼。换句话说,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国的一群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生产力,生活虽好并不踏实。
事实是,香港人优裕的生活是建筑在香港成为西方世界在中国的桥头堡上。这是西方人的骄傲,香蕉华人的光荣,中国人的耻辱。
 
(6)香港经济的腾飞
很多人肯定不同意香港寄生中国的说法。香港与九龙分别于1842年与1856年割让给英国,但是在1950年以前并不比中国沿海的大城市更繁荣,譬如天津与上海。香港真正的繁荣开始于195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与封锁,香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但是由于中国主张自力更生,香港的繁荣在这段时间是有限的。
香港经济真正的腾飞起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被西方封锁将近30年的大陆,一旦政策从自力更生变成改革开放,需要从西方引进的物质是不得了的。
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香港的恒生指数1978年以前接近500点,1998年达到18000点,20年内翻了40倍。没有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国家在转口贸易的操纵,香港经济是不可能腾飞的。
 
(7)香港的明天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吗?
不会,香港没有这个条件。地缘决定一切,香港未来必定被边缘化。
 
(8)香港经济的竞争对手
香港经济的腾飞(20年内翻了40倍)是正常现象吗?
绝对不是。香港的繁荣是畸型的,是政治操纵下的气泡,这个被英国吹起的泡泡终归是要破灭的。
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了,它的经济竞争对手到底是谁?很多人都认为是上海,这个回答不全对。是的,上海已经部分取代了香港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只等中国大陆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很快就完全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但是上海也只能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真正把香港全面边缘化的城市是广州。
 
(9)香港的边缘化命运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香港现在最可能的情况仍然还是一个小渔村。为什么?因为香港没有成为一个商业大港的地理条件。一个商业大港的形成有很多条件,从定义上它自然必须是一个优良的海港,所谓优良的海港就是港阔水深,这是一个非常肤浅、谁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仅是港阔水深是不够的,夏威夷也是港阔水深,能成为商业大港吗?当然不能。
一个优良的海港要成为商业大港,它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拥有广大的腹地。腹地就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优质人口与庞大的生产。其实重点就在「庞大的生产」这五5个字上,「广袤的土地」与「大量的优质人口」不过是「庞大生产」的保证罢了。
想想看,商业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个海港没有庞大的生产作为腹地,就无物可流,那么要这个港口做什么?
福州与厦门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为什么?因为这两个港口都没有广大的腹地。福建多山,人口不够多,生产力也不够大,闽江流域太小又贫瘠,闽江口的福州没有什么物可流。厦门是个孤岛,条件就更差了。这是为什么福建人多往海外发展,因为家乡的自然条件不好但是出海方便。福州与厦门即使港口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
相反的,上海的天然条件并不是一个优良的海港,因为水太浅,1950年以前赴上海的大轮船都是停在江心,由小驳轮把客货运到岸上。但是上海有广大的腹地(整个长江流域的肥沃平原)、大量的优质人口(交大与复旦等一流学府)与庞大的生产(农产品、农产加工品、与各种轻、重工业产品),构成物流的充分条件。重要的是,现代的工程技术发达,人工港口不是问题。于是中共在东海的大、小洋山岛用人工开出一个深水港,然后修建一条32公里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把洋山深水港与上海连接起来。
即使没有洋山港,经过疏通开挖后的上海港(水深8-9 米)在2004年的吞吐量达到三亿八千两百万吨,首度超过多年来雄居世界第一的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但是兴建洋山港是有必要的,因为上海港已呈饱和而上海的物流量以每年20%速率在增加。洋山深水港的工程建设分五期,工程建设从2002年 06 月开始。第一期在2005 年0 2 月完工开港,第五期工程将在 2020 年完成。
洋山深水港毫无疑问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启用改写了世界航运的版图,直接影响整个东亚,譬如韩国釜山港的物流估计将减少30%。
福州与厦门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腹地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上海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腹地,人工开挖也建设出一个商业大港。
 
(10)广州的优越性
河流决定一个港口的腹地。上海的腹地是长江流域,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就注定是中国的第一大商港,这个地位不可能动摇。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虽比不上长江,但也非常富饶。珠江的出海口在广州,这就决定珠江流域的商业大港是广州。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历史上,广州在国际贸易上一直占据中国的龙头地位直到19世纪才被上海取代。
如果要分析广州,就不能只看广州,必须看整个珠江三角洲。广州位于东江、西江、北江的汇合处,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今天的广州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户籍人口大约八百万,但是外来打工的人很多,所以广州的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无论是政治、经济、人口、面积,广州都有资格成为下一个直辖市。
广州是中国华南的最佳出海口,所以就像上海拥有华东,广州拥有广大的华南作为它的腹地。我们要知道,从武汉到广州要比到上海更近和更快。只要华南的高速铁路网建立,广州的发展不可限量。尤其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饶之地而且人文荟萃,不但农产丰富而且工业发达还有一所非常优良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
广州的工业有三大支柱,那就是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在“十五”期间(2001 年到 2005年)广州加速发展了汽车、石化、化工、机械、钢铁、造船、电子、医药等八大产业基地。聪明又勤劳的广州人战天斗地把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于是一个商业大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具备了,其他都是次要的。方圆5百公里之内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广州。
 
(11)被广州边缘化的过程
香港远离工业生产的基地,完全无法与广州港竞争。香港的工业生产能力是0,没有物流的自主性。香港要骑在广州港的头上强迫运输广州的工业产品,其机率也是0。香港唯一的作法是动用政治力量游说北京的中央政府下令不准广州发展广州港,这个作法自从回归后香港就不断地在进行,但是成功的机率几乎是0。
广州的物流发展是全面的,在这里我们只提三个重点,两个硬体,一个软体。
A. 新白云机场。B. 南沙深水港。
新白云机场不足以威胁香港,真正会把香港边缘化的是已经部分完成而且还在继续扩建的南沙港。南沙港的一期工程已经在2004年 09月建成开港,二期工程也已经在 2007 年 09 月建成投产,深水码头至少可以同时停泊 10艘十万吨的轮船。目前在货柜码头上已经形成香港、广州、深圳三足鼎立之势。
随着南沙港的不断扩建,这个属于广州的南沙港必然超越香港与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港口。
深圳的盐田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可以保住第二。
香港没有任何可能跟南沙港与盐田港竞争,不但一定会殿后,而且有可能完全被边缘化到无物可流的地步。
我们说「广州港」的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港。广州港包括四个港区: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广州港规模宏大,每个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它们运送的货物、货船的种类、吨位与航线都不同,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广州港的发展非常快速,2001年货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2 位,由于南沙港开港加入营运,广州港在 2006 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三亿吨,跃升到世界第5。
 
(12)珠江三角洲大背景
广州的地位不能单看广州市,必须看这整个珠江三角洲。
所谓「珠江三角洲」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小珠三角」,一个是「大珠三角」。「小珠三角」是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组成,就是通常说的广东珠三角。「大珠三角」就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
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都在珠江三角洲的最南端隔海相望,是显然的边缘地区。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区,一个靠转口与金融,另一个靠赌博,都是靠服务业来支撑经济,本身并没有生产能力,也无法创造财富。
香港与澳门都是寄生经济,它们与「小珠三角」完全没有竞争能力。澳门的赌博生意是独家经营,中国内地不许赌博,所以没有竞争的问题。香港的情形就非常严重了,因为香港的转口经济比重太高,这部份是一定被广州淘汰的。即使珠江以东的货物,深圳也比香港具有运费与成本的优势。
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香港港口的高运作成本,香港人必须减薪才能保住他们的工作。
 
(13)香港人无法逃避的竞争
南沙区的陆地面积为 54 平方公里,是香港岛的 70%、澳门的三倍。南沙区原本是个农业区,主要是果园,慢慢地变成工业基地。南沙区的规划已经清楚标明了汽车基地、光电子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钢铁基地和物流基地。物流基地位于南沙区最南端的龙穴岛,所有的深水码头就集中在这里。
看到没有?广州南沙区的工业生产与港口是连在一起的。谁需要香港?
 
(14)香港的本钱
香港只有在一种情形下不会被边缘化,那就是香港发起政治游说并且动员国际舆论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压,要求中央政府不断地为香港输血,北京政府在这个压力下屈服。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就在这么做。香港对北京的游说工作从未停止,国际舆论也全力配合,台湾在旁边用冷嘲热讽的口吻敲边鼓,一切都在赶北京这只鸭子上架。
于是北京政府不断地劫贫济富为香港输血、对香港特区引发的金融问题忍耐,而香港也变得有恃无恐,更加的贪得无厌。
 
(15)中国给自己套上枷锁
香港对英国而言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它吸中国的血。英国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税。这是无本生意。香港对中国而言则是稳赔不赚的亏本生意,因为它只会也只能吸中国的血。香港没有赚外国钱的能力,纯粹是个赔钱货,中国拥有一天就赔一天。
这个赔钱货中国要它做什么?
香港这个赔钱货中国非拿回来不可,因为香港不但是一个历史问题牵涉到中国历史的荣辱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个收集情报的场所、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和制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中国还有台湾问题。这个面子主要做给台湾看,当然也做给世界看。
香港的繁荣是违反自然的,是政治与时代扭曲的结果。
香港回归的意义在雪耻,不在那个小岛本身。香港的表面价值是虚的。不论香港是否回归中国,香港都要回归天命。
中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宣示要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违反天命的,必定没有好下场。
朱镕基总理说:我如果不能维持香港的繁荣就是历史罪人。
是中国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16)面子造成错误的政策
中国总理宣示要不惜一切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香港有这么重要和伟大吗?没有,绝对没有。
为了面子中国这么重的誓都发了,全世界都在看,所有的反华势力都在等着看笑话,两千三百万台湾人在大做文章、大挑毛病和大说风凉话,七百万香港人能不跳到中国头上予取予求吗?中国能不为香港陪上半条命吗?
中国有能力维持香港的繁荣,但是中国要为香港生一场大病,延长了中国崛起的时间。今天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但是香港与大陆之间仍然非常地不调和,因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国。
香港已经成为中国长期沉重的负担。套一句商业术语,香港是中国的负债(Liability),不是中国的资产(Asset),而香港人非但不知道惭愧还在莫名其妙的自大。
不会照镜子的香港人必将因为目前的因循苟且与不思进取而付出代价。
柳堤烟色染朝霞,寒风不禁百草发。
浪迹天涯亦无涯,只道煮茶话桑麻。